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了,就软磨硬泡吧

作者: 阿YAO | 来源:发表于2016-12-21 14:14 被阅读552次

    学生喜欢的老师,不只是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要知识面广博,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历程,我原来一直都在朝着这几方面努力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

    爱上了,就软磨硬泡吧

    一、专业方面

    一)个人素养

    早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就开始听收音机学英语,记得当时有档节目 “English On Sunday”。那个年代,英语学习资源极度匮乏,连个收音机都是很大很大的那种电子管的,外观尺寸并不会小于现在的家用微波炉。每到星期天上午和下午两趟时间,我都雷打不动地收听这个英语教学节目。

    高中开始跟着“美国之音”学习英语,固定的两档英语教学节目就是:“中级美国英语”和“英语九百句”,也是雷打不动,到点儿就听就学,而且是毫不胆怯地大声跟读。我还直接收听友好邻邦苏联、朝鲜、越南等国的英语国际广播电台,只要不是“美国之音”英语教学节目时间,我打开收音机,多半就是收听这些英语国际广播电台,久而久之,对这些电台很熟悉,甚至能够在打开电台的那一瞬间轻轻松松识别出电台来自哪个国家。

    大学期间,为了弥补早期因缺乏英语学习资源而落下的遗憾,我成天泡在图书馆,真的明白了什么是如饥似渴,图书馆里的书太多了,都是我从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一到周末我便一头扎进书海里面,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有时候忘了吃饭。大学的头两年基本上都是这样过来的。看英语书的同时,也看了不少中文书。我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经典文学小说是必看的,比如Wuthering Heights,Gone With The Wind,Pride and Prejudice,Jane Eyre……等等,同名的电影也是都看了的。我是农村学生,学习条件极度受限,尤其在规范的语音知识方面更是如此,所以在大学,我还细心研读《英语语音学》,并疯狂练习英语口语,尤其是英语发音和语调。

    参加工作后我依然坚持英语学习,看英文报刊杂志,如 China Daily 和 Beijing Review;收听英语广播,后来有了互联网,便在网上浏览和收听 BBC 和 VOA 英文官网和广播。这些资源直接或间接地帮到我的教学,通过剪接方式,应用于教学当中,让学生跟着受益。

    不管听得懂听不懂,看得懂看不懂,我反正一直在听在看。我觉得这些听和看,对我的英语学习非常有好处。后来我把这一点应用到我儿子身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想着自己以前学英语的方法,就给儿子选中了一套童话书和与书配套的录音磁带带回了国,一共6本书、6盒磁带,分别讲的是6种动物的故事,还有歌曲。儿子看了很喜欢,不停地翻看着。我们买了一个复读机,摆在儿子的枕头边,每天晚上他上床睡觉的时候就把复读机打开,开始播放。儿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一盒磁带反复听了大概一个星期后,儿子说他听懂了,我们让他讲给我们听,还真对了。我问他,有没有生词,他说开始的时候什么也听不懂,但是听多了根据上下文猜猜就懂了。慢慢地,6盒磁带全听懂了,里面的歌曲也会唱了。儿子后来开始听美国出的“Harry Potter”的原版磁带,听了好几本书,一本书有大概十几、二十几盒磁带,也是利用睡前的时间听的。多听,多听,多听,真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我一直坚信,只有当一个人的素养变得足够深厚,他的工作才会做得轻松洒脱。我还坚信,个人素养沉淀在体内,潜在骨子里,而不是浮于表面,装装门面了事。

    二)专业生涯。

    勇于、且欣喜于承担公开课。我总把上公开课视为一次次表演学习的良好机会,因为每一次的表演都有很多老教师在全过程调教我,为我的课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大到课的布局,小到每个环节的过渡,以及我的一举手一投足的仪态细枝末节,他们都无微不至地指导和扶持,让我进步很快、收益很多。你要问我上过多少公开课,我的回答只能是“不知道”,确实数不清了。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我获得湖南省一等奖。再后来上了很多次的教学示范课,只要教研部门有要求就去,各县市都去到。而且,我也开始帮助比我更年轻的新秀登台比武磨炼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逐步磨练,我不禁常常反思自己,便在很多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于是,我尝试着记录工作心得。平日里与孩子们教与学的互动而沉积下来的感情,与同事们日日相处而产生的暖人故事,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点点滴滴,都无一不引发我的思考。我把我的思考过程与结果都记录下来,投稿于各大教育教学报刊,分享给同道中人和莘莘学子,与此同时,我自己也得到了更多的学习。

