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如果要问一个仍然还在创作的导演,
他最好的电影是哪一部,他一定会回答:“下一部”。
因为如果回答之前拍过的某一部的话,就代表这个导演对于创作失去了激情,
或者失去了创作的灵感。
虽然导演们都是回答下一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很多导演的创作都是惊鸿一面。
第一部处女作惊为天人,让人叹为观止,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刚拍电影拍出来的作品!
或者前期的作品都非常不错,后期就逐渐人云亦云,拍一些商业作品,或者是让人很难看得懂的东西。
其实这才娱乐圈,对于演员们来说也是有同样的困扰。
很多演员也是第一部作品,或者是成名作的时候非常的有灵气,但是后期口碑或者演技,
再或者是经受不住岁月的洗礼,逐渐变得平庸起来。
这好像是在说,成名很容易,但是坚持下去非常难。
在宫崎骏作品《魔女宅急便》中探讨了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魔女不再拥有魔力,她变得非常普通,那么她还有什么特质是被人所需要的呢?
她还能通过什么找到自信呢?
魔女琪琪去问小画家,小画家说她也有过画不出来的时候。
画不出来的时候她就勉强自己画下去,逼着自己画,逼着自己都画不出来的时候,就干脆不画了。
四处走走,干点别的事情。
这么说来,导演也是这样,也会有拍不出来的作品的时候,也会有魔术变完的时候。
这个时候他们怎么办?还是要拍!
逼着自己拍,可能观众不喜欢,但是怎么说导演内心是充实的。
如果实在拍不出来,他们可能就会沉寂好几年。
不过也有极少的导演采用的是不一样的方式,他们把自己才思竭尽的过程拍出来。
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就这么做过,那部非常有名的《八部半》就是记录他在成名之后,
有段时间,忽然拍不出来电影了,于是他就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期间有他寻找灵感的过程,从小时候,从初恋女友,从妻子,从睡梦中……从方方面面寻找灵感。
而近来,看到一篇评论说《小武》是贾樟柯最好的电影。
这明显是说贾樟柯后来的电影都没有什么生命力了,缺乏张力。
其实贾樟柯后来的《站台》和《三峡好人》也不错,不过没有最初的《小武》带来的惊艳。
就是一个小人物,最底层不过的。
却随着导演的镜头,走进小武这个人的心里去。
小武还是渴望爱的,他重情义,在从小长大的哥们结婚的时候送去了自己的所有积蓄;
在歌舞厅认识了一个歌女,因为歌女说要跟他过,他就真去买了戒指……
但是他也有另外一个身份,惯偷。
其实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这是不是在洗白惯偷?小偷是不是都有一个善良,重情重义的内心?
直到现在我也很难理解,既然小武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当警察将他绑在电线杆上,
众人围观,他也非常不好意思,为什么他不去做让他能抬头挺胸的事情呢?
他从小长大的哥们都嫌他的钱脏,他还没有改变,仍然靠偷维生。
从手持摄像机拍摄,粗糙的画质,没有采用专业的演员,仍然吸引了这么多人观看,
大致是因为人们不管做了多少的错事,都仍然相信自己是个好人吧。
就像是《大兵瑞恩》的开头那句让人潸然泪下的叩问:
“Am I a good man?”(我是个好人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小青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