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

作者: sweet橘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8-04 13:01 被阅读0次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6期“善”专题活动。

    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们从小就能够听到“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并且能够朗朗上口,人之初性本善好像成为了我们普遍的共识,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规定了性别的善恶。然而成为普遍共识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那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在我们国家其实许多名人都曾研究过这个问题,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代表就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主张的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自出生其就是良善的,善是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而人如果不为善,而是作恶的话那就是违背本性的事情。关于孟子的性善论他也有这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空中楼阁,凭空幻想。

    孟子曾自《孟子·告子上》中提出:"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流的方向确实是无所谓向东还是西的。可是难道也无所谓向上流、下流之分吗?

    而人性向善,就像是水只能够往低处而不能无端往高处流淌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是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就另当别说。

    孟子

    以上便是孟子的性善论,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得出孟子的性善论也是有其一定的道理和根据的。

    与孟子主张性善论不同的是荀子,荀子主张的是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还是“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人性本恶,所以荀子强调“化性起伪”,主张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只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就能够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能够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荀子

    近代的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则认为人之初无所谓善恶,而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决定的。由此它提出了环境决定论。

    他曾经在他的书中写道:

    “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父母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强盗。”——《行为主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生认为无论一个人的出生如何,只要通过后天的教育,他就能够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者强盗。”

    后天的环境是一个人性格成就的决定因素。一个人可以有无限的可能,只要你通过一定的环境教育。

    华生

    在以上的三个理论之中,我更加倾向于的是环境决定论。一个人的出生并不能够决定什么,重要的是这个人后天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努力。

    相信每一个人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孟子家离墓地近,孟子便学别人祭拜,离集市近,孟子便学人吆喝。孟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煞费苦心,迁了三处地方,到了一处学堂附近,有了好的环境影响,孟子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思想家。

    环境和教育决了人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人们现在挤破头也想上好大学,和去大城市的原因之一吧。

    差点离开了正题,人性倒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没有定论,重要的是后天的养成。所以我们国家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希望后天的教育能够使人良善,建成一个人人高素质的和谐有爱的社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vv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