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仪是小名,学名为嘉盼,1900年生于上海宝山。
她在传记里说:
“幼”是善良的意思,“仪”表示端庄正直。 不知道是不是名字的缘故, 我先后在娘家和婆家总是努力做到进退得体 ,结果我有时候觉得我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张家共有8男4女。二哥张君励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后留学德国,是国家社会党创办人。
四哥张公权是著名金融家,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张幼仪便出生在这样一个经世致用,气象开阔的新式家庭里。她在新式学堂里求学读书, 甚至都没有向那个年代的普通女子一样裹小脚。
她遵从“三纲”这样简单的道理,亦对“五常”怀有敬意。但同时也保持着对新知的热望,并付出努力。
她说:“我生在一个变动的时代 ,所以我有两幅面孔 ,一副听从旧言论,一副聆听新言论。我有一部分停留在东方, 另一部分眺望着西方。我具备女性的内在气质,也拥有男性的气概。
张幼仪十二岁那年,张家第十二个孩子出生,她服从家里的安排,协助妈妈照顾师妹。不悲不喜,没有反抗,没有冲突,也没有丝毫不乐意。
一年后,13岁的张幼仪,第一次看到徐志摩的照片 ,父亲问他对照片中那个人的看法 ,她小心翼翼地回答“我没意见”。
而徐志摩第一次看幼仪的照片, 说的第一句话是:“乡下土包子”。
这个男人是四哥张公权为她选的,只是因为一篇题为《论小说与社会关系》的文章,透露出不凡的才气。
以文识人,甚至无需知道对方的身高,容貌,家世。
当晚,张公权便以兄长的身份写信给徐家,提议徐志摩与张幼仪成亲。徐志摩的父亲回复是: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
徐志摩婚后便离家求学,先是到天津北洋大学,后到北京大学, 他的世界越来越大 ,而她的世界却越来越小 。
2
她去找他,在沙士顿,幼仪再次怀孕。
徐志摩得知后立刻说:“把孩子打掉。”
“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冷冰冰地答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说完就不耐心的别过脸去。
“可是我要去哪里打胎?”幼仪问。
他摇摇头说,“你会找到的,这种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饭。”
三个月后的一天早上,一个叫黄子美的男人从伦敦带来了徐志摩的口信。
“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儿媳妇,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黄子美干脆而直接地说道:“徐志摩不要你了。”
张幼仪身怀六甲,孤苦伶仃,张君励的解决办法是:“万勿打胎,兄愿收养。”
1925年3月19日,这个孩子由于传染病,无力支付高昂医药费离世,距离他的三岁生日不足一个月,徐志摩从看过他一眼。
3
1926年初,张幼仪结束学业,启程回国,这一年她26岁。
她尽量以平和中庸的语气告知徐家父母两人离婚的事实,对于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她的态度是“不反对”。
徐家父母将名下的财产分为三份。老爷太太一份,徐志摩和陆小曼一份,张幼仪和阿欢一份。
婚后一月,徐家父母投奔和张幼仪,这份信任,让她受宠若惊。
春节刚过,张幼仪母亲去世,丧事由她一手操办。
母亲逝后百日,张父竟也忧伤离世。
一年之内,张家连续两次丧礼,徐志摩均未出席。
丧礼过后,张幼仪找了一份在东吴大学教德文的工作。
用梁实秋《谈徐志摩》中的话说,是继续“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
4
在东吴大学的第二年,她接手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银行存款尽空,她不急不缓,稳步有序追讨债务,在《女声》等女性类杂志报刊载大幅广告。
银行渐渐步入正轨。
每天上门九点,她分秒不差地出现在办公室;中午,老师给她补国文;下午六点,她前往南京路上的云裳时装公司,她是创办人兼总经理。
每个周六,她会带儿子阿欢去徐志摩家,好让徐家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张幼仪对陆小曼没有敌意,因为徐志摩与陆小曼恋爱得正合适,他们已经离婚了。
她的人情,是非分明。
陆小曼吸鸦片,徐志摩有时给张幼仪借钱。她给他钱时总说:“这是你爹的钱。”
这样一种谎言,心照不宣,是他们离婚之后才有的默契。
1931年4月,徐志摩的母亲去世,张幼仪以干女儿身份操持葬礼,做了一个正室应该做的所有事。
低着头身穿白麻衣的她,以徐家干女儿的身份,站在徐志摩,陆小曼身边。
她最后一次见徐志摩,是在1931年他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失事前一天。
飞机在济南误触山头,坠毁遇难,机上的唯一乘客徐志摩和两位机组人员当场死亡。
陆小曼听说遇难电报,拒绝认领尸体。
张幼仪令其八弟带着十三岁的徐积锴,以徐志摩之子的身份到济南认领尸体。
由四哥所在的中国银行出面为徐志摩举行了公祭和丧礼。
5
徐志摩生前,徐申如每月给他三百元生活费。徐志摩去世后,他将这笔钱每月存到陆小曼的账户,一直维持了十三年,直到他去世。
这十三年,徐申如一直随张幼仪生活。
1944年,徐父辞世后,张幼仪继续每个月放三百元到陆小曼的账户,她认为因为供养她是儿子阿欢的责任。
1947年,徐积锴移民美国。
1949年4月,张幼仪离开上海飞往香港。
1953年,她嫁给了邻居苏医生。
1967年,六十七岁的张幼仪回到康桥,故地重游。
回到香港,她提供私人信件,请梁实秋出面编选文集。
为的只是让徐家后人,不要忘记徐志摩。
1972年,苏医生去世,她赴美国与长子同住,对往事绝口不提。
1988年,张幼仪逝世于纽约。
网友评论
不问过往,只看当下,我觉得她活得就有那么贤惠善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