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饮食文化感兴趣。千百年来,餐桌上食物的变化,也是经济,社会,传统的沿袭和变迁。而提到点心,可能是餐桌上不太起眼,又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本《小点心,大文化》介绍了点心的发展史,让我们对中国传统点心中的文化内核有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于进江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家,收藏家,设计师。而他的名字因为这两年风行的“小罐茶”开始为人熟悉。一次朋友从日本带回的手信里面精美的传统和菓子,让他开始思考小点心里承载的日本匠人精神。为了寻找中国传统点心的故事,他花了四年时间,行走10万余公里,到全国各地走访点心老店和风俗博物馆。还意外收集到了4000多块传统点心的模具,2017年他将这些收藏举办了一次艺术展览,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本书记录了于先生的行走故事,展示了近八百件点心模具,这些跨越千年的收藏品虽然只是平时家中不起眼的小物件,但真正体现着中国传统点心文化的精髓。大开眼界之余,着实惊叹古人的讲究,精致的模具成就了漂亮的小点心,再配上一款好茶,简直是完美的生活品质。
中国点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炎黄时代,当时由于祭祀文化的产生,人们会上供最好的五谷,以期神农大帝赐予丰收。而“点心”这个词的由来传说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将军看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屡建战功,传令民间烘制了美味糕点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这个名词就保留了下来。此后,点心也成了礼尚往来的重要物件发展出越来越多的种类,花式,和各地的特色。
传统意义上的点心大致分为:京式,苏式,广式,扬式,闽式,潮式,宁绍式,川式,高桥式等。其中“京八件”作为皇室王族婚丧典礼中非常重要的礼品,造型精致,寓意丰富,“用一方小小的点心,记载了百年间的盛世华章。”苏式点心从春秋时期萌芽后就一直有着平稳的发展。由于物产丰富,点心在食材选择上讲究颇多。口味追求细腻柔和,外观精致富有寓意,也是最体现闲情雅致的小点心。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点心体现了重要的仪式感。人们从过年开始吃年糕,汤圆,到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还有重阳节的桂花糕,这大概是家家户户每年必不可少的。以前家里给老人过生日还有寿糕,寿团,寿包,邻里之间相互赠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味蕾,也传递着友善的情谊。寻常日子里,走访亲友带点水果,点心也是一种必须的“体面”。
中国人对吃的讲究其实也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方式。点心虽然不如主食,大菜,却给了我们很多意料之外的满足感。也正是因为这种满足感,让人愿意花更多的心思让它变得更精致更好味。即使会被一口吃掉,也不厌其烦地刻上各种精美图案,而每一幅图后面,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小点心里面蕴含的大文化是对生命的关怀,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中国味道。
小点心,大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