    积极参加教学辅导资料的编写。在编写教辅书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专业资料,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并参考别人的间接经验。一本本教辅书写完出版之后,我发觉这样的事务对教学工作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使我的教学工作的基础得到了强有力的巩固,工作能力得到升华。初步统计一下,参加主编和编写的书籍有十五本,其中有《高考指导说明》、《毕业会考指导说明》、《学海导航》、《学习的艺术》等等。

    积极参加各大各类各级的考试命题工作,包括高考、毕业会考命题和本地区的大小考试命题,以及录音朗读工作。这些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的专业工作精度的发展,迫使我对平时教学方面的点点滴滴都要进行精细的钻研,有力且有效地塑造了我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待人真诚,做事严谨。一个待人真诚的人,他的思想和风格也是毋庸置疑地融入试卷当中,言为心声是肯定的,试卷就是命题人的语言,映射的是命题人的心迹,待人不和善的人是一定命制不出好试卷的。

    命题需要严谨的态度,粗略到试卷的框架和排版,细微至空格和标点。说到排版,我们严谨,也可以说是刻板,到什么程度?一般人可能无法想象。要考虑到全卷的标准答案在ABCD各选项均衡分配的同时,还得讲究各题内部以及题与题之间的题干和选项摆放的最佳视觉效果。严谨的态度是命制出好题目的有效保障。命制高考题如此,命制其他试题理应也如此。记得那年命制高中毕业会考题,就因为一个标点符号,我们被扣了1000元奖金。录音也是如此,一篇短文、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读音,以及标点停顿,都是经过反复监听、反复朗读、反复打磨,真的叫over and over again,直至所有人都满意了,最后才定稿。

    跟着市教研员和老教师们参加教研课改,参加课题研究,慢慢地积累经验,后来就自己做主承担课题研究。其中国家级课题“主观性测试与客观性测试的对比研究”费尽我们的心血和汗水,命制大量测试题,同样的项目内容分别通过主观性和客观性测试方式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展开试验性测试,一次又一次,命题,测试,阅卷,统计,对比,分析,记录……最后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报告。该课题结题证书中肯定了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中国教育考试改革可提供参考。

    二、课外折腾,磨砺教师良好品质

    作为一名学生所喜欢的教师,除了专业方面要具备过硬的本领,我们的横向空间维度也得拓展,拓展到什么程度,恰如其分,不好说,适当拓展是必须的。我喜欢唱歌,时常会把歌曲融进课堂教学,比方说我就把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和 Take me to your heart 带进课堂,把那堂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 poem 上成了一堂歌曲欣赏课。现在年岁虽然大了些,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与生活方面的体验尝试新的拓展。

    近来网络阅读远远方便于传统的纸质阅读,尤其便利的是,知识更新及时。在博览众多的网络听和读的公众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热门现象,好些网络平台的版主是中小学一线教师,他们把自己的teaching practice用文字和声音的方式表达给网络受众,在这一新兴人类里面,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各个学科一应俱全。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有三个中学老师:一个中学历史老师,他把自己平常上课的课件稍加整理,与上课讲解的音频同步发布到公众平台,受众有同行、有学生,也有学生家长,当然还有像我们这样不同学科的“好学者”;另一个是中学语文老师,也是把自己的课堂内容稍微修饰一下之后搬上自己的公众平台,有趣的是,他的节目里除了自己的授课,还有学生的习作,有学生写的作文,也有他们读课文的录音;再就是一位数学老师,他的网络课堂相对就简单一些,每期发布的基本都只是某一道题目的解题过程,虽说简单,但是喜爱他的学生还挺多的。

    妻特别喜欢阅读,近朱者赤,我跟着也培养了阅读的浓厚兴趣。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了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想了想,我们教书二十多年,做的事情也不少,……那些都是过去的历史了,属于传统的手段,为什么不尝试一回新鲜的玩法呢?我们也有了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想法。今年暑假,有时间了,我们就做了尝试,开通了两个微信公众号,一个英语的“曾格格英语”,把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典的也是比较拿手的教学实践搬上了这个平台,暂时先从语音教学手段开始,有时候也发布一些学生的习作和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在有声公众平台“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开通了《阿YAO英语》,同期发布,分享给更多的人。

