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感情

作者: e3c3865fc11f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07:54 被阅读73次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谓“有情”众生。即使学佛,我们仍然是有情凡夫,在佛法与感情之间,往往纠缠不清,往往拉扯不断,而往往最终感情占了上风。生生世世以来,我们就这样痛苦轮回。

是让佛法听感情的话,还是让感情听佛法的话?所有的人口头上都会说要让感情听佛法的话,但在事实上、行动上、心理上,却是让佛法听从感情的话,绝少例外。

比如自己信佛修行多年,一旦生重病、遭车祸等,便开始怀疑佛教的因果律,至少不能那么心平气和地认为理所当然,而是心里含有怨气、不平:为何我信佛修行多年,竟有此报?

又比如,受人欺负、冤枉,首先想到的是评理、打官司,为此愤愤不平,理直气壮,而不是低下自己的头,惭愧地说:这是我的恶业之果,我当无怨无悔地承受。

又比如,虽然发誓说要尊崇善知识、追随善知识,可是当善知识的言教与自己的心不合的时候,就会说善知识错了,善知识也不过如此,善知识不慈悲等等。 那么,在佛法中,究竟谁是善知识呢?“我!”唯我一人是善知识。自己是善知识的善知识,可以评判善知识,给善知识打分——不是依据佛法,而是依据自己的喜 恶。

要让感情听佛法的话,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我们的根性太顽劣,太自以为是,太愚痴而又太骄慢,越愚痴就越骄慢。感情就 是“我”, “我不能死,我千万不能死,佛法死了没关系,我不能死。”

这是我们心里的真声音。但我们不敢承认,所以我们伪装,伪装成好的佛弟子,其实愚痴颠倒的众生怎么可能成为好的佛弟子?除非“我”死了。佛法绝不是 软弱无力的世俗媚物,佛法必令“我”死,而后才能赋予我们新的生命。真正得到佛法的人,必然是死而后生的人,没有死过的人怎么可能有佛法?光与暗不能两 立,真与伪不能并存。

一旦我们契入佛法,在佛法中死而后生,我们会发现原来令我们困扰不清、痛苦不堪的感情、精神、意志,都变得清明而驯服,成为佛法的有力助缘。当今善 知识,少有不曲媚弟子的,因为如果师父不“慈悲”,弟子们是绝不买他们的账的。他们说为了“方便诱导”“恒顺众生”,只能如此。可能吧。 但古德说“宁愿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做人情”,壮哉斯言!若问所择,吾愿从之。

相关文章

  • 佛法与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谓“有情”众生。即使学佛,我们仍然是有情凡夫,在佛法与感情之间,往往纠缠不清,往往拉扯不断,而...

  • 佛法与感情

    人是感情的动物,所谓“有情”众生。即使学佛,我们仍然是一个有情凡夫,在佛法与感情之间,往往纠缠不清,往往拉扯,而...

  • 霍金与佛法

    佛在《佛说法灭尽经》和《十梦经》等经中预言于现今末法时期,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

  • 春天与佛法

    苍云法尔 2018.02.07 我问你春天是什么 你说春天是 花初开放草初芽 燕子筑巢廊檐下 你问我佛法是什么 我...

  • 佛法与活法

    不要让“怨气”的情绪,毁了您的生活 有一个樵夫,总觉得自己需要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里非常不平衡。有...

  • 舅舅与佛法

    下午见到舅舅了。 这次重逢,看着他从山上笑然走来,那一刻,我觉得真好。舅舅第一句说我变样了,哈哈,上次见面该是高考...

  • 书法与佛法

    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 佛法与生活

    学佛,不是要放弃世间的一切,而是让生活,工作更有智慧,真正的修行,是用佛法作为指导,巧善地待人处事,积极地做有益社...

  • 佛法与钱

    一个美国人,来到原始的印第安部落,碰到一个手里拿着钻石的印第安人。于是喜出望外,从口袋里掏出一打百元面值的doll...

  • 生活与佛法

    很多人觉得生活和佛法是水火不容的,生活是做加法,拥有越多越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而修行佛法是做减法,要不断放下和修出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法与感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qz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