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汪与程序猿

作者: 90后不哭 | 来源:发表于2016-12-30 09:22 被阅读150次

    在很多人眼里,产品汪与程序猿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加上一些不明内情的、非互联网圈人的传播,这种矛盾被无限的夸大,比如:“哥们,我这里再小小改个需求……”,“我刀呢?”。

    事实上,产品和技术的关系远没有那么夸张啦,要真是这样那还想不想干了?在公司里面,我看到过一些喜欢呛火的同事,但是鄙人和研发的兄弟一向相处的比较愉快,这里面固然有我的人格魅力原因(咳咳,要脸不?),更多的还是源于平时的一些沟通技巧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咱们今天列举几条由产品经理挑起战争的话,然后逐一去分析个中原因,帮助大家有效避开这些隐忧。

    1你为什么不按我的需求开发?这不是白做了吗?

    首先,没有人会故意跟你对着干,故意不按需求走。这种情况下,主要原因是双方对某需求产生了两种理解,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误差”一类的问题。

    我们说,汉语实在是博大精深。平时喜欢在网上看段子的童鞋应该容易理解这句话,什么“我去,我不去”之类的,同一句话真的会理解出两种意思来。我们承认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缩小,比如产品在制作原型的时候,文字性说明要使用短句,而非长句(长句子有时候断句位置不同都能产生好几种理解),碰到复杂逻辑时,适当辅助一些表格、流程图、红蓝颜色来让自己的表达更清楚。在进行原型评审的时候,假设一个场景,举实例说明,比起干巴巴的描述更容易理解。

    在刚开始配合的时候,由于双方沟通习惯不同,历史的项目经验不一致,前一两个月可能这类问题会出现的比较多,这就是所谓的磨合期了,团队配合从“1+1<2”到“1+1>2”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随着彼此逐渐了解,可以渐渐消弭此类问题。

    2神马,你现在跟我说这个功能不能实现?原型评审的时候你怎么不说?

    “原型评审”,我们可以换四个字,叫“纸上谈兵”。

    在评审的时候,技术们眼睛看着原型图,耳朵听着产品经理的讲解,脑中想着这一块的技术逻辑框架,这其实和小时候咱们上课听讲挺类似的,谁规定所有的问题都是课堂上听不懂就立即发问的,有许多问题不都是课下钻研的时候才发现的么?一名技术,只有当他的机器连上了开发环境,屏幕上充满了代码,才能100%的进入状态,评审的时候技术们基本只能发挥50%的实力,很多需求从表面上看确实是没破绽,所以在开评审会的时候他当然不会提出疑问,实际开发中才发现原来这个需求和某历史功能有矛盾、或是当前架构不支持这样的修改等等。还有一点就是评审会的时候,其实产品经理是主角,我第一次召集弟兄们开评审会的时候,大脑几乎属于空白状态,说话语无伦次(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弱爆了,汗。。。),技术们当时心情应该是“天哪,赶紧让这评审会结束吧,我们下去内部好好研究研究”。

    事实上,就算是懂技术的产品经理,也不敢保证输出的每个需求都能被实现,纸上谈兵就是纸上谈兵,和实战是两码事,研发以原型为标准,但原型并非不可修改,既然技术逻辑解决不了,那就只好修改产品逻辑。

    3我就加了点东西,你稍微改一下就行,很快的。

    嗯,这句话说完估计技术在心里已经鄙视了你一万遍。产品逻辑和技术逻辑差别是很大的,有的需求在产品这边就是一句话的事,比如“用户启动后,如果在wifi情况下,则自动下载某某插件”,一个简单的静默下载需求,但是技术确要考虑“我要先判断出用户是否已经下载了”“在下载过程中,用户尝试使用这个插件我该怎么提示”“静默下载如果执行了一半突然断网了,下次进来怎么处理”一系列问题,这个真的不是“稍微改一下就行的”。

    所以说,一旦进入开发阶段,产品不要随意地改需求(除非是像第2条说的,技术主动发起的修改请求,这时候不得不改了),一遍一遍地改需求只能说明你想问题还不够全面,还木有升级到“优秀”的这个层次。如果真是迫于某种压力非改不可的,那也要和技术进行充分的讨论,评估对项目周期的影响,然后产品经理通发需求修改邮件,相当于你重新输出了一遍需求。

    今天就写这么多,以后试试写写程序猿主动发起战争时说的话~~

    Thank you for readi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汪与程序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hu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