    讲讲我们的直播,也就是平常课堂纪实。深圳的社会、家庭和学生都很重视外语学习,他们的见识很宽广,学习英语的途径也很多,舍得花钱花时间拓展课外兴趣爱好……这些都是利好英语学习的条件,尤其是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更是有利。深圳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来往往国内外,或是直接在中学毕业前就去别国求学,对口语的需求是很直接的;留下来参加高考的学生也很重视口语学习,因为广东省高考有15分来自听说考试,语音语调和口语表达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在平常的课堂上就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渗透口语教学,特别是发音和语调的技巧环节。这样一来,平常授课的实际操作就顺理成章地可以当做素材,加以整理,重新制作出来,与网络友人共享与切磋,甚好。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某一门学科知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你同时还在教给学生许许多多学科以外的品质,包括潜藏在你体内的,你表面意识早已模糊了的,早些年在求学路上获悉的九科知识;也包括你的生活背景,通过你的言行演绎出来;还包括你现在所读的书以及你对所读书的看法;当然也会包括你的三观。这些品质与我们的单一学科密不可分,他们反过来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我们的学科教学,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我们的英语学科教学怎么可能孤立地进行呢?!在做“曾格格英语”的同时,我们做了一个汉语的微信公众号“格格雅苑”和“喜马拉雅FM”中文写作与读书平台。“格格雅苑”发布的是我和妻的原创文章,主要内容是生活和工作感悟。这些强有力地从侧面帮助了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也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受益颇多。举一小例吧:有一次,一篇阅读文章里出现了 respect,从语境得出这个单词绝对不是“尊敬”,而是“方面”,也就是aspect 的含义。我当时信口说到了“通假字”,中文有,英语也是有的,这里的respect 就是 aspect 的通假字。英语中有的是形式通假(如 resolution 跟 solution 通假“解决”),有的读音通假(如美国的 check 跟英国的 cheque 通假“支票”)。汉语的通假字更多,比如宿舍的“舍”字就是读音通假,早期的“舍”字其实只有一个读音shè,后来新中国进行汉字简化改革才变成了多音字shè和shě(通假“捨”)。继而说到老舍的“舍”字的读音,到底是读shě还是shè,学生一致认为应读shě,我说应该念shè。为什么呢?因为我刚刚在喜马拉雅FM录完老舍的两部作品《黑白李》和《大悲寺外》,为了用我的声音恰如其分地把老舍的作品演绎出来,我仔细查阅了老舍的相关背景资料,得知,老舍,原名舒庆春,1926年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里头首次使用笔名“老舍”。想想吧,1926年中国还没有现在的简化汉字,繁体字的“舍”只有一个读音shè,而读作shě的汉字,当时是提手旁的“捨”。另外,舒庆春的儿子舒乙也说过,他父亲郑重申明过自己的笔名是老舍shè,不是老舍shě。说完,学生一片掌声,现在比以往更加崇拜我了。

    经过近五个月的体验,收获不少,至今还没有发现这新鲜的尝试的害处,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倒是发现了益处很多。若硬要说出坏处来,想想,我们的休闲与运动的时间被压缩了一些,以前我每天徒步2万步,现在只能1万余。这几个公众平台,于工作是个忠实的记录,更时刻引起我们的反思,进而成为我们工作的鞭策和激励,因为这些尝试拓展了我和妻的视野,拉伸了我们的专业空间,不仅没有影响到我们的专业工作,反倒促进了我们对专业的理解,更提高了我们专业的工作效率,因为那些本来就是我们专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机辅助……说真的,我们深切感受到,玩公众平台和网络主播,对于我们的工作只有利没有弊。

    教师工作从来都不是单一的 job,它需要全方位素质的融合和各样能力的综合体现,多多读书无疑是提升教师主要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不管是英文书还是中文书。

    我很欣赏三毛说的: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容貌和气质,虽然不一定能记住曾经读过的篇章或词句,但它确是潜在了读书人的气质里的。同样,教师也正需要这样潜藏的气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上了,就软磨硬泡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az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