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 | 叹古自况而有道路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16:54 被阅读0次

“虹贯荆卿,见者以为淫氛而薄之。”

“碧化苌宏,览者以为顽石而弃之。”

曾国藩遥想远见这史迹,不禁对刘霞仙书言:“古今同慨,我岂伊殊?屈原之所以一沉而万世不复返顾者,良有以也。”这是叹古而自况,且是三人行我师也。

无须考据历史,我们便可断定曾公此信札写于困顿之际,故而自言,荆轲、苌宏、屈原三位先贤都不被真正识见和理解,我又怎能特殊地被识见和理解呢?

作为今人,我们观四位古者,该作出怎样的自我思想呢?我考虑了以下三点:

1. 眼光,是个问题,更是首要能力。生理上,各人只眼即是互不相同的,社会人生上,差异就更大了,且决定个人眼光能力的因素更为复杂。尽管“利益”会使眼光方向一致,但细节作为上又会因“利益诉求”不同而使眼光能力有分野,或宽广深远,或狭隘短视等。在相互识见的眼光能力上,别具只眼识人以成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我认识,自知之明,恰如曾公以古而鉴自我一样,毕竟,成事是要靠自己独具慧眼的——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认清自己并自我该走的发展道路。

2. 理解,不必苛求,只能自我解脱。其实,眼光看待也就是一个个人之间相互理解的问题,要害在于“认识论”“方法论”,这最决定于个人修养和人生阅历。因而,理解永远是相对的,正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庄惠濠间说”。所以,重大关键时刻,包括日常也一样,不必苛求他人的理解,只要“主义真”,就当笃定地前行和攀登自己的人生道路。曾公所言“古今同慨,我岂伊殊”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有“内置”的思维——古人都如此不被理解,我何必去求特别的理解?

3. 出路,要靠奋斗,且须持续不懈。他人是否识见自己,别人是否理解自己,都是外在的,决定性的重要是在于自己怎么干。别人的看法,不是自己的出路所在;别人的说法亦不见得为自己提供出路,根本在于自己的实干奋斗。谁人理解曾公的当时作为?最终是“屡败屡战”征服了一切。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眼光”“理解”“成事”的宝贵精神财富。

持续奋斗型的实干,是打破一切狭隘识见与不理解的最有力武器与路径;真正主义真的奋斗者又何需他人理解?


相关文章

  • 成事 | 叹古自况而有道路

    “虹贯荆卿,见者以为淫氛而薄之。” “碧化苌宏,览者以为顽石而弃之。” 曾国藩遥想远见这史迹,不禁对刘霞仙书言:“...

  • 我在简书读诗【读织梦如云《我的字》】

    我在简书读诗【读织梦如云《我的字》】 文/启亭 你以字自况,自况遭际,自况初衷不变,更自况字里莲花是自画。 古往...

  • 千古一叹隋炀帝

    千古一叹隋炀帝 文/启亭 当年隋炀帝乘木轮车,过屈原墓,叹曰:君前别无人物,君去天下一空。此句有仰慕,也有自况。我...

  • 叹古

    周末时光, 闲来无事, 听歌, 看书, 追剧, 离了手机, 倒也无所事事。 清风吹拂大地, 树叶飒飒声, 倒也有几...

  • 自况

    悖家辞业整十年,日装欢笑夜咽难。 熟人关心哈一笑,参泪饮露做鸣蝉!

  • 自况

    丈夫雄于世,必先默无声。 植桐以待凤,开渊以候龙。 龙凤一时至,谁人与争锋! 些许宵小今日盛,他日游龙据太清。 今...

  • 自况

    偶尔无知落野村, 茫然自许是天民。 庸庸碌碌三十岁, 大大咧咧一个人。 貌寝有时还揽镜, 心高无刻不习文。 青莲浪...

  • 自况

    老来多好静,百事莫关心。 时读旧经籍,偶成新韵斟。 清晨幽妙道,向晚听瑶琴。 安坐家园里,侍母拎亲襟。

  • 自况

  • 自况

    和衣就裤睡, 无人知醉回。 清律已八年, 守候悔不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事 | 叹古自况而有道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up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