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童话的魅力》9

《童话的魅力》9

作者: KeLLy_7824 | 来源:发表于2020-06-09 22:12 被阅读0次

《水手辛巴德和脚夫辛巴德》:幻想与现实

1、故事名暗示故事是关于同一个人的相互对立的方面:促使他逃入充满奇遇和幻想的遥远世界的方面和把他禁锢在世俗的现实世界的另一方面——他的‘伊底“和”自我“,呈现的是发生在现实原则和享乐原则之间的冲突。

2、只要我们活着,我们生存状态就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在现实中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另一个则过着奇异幻绝的冒险生活。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当人们从”自我“和”伊底“这两种不同的视野去审视生活时,生活是多么的不同啊。

3、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我们在内心 没有完成对那些复杂的心理倾向的分离,我们就不能理解导致我们自我认识混乱迷茫的根源,不能理解我们如何在两种对立的情感之间摇摆不定,惶恐无措,也不能理解去整合这些情感的需求。

《一千零一夜》的框架故事

1、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懂得为了它的建设性目的而利用“伊底”的积极能量,他才能使“自我“去控制”伊底“的凶恶暴虐的倾向,使其变得文明起来。

2、在获得人格整合之前,我们不得不克服成长中的危机。第一个危机集中在人格带伤问题上:我是究竟是谁?在内心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心理倾向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对哪一种倾向做出反应?第二个危机是俄狄浦斯情绪冲突(成功地从依附于父母的状态分离出来,将成为真正的自我)。

读的所想:

1、每个童话故事的题目其实都是有深刻心理含义的,就像《水手辛巴德和脚夫辛巴德》一样,题目就反应了一个人的两个面:现实世界的一面及幻想世界的一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两面性,一个是现实世界呈现在别人面前的真实的”自我“,另一个是无意识世界的内心真实的”伊底“。要处理好“自我”和“伊底”之间的关系,将他们合二为一,获得内心的整合,才能调整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矛盾的现实世界,才不会在心理上造成混乱或人格分裂。

2、《一千零一夜》的框架故事的心理投射:国王象征一个完全受内心“伊底”支配的人,宰相的女儿代表着内心的”自我“,她的”自我“深受”超自我“的掌控,才让她义无反顾地去冒生命危险。

3、如果一个的“自我”失去了控制“伊底”的力量,”自我“就失去了引导我们生活的力量。那些抑郁症患者,应该都是“自我”和“超自我”失去了控制“伊底”的力量,才会失去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如何将这样的人从“伊底”中救出来,让他将“伊底‘”自我“”超自我“整合?需要寻求一些纽带来帮助他们完成人格的整合,就像国王是通过山鲁佐德的爱情、他们的儿子治愈,重新获得”自我“和”超自我“的力量,让国王的人格整合得以完成。

相关文章

  • 《童话的魅力》9

    《水手辛巴德和脚夫辛巴德》:幻想与现实 1、故事名暗示故事是关于同一个人的相互对立的方面:促使他逃入充满奇遇和幻想...

  • 阅读《童话的魅力》——第一周假期学习分享

    《童话的魅力》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在创作这部《童话的魅力》时,是采取心理学分析和评判的方式进行童话案例分析的,...

  • 童话的魅力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大的需求和最艰巨任务就是找到人生的意义。但让人抓狂的是,并不是一个人到了某个特定的日子或者特...

  • 童话应该这样读5

    9.令人难忘的童话人物。 ①奇异的外形,本领和际遇。 ②生动鲜明的性格魅力。 ③触及读者的深层欲望。幻想是人类在现...

  • 《童话的魅力》11

    《三片羽毛》:最小的孩子被看作小傻瓜 1、在童话故事里,“三”这个数字似乎常常是指精神分析学中心理铁三个方面:“伊...

  • 《童话的魅力》13

    《牧鹅少女》:获得自主 1、《牧鹅少女》象征地体现了俄狄浦斯冲突发展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从认为同性父母是篡夺者—...

  • 《童话的魅力 》18

    《小红帽》 1、如果对任何人表面上动听的示好意图都深信疑,就真的会遭到暗算。淳朴天真固然令人喜爱,但一个人总是淳朴...

  • 《童话的魅力》15

    《亨塞尔和格莱特尔》 1、贫困潦倒难以使人增强自己的道德品性,反而使他们变得更加自私,对别人的痛苦更加麻木不仁,因...

  • 《童话的魅力》14

    怎样讲述童话故事 1、童话故事的讲述者对这个故事的无意识的理解就受到儿童的无意识理解的影响。给儿童讲述故事的最有效...

  • 《童话的魅力》5

    替代性满足与意识识别 1、童话故事既富有娱乐性也富有教育意义。它们的独到之处是通过直接与儿童的内心对话来达到这一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话的魅力》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ze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