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干,客家话音译——菜头能
前些日子休假回家带过来的。本是一个出行向简之人,以往亲朋多次准备各种特产,均一一婉拒,这次老爸说“廖姐姐,你看这是什么东西”眼睛一亮,哪弄到的,这好东西得带。
采摘正好成熟周期的白萝卜,洗净晒干,采用传统工艺,土灶柴火大火,不知道加多少盐,咸了吃不下,淡了不易保存。熬制不懂多少成熟、成色如何,大概两天一夜。然后滤水暴晒到不懂多少成干,最后坛装封存,留待夏天。
取出洗净直接食用,或沾辣椒花生油,或爆炒五花肉……食之啧啧称赞,忆之回味无穷,不失一道传统美味。
思考为什么会有小时候味道?是基因偏好?还是口味被驯化?
可能原因
一:因为参与。传统食物很多都是某种节日一家几辈各自分工共同完成,其中融合了亲情。
二:不易得到。现在工具的进步与购买的便利让很多东西下单即来,少了期待,等待的过程。
三:流程简化。食物制作本身确实存在流程的简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