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闺蜜聊天,她说妈妈帮联系了一个电视台的实习,但她没去,因为要全心准备考研,生怕这个学期实习会耽误了时间和精力。
她突然一下子这么认真起来,让我很意外。我的危机意识来得比较早,刚升上大二我就已经开始焦虑毕业之后的规划。我经常跟她聊起这个话题,用她的话来说,她很少去想这么远的事。如果认真说起来,她也不知道自己是该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出国。
我挺纳闷的,你一个学传媒的,怎么突然想要去考公务员?感觉这是上个年代的流行趋势了。她说家里人都跟她讲考公务员好,以后找工作也不用愁。我觉得很难以理解,毕业之后自己想走什么路当然是要自己选择呀,怎么能还跟小孩子一样老听爸妈怎么说。毕竟年代不同,他们又有多了解当今社会的工作需求呢?
所以我印象中,她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出路一直飘忽不定的,也不太上心。现在居然为了备战考研拒绝掉一个绝好的实习机会。
而我呢,我绝不会因为考研而放弃实习,因为我打心底里觉得自己未必考得上。我不敢想象,如果我把这大半年的时间都完完全全投入到备考中,而最后又落了榜,那我得有多崩溃。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也不想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一向习惯于给自己准备plan B,随时留好后路,可能本质上是源于我对自己没那么自信,总是会想,如果这事儿我没做成,那我要怎么办?这样的心态使得我不那么努力,也极少去逼迫自己,仔细想想应该从来没有过,即便是在噩梦一样的高三,我也只是在学校被老师逼着,但回到家甚至连书包都不会打开,跟爸妈坐一起看电视。所以我现在再怎么后悔当年高考与华科失之交臂,都是自找的。怨天尤人,最后还是得怨自己。
好像刚开始进入大三的时候,大家也都没什么变化,吃着外卖追剧,课上打着游戏,很少想以后要进入社会的那些烦心事,很自然地融入大学这个名副其实的舒适圈之后,就想当然地把这种状态永久化了。
但一进入大三下学期,好像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要出国的每天都在微信上忙着跟中介联系,要考研的赶着大早去自习室占位子,要工作的也风风火火地在公司和学校两头跑。因为,站在大三下的起点,能一眼看到大学四年的终点。
而我在干嘛呢?
我在一个跟中国相差8小时的国家,紧张地计划着下一次欧洲游,其余时间就抱着手机,抱着电脑,或者睡得颠倒黑白。交换生就是来玩的,这句话我现在终于有所体会。每次刷朋友圈,强大的心理落差感一拥而上,好像每一条都在告诉我:你再玩下去,可就真的完了。
我也时常受到良心的谴责,觉得自己是在挥霍父母的钱。前两天跟老妈视频的时候,听她说她去换了一个手机电池,手机好用多了。我说你这破手机都抱怨了这么久,怎么不直接换一个,反正也用了好几年了。她说,那我不是舍不得花钱嘛。
我想,这个学期一定要做出一些改变,在国外留学的日子也进入倒计时的几个月了,不希望回国的时候还跟出国时一样,更不希望回去之后发现自己比同龄人反而差了许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