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的两种主体性

作者: 清月照天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19:45 被阅读121次

情感主体

倾向于把人,尤其是自身看成是流动的,情感的,生机焕发的。体验型的——一般更喜爱故事,诗歌,自然。

(共存,和谐,流动,展现)

自在平和。安于当下。

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并体验情感意愿的真实。立足真实。尤其在乎情感体验真实自在的流动展现。

水型。

情感主体的人往往缺爱?或者情感、精神充盈丰沛。

思考:人的两种主体性

活动创造主体(目标主体)

倾向于把世界和生活理解成创造的,发展变化的,——更在乎激情,奋斗专注感,成长进步,攀登强大,成就收获,价值肯定。

(激情,目标,战斗,成果。)

精神效果:自信感。生气勃勃,活力涌动。指向未来。

关注目标的达成。

目标明确,方向明确,意义明确。

快乐:自身蕴藏的聪明才智,精神能量等的展现。在这一过程中充实、肯定、发现与拓展提高自身。

生命的意义在于攀登。

爱学习,重视自身的提升,视人生应为不断提高进步的过程。喜欢在挑战中开发体会自身的价值,为之感到喜悦畅快。喜欢有目的,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上走的感觉。

非常重视达成目标,获得成功。且从过程中获得了更大更丰富的快乐。

思考:人的两种主体性

问题:偏向活动创造主体的人一般都不怎么缺爱吗?・_・?

人可以有意识地调整,转换自身,激发不同性质的主体性。情感能量可以转化为目标能量。

更好的是情感主体性和目标主体性之间达到比较和谐的态势。

ps:这一点可以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简书中有人写的诗文不被首页收录,就埋怨不开心。或者有简友后来参加写作培训营,结果把自己弄得疲惫,紧张,焦虑。

因为在我看来,大多数人来简书最初就是看文和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感受的,简单自在。干嘛再搞那么多,追求那么多,多烦多累。(*゚ェ゚*)

现在想来,也许其中一些简友的性情更加偏向于目标主体。即使一开始只是简单的看文,写文,但是不知不觉就会对自己有要求,有目标了。就想有一番进步提升,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相关文章

  • 思考:人的两种主体性

    情感主体 倾向于把人,尤其是自身看成是流动的,情感的,生机焕发的。体验型的——一般更喜爱故事,诗歌,自然。 (共存...

  • 人的主体性

    只要做出了某个选择,背后就有一个评判标准,标准是你自己确立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大大小小的选择,我们生活在自己的选...

  • 《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书摘1

    意识是具有主体性的心智,如果没有意识,你将无法知晓自己的存在,更不要说你是谁、你在思考什么。主体性起源于比我们简单...

  • 教育的本质是自我建构

    1,什么是人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以及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

  • 《静悄悄的革命》阅读作业任务一

    一、主体性神话: 1.什么是“主体性神话”? “主体性神话”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只针对“学生”、“教师”、“教材”、“...

  • 《静悄悄的革》主体性神话

    一、主体性神话: 1.什么是“主体性神话”? “主体性神话”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只针对“学生”、“教师”、“教材”、“...

  • 《静悄悄的革命》教室里的风景小结

    关于“主体性”神话 什么是“主体性”神话?在本书中,“主体性”神话指的是教学中特别集中到学生这一要素上(教学由学生...

  • 主体性思维

    牢固树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性思维,明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对现实中的人性、信息进行细腻的思考,洞察彼此的联...

  • 【读书清单】《思考,快与慢》

    001 两种思维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考方式,快思考和慢思考,且在日常中运用了这两种思维。 002 快思考...

  • 萨特:什么是主体性?

    在《什么是主体性》这部作品中,萨特为主体性赋予了两个特点:一个是“非知”,另一个是“要成为”。主体性之所以根据定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人的两种主体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jd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