母亲

作者: 似水流年1982 | 来源:发表于2019-04-18 10:58 被阅读17次

    因为儿时的成长经历,母亲曾是我极力想要挣脱的人,我幼稚的以为远离了母体就能挣脱心理的束缚和身体上的解放,于是,在17岁那年的夏天,我不顾家人再三劝说让我继续读书的意愿,倔强的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广东的路程。

    记忆中那个炎热的下午,除了不绝于耳的蝉鸣,就是头顶那个大大的火球,似乎它们才是夏天的主角儿。而路两旁的杨树由于枝繁叶茂,把那条狭长平整的小路避护的阴凉幽深,就是在那里,我静静的坐在母亲骑的单车后面,为自己即将离家而窃喜,而母亲则一路无语,我望向她的背影,似乎感受到了无边的孤寂和深深的落寞,那种沉闷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终于行进到路的尽头,那是一条欢流不息的小河,当我踏上河内那只摇摇摆摆的小船忍不住回头望时,只见一生要强的母亲努力前倾着身体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用手不停的擦拭着眼睛……

    初到广东,在熟人的介绍下我顺利的进入到一家鞋厂打工,尽管工作很累,但也能按时拿到的工资,虽然收入微薄,但必竟是第一次拿到自己的劳动所得,再加上没有了母亲的管束,我便开始无所顾忌、毫无规划地用钱,每天除了上下班,休息之余就和工友们三五成群的逛街购物闲溜达,从没想过远在老家的母亲如今怎样?有没有担心我?有没有钱用?……这些问题我那时应该从没考虑过,所以很少和家里联系,偶有,也是两三个月才写一封信。日子就这样过着,表面看似简单潇洒、无忧无虑,可在内心深处总能隐约感觉到缺少些东西,我知道那是我一直想逃离的东西,所以脑子里也是极力回避,和家里的联系也少之又少,无非就是两三个写一封家书,可那也是例行公务般的应付了事,因为我根本不懂“儿行千里母担忧”,直到很久以后返乡,才听邻居口中得知:母亲常常拿着我的信去问他们某句话是什么意思,当时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懊悔难过:一向要强的母亲竟为了我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去求人,内心又该是怎样的牵挂和忧心啊?

    还记得有次出门打工,我走了好久好久,久到记不清时间,久到几乎村里的人都以为我丟了,而母亲始终没有放弃我,她千方百计、苦口婆心的一次次劝慰叮嘱我“快点回家”!或许由于她不停的呼唤叫醒了我漂泊麻木的灵魂,让我恍然觉悟:是啊!在外游荡太久太久了,却始终没有安定下来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脱离了家,所以不管游走到哪里,都像是无根的浮萍!当我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走下通往村庄的巴士时,感觉熟悉又陌生,因为她实在变化太大了,同时内心也充满忐忑不安,我以为一下车门就能看到母亲来接我的身影,可四处张望,却没寻找到,至今都不记得那条平时只要五六分钟就到家的路,那天我走了多久?只记得它很安静,静的让人心惊,静的走上去能清晰地听到脚步“踏踏踏”的回声――空旷无边、没着没落……终于踏进了熟悉的院子,心似乎也沉稳的落地,我急于去寻找母亲的的身影,最终在厨房看到父亲母亲正弯着腰在包饺子,泪水刹时盈满了眼眶,我一直在心里抱怨母亲,怨她不了解我,怨她从未关注过我,怨她不知道我的喜好,更不知道我内心的想法……可看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母亲是世界上最最懂我的人,因为我从未和她说过我最爱吃饺子,可她似乎总在我每次归家时包饺子!我几乎是哽咽着喊出“爸妈”,可他们却头也没抬,我意识到气氛的凝重就没再吱声,等我走近偷偷的看向母亲才发觉她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后来我成了家,家中有公婆,虽然和他们的关系没那么融洽,可每次做好饭菜,第一碗肯定是盛给老人的,而且是我用双手送到他们手上;有时候做粉蒸肉,都会刻意多蒸一会儿,因为知道老人家牙口儿不好……说实话,我一直为自己身上有这些还算好的品行感到自豪,因为它关乎“家风”!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虽然母亲一天书没读过,虽然她的童年都在捡柴拾荒中度过,但这丝毫没能影响母亲的优良品德!

    慢慢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彻底感悟“养儿方知父母恩”!于是每年都抽时间回老家,尽可能多陪陪他们,可每次回去在他们面前总感觉自己还是未长大的孩子,会肆无忌惮的赖床,然后只听见母亲一遍遍的催促“快点起来吃饭了”!儿时感觉那声音很烦,因为它扰乱了清梦,可如今听来更像是种幸福的依恋!它让我感觉到有父母亲的温馨,也让我体验重新做回孩子的美好!

    如今母亲已是六十多岁,可感觉心理愈发脆弱。今年春节临近回家前,天气突变,还飘起了雪花儿,这下可急坏了母亲,她生怕路滑不安全,于是一会儿一个电话,一会又让姐姐发微信给我,总之千叮咛万嘱咐路上一定要当心。等我们终于平安的站在她面前,母亲方又像孩子般乐呵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jz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