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佛、儒、道专题
儒释道文化离了心,还能构成“家”吗?

儒释道文化离了心,还能构成“家”吗?

作者: 阳焱焱 | 来源:发表于2017-07-01 12:42 被阅读0次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国文化的三条根。那么,中华心学就是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儒释道文化离了心,就构不成“家”了。当然,它们对心性的体现各有侧重,有异有同。

儒家对心的体现,强调入世,强调建功立业。所以,从孟子时候起,到韩愈,一直到王阳明,他们从佛家身上汲取了很多营养之后,仍然在做一件事,什么事呢?入世,建功立业,经世致用。这是儒家的特点。所以,儒家在强调心的时候,它的目的在于应世,做事。

道家的心性学说,主要体现在它的内丹修炼。从老子、庄子起,到东汉时中国道教兴起之后,内丹成为道家对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尤其到王重阳之后的道家,更强调心性的训练,甚至把心性作为修行是否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准。当然,它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升华。我说的升华就是成仙。今天,李嗣涔教授讲的气功修炼,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西方的医学系统之外,内丹修炼是中国对人类健康做出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

佛家更是强调心性。佛家的心性注重自由,也叫解脱。它对心性的训练有两个目的:第一是离苦得乐,远离痛苦,得到快乐;第二得到涅槃之乐。前者是有条件的快乐,后者是无条件的快乐。

今天,我为什么要讲中华心学呢?因为目前的学界,西方也罢,中国的一些学者也罢,对心学的研究,有些局限。比如,西方的一些科学家,把佛家的开悟,甚至道家的一些东西,都用一种生理性的数据来衡量。注意!这是必要的,但不能以偏概全。

比如,人开悟以后,分别心消失,脑波会出现和一般人不一样的东西,概念性的区域消失,就像今天李嗣涔教授所说的,α波比较平稳,类似于这些东西。其实,还有一种什么伽玛波出现。据说,西方研究中发现,开悟的人伽玛波会出现。这个波是一种灵性之波,和宇宙之波容易产生共振。这些都是现代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但是,我要说的是,中国心学其实有着另外一种精神含义。除了今天李嗣涔教授讲的生理层面的脑波,以及诸多的数据之外,它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东西。

——《中华心学对世界的影响》节选

自雪漠参加首届两岸人文名家论坛的发言

相关文章

  • 儒释道文化离了心,还能构成“家”吗?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国文化的三条根。那么,中华心学就是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儒释道文化离了心,就构不成“...

  • 二十学儒家四十学道家六十学佛家

    20岁学儒家,40岁学道家,60岁学佛家 尼古拉斯忆心 儒释道三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底色。 20岁学儒家,40岁学道...

  • 视角学认识论(6):心

    在生命宇宙观,【心】属于构成生命宇宙的五种基本范畴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和心性一直都是儒释道文化共同的核心。...

  • 论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区别

    论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区别 有人在一个微信群发了一篇文章,其在论述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区别时指出:三家文化的主旨不一样——...

  • 儒家雅量 道家气量 佛家心量

    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是儒释道。 都说儒释道一家,却很少人知道为什么是一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精髓,毫无疑...

  • 清风心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释道三家文化之精髓在传播,而道,儒两家是中国文化之根,佛教属于外来文化。佛教的发展主要...

  • 儒释道精髓之至简

    儒释道精髓之至简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

  • 哈哈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

  • 《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只言片语

    打从记事起,我就特别佩服对儒释道文化有研究的人,新的一年看书就围绕着儒释道文化来选读了,先从《坛经》入手,来进行儒...

  • 关于儒释道的一些自我理解

    接触儒释道文化多年,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理解。很多人学习儒释道文化但是却不学习易经文化,导致精神错乱。要么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释道文化离了心,还能构成“家”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sw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