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故事稿,伸了下懒腰,去关办公室的窗户,新安装的铝合金窗有点难关,放眼望去,城市中间有一条车灯组成的线。
30层楼的高度,看到了下面拥挤的虚假和凄凉。一陌生就觉得冷清,觉得脏乱。
冷是真的冷。
30楼的高空冷打开蓝牙音箱,放了一首歌,缓一缓情绪。
朋友发来的消息,关于江歌、刘鑫的事件占满了屏幕。
缩在自己的大衣里,同千万微信号上的人们等着女主角登场。突然灯都熄了,我什么都看不到,只有手机的屏幕亮着。
自媒体社群,真的是很大。同样是咪蒙,东七门,她刊,这些意见领袖们的力量让我羞愧。我觉得不至于现在的人们都只能跑去看这些自媒体的文章了吧?
可的确,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自媒体发布的。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娱乐至死》
朋友发来咪蒙的文章,问我怎么看。我说:“这让我想起了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作为自媒体人,将文字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敢面对对于阅读量的需求,挑动大众情绪的方式毫不掩饰的展示了出来。
在这个舞台上,谁是女主角?男主角?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刘鑫身上,而对于肇事者陈世峰(主角),却从主角变成了配角。他才是一切悲剧的起点吧!
语言就是用来挑战、讨论、质疑那些我们眼中表面事务的一种工具。”真“,”假“这样的表述只能出自语言的范畴。
—《娱乐至死》
之前许许多多的事件中,舆论真的让许许多多毫不相干的人拿起了武器,去制裁了他人。而那些舆论的始作俑者确躲在背后。
复旦投毒案,药家鑫事件,等等……
咪蒙也不例外,把刘鑫先描绘成一个恶魔,再带领大家蜂拥而上。于是那些被煽动起来的毫不相干的人,也跃跃欲试,做一个卫道士,想着上去捅她一刀。
恶魔?抛出几张刘鑫的自拍照,去描绘她在事后的心态,再结合刘鑫与江歌妈妈的沟通细节,对于视频信息的再次解读,将刘鑫还原成大众所期望的形象:
冷血,自私,愚蠢,不顾好朋友的生死的恶魔。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在2500年以前就说过,人常常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上帝。现在,电视政治又添了新招:那些想当上帝的人把自己塑造成观众期望的形象。
—《娱乐至死》
我们盯着刘鑫,人肉信息,攻击微博,破坏她的生活,鄙视一切跟她有交往的人,把她逼进角落,生生将她熬死。
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在赫胥黎的预言中,“老大哥”并没有成心监视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一直注视着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看守人、大门或“真理部”。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预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娱乐至死》
是的,在这场盛宴中,自媒体人都获得了娱乐世界的奖励,阅读量、点赞数、关注度……
自媒体人在这场盛宴中,强大的有点过分,不仅通过文字操控人性,还为了煽动目的还原了事发现场。
004.jpg很多自媒体作者都不敢碰触这个雷区,因为在警方公布证据前,除了当事人没人可以给这件事下判断。所以很多人只是针对刘鑫后来的所作所为去写,而不去触及所谓的真相。
“善良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咪蒙。
在这个万物尽演的时代,一切都心甘情愿得变成了娱乐的附庸,娱乐至死。难以止息的所有,都是那么的令人发指。
—《娱乐至死》
在意料之中的反转,来的很快。
信息不对称这场娱乐至死的盛宴,还将继续下去。
忘记去拉跳掉的电闸。空气依然冷,但我已感觉不到寒冷。
呼了口气,有些微熏,好像喝多了酒一样微妙的眩晕着。可我没有喝酒。只是听说,因此其实也会有一些相对平衡的脱离。
一种忧郁的无力思考如何醒来,却又有积极的力气思考明天的意义。
我们不见的总要活得那么清醒,微熏就好。
- END -
本文摘录自:[大妄语](微信公众号)
因参加日更计划,开始发一些过去写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