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优秀文学殿堂想法
《人性的,太人性的》笔记——第二章(3)

《人性的,太人性的》笔记——第二章(3)

作者: 买烤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09:40 被阅读1次

40、超动物

我们身上的猛兽要被哄骗才行,道德就是为了使我们不被这猛兽撕碎而说的应急的谎言。没有存在于道德的假设中的谬误,人类就仍然是动物。但是人类因此而将自己视为更高级的东西,并给自己强加了更严厉的法律。人类因此而憎恨更接近于动物性的阶段,由此可以解释为何鄙视无道德的人群或低级文明。

体会:道德假象令我们觉得人类是超越动物的,同时产生一种对动物性的歧视。

41、不变的性格(这是叔本华坚持的观点)

性格是不变的,这句话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真实的,只能说这个受欢迎的命题只不过意味着在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有影响的动机通常不可能留下深深的痕迹,但是如果你想像一个8000岁的人。人的生命之短促,导致我们对人的特征做出了一些错误的论断。

体会:我认为人的性格受两方面约束,第一先天遗传,第二是后天环境。后天环境通常是相对固定的,不至于给人造成太大的性格变化。而且即使发生了变化,你也会觉得你性格本就是如此。其实一个人的性格一直在缓慢改变,这是人格独立,认识自我的必然,只是人生太匆忙太短暂罢了。

42、善的等级与道德。

不同的人会向往不同等级的利己主义。曾经被接受的、根据这种情况而决定的善的等级,现在却决定起有道德的和没有道德的问题来了。例如,宁要低级的好处(如感官享受),而不要更高级的好处(如健康),这被看做是不道德的。或者宁要舒适而不要自由。

但是善的等级并非在任何时代都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古代决斗是道德的,现代则不道德。

善的等级本身不是按道德的观点建立和改变的,但是一旦他确定下来就要决定一个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

体会:每种文化每种文明都有一个善的等级标准。而善的等级确定了是否道德。从而文明之间的冲突便是各自道德标准下的冲突。如穆斯林原教旨主义严格履行可兰经规定的善的等级,而现代西方文明则已经处于高等级文明阶段,所以必然对石刑、砍手砍脚等刑罚以及对女性歧视等“不道德”的谴责。这只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发展不均衡,从大尺度看,人类文明是进步的,人类必然越来越世俗化、多元化。宗教迟早会回归于个体关怀,不干预文明社会的运作。

43、作为落后者的残酷之人。

现在残酷的人,必然会被我们当做仍处于残留下来的昔日文化的各个阶段中。这是一些落后的人,他们的大脑很可能碰巧在遗传过程中没有得到如此细腻如此多方面的深造。他们向我们表明我们大家曾经是什么,把我们吓了一大跳;但是他们自己不负什么责任,就像花岗岩不必为它是花岗岩负责任。

体会:先进文明的人看到落后文明的人会瞠目结舌,就好像他们看到过去野蛮的祖先。不过果真如尼采所言,落后文明不用负责吗?其实他们已经为自己的落后吞下苦果,享受不到先进文明的益处,在“动物”般不道德的炼狱中反复煎熬。

44、感激与复仇

强有力的人心怀感激的理由是这样:他的恩人似乎通过善行,侵占了这个强有力的人的领域,自己挤了进去。现在作为报答,强有力的人通过感激的行为,重又侵占了那个恩人的领域。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复仇形式。

如果没有感激的补偿,强有力的人就会表现得软弱无力,并就此在人眼里成为这个样子。这就是为什么一切善人的社会,也就是说,原本强有力的人的社会都会把感激放在他最初的义务之中——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心怀感激,同样也怀有复仇心。”

体会:在善人的社会,人情往来也是一种道德负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的,太人性的》笔记——第二章(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jp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