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敞开胸怀,荡涤内心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7-21 01:51 被阅读0次

    特别声明:《当尼采哭泣》是一本小说,本文根据小说表述的尼采的言论,是小说作者亚隆的观点,并不一定是尼采的原意。

    《当尼采哭泣》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兼作家欧文亚隆的一本心理治疗小说,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是真名实姓,情节则是虚构的,但并非空穴来风,虚构中透出真实。

    小说有两条明线,一是在朋友们看来,存在主义大师尼采绝望到可能自杀,表面的症状是严重的偏头疼,名医布雷尔受邀给尼采治疗。但尼采极度不配合,号称自己是死后的哲学家,此生注定孤独。于是布雷尔以自己为诱饵,告诉尼采自己深陷对患者的性幻想不能自拔,请求尼采施以援手。尼采对布雷尔的治疗就是第二条明线。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困扰人类的孤独、病痛、爱情和真理等。

    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小说的情节回环曲折,犹如一部探案小说,引人入胜。《当尼采哭泣》不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小说,但也不是枯燥乏味的专业书籍,相反,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有趣的,它需要我们集中一定的注意力去专注地阅读,需要读者跟上作者的思维节奏,烧脑的程度恰到好处。

    让我们先看看尼采是怎么对抗布雷尔的治疗,又是如何给布雷尔治病的吧!

    01 真理总与孤独和痛苦相伴

    神圣的不是真理,而是对真理的追求。真理的敌人不是谬误,而是盲从。真理只是幻觉,但尼采同时认为,我们须臾离不开这样的幻觉。

    要发现真理,必须首先完全地认识自己。不服从自己的人,将被他人控制。权威压制我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诠释是不可靠的。也许他们不是故意的,但他们无法摆脱自己固有的思维惯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如果说剧本是原创,那么搬上舞台是第一次诠释,剧评是第二次诠释。

    人们最好离开自己的专业、国度,甚至年代,站在一个离自己遥远的位置,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当我们站得足够高,那么悲剧也就不是悲剧了。

    那些希望获得内心安宁的人,只能选择信仰,追求真理的人,必须奉献自己。谁是享受安逸快乐、无忧无虑的人?尼采说:“只有那些见事不明的人,那些普通人跟小孩子!”

    参天大树必然经受过狂风暴雨,没有利爪而声称自己善良,其实是掩饰自己的怯弱。发现与创造只能从痛苦和折磨中来。

    02 孤独和痛苦是宿命

    尼采具有一颗原创的心灵,一问一答间常令人措手不及。他对身边的人彬彬有礼,但他的书则声嘶力竭,他为此解释道:“如果没有人聆听,当然就只能呐喊!”孤独是洞察的代价。

    尼采拒绝接受帮助,拒绝与他人亲密交往。他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帮助别人是为了获得控制别人的权力,这些人其实是披着基督[]教外衣的野蛮人。

    而当布雷尔处于痛苦中时,他渴望得到帮助。哲学家尼采是如何给心理学家布雷尔帮助的呢?尼采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剖析布雷尔因自我良心不安而导致的孤独,他认为应该嘲弄美德。

    尼采认为布雷尔正在为错误的事情而痛苦,因此必须给他更多的痛苦。帮助一个受苦的人,给于他的只能是硬板床而不是席梦思。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从琐碎的痛苦中解放出来,升华到高尚的痛苦。

    看进生命的深处,必定是痛苦甚至是绝望的,站在思想的巅峰,人的一生一览无余,必然不会是愉快的。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哭泣,敞开胸怀,荡涤内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tv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