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秦帝国之裂变》

作者: 西方家的 | 来源:发表于2017-01-13 15:01 被阅读133次

------之孝公薨有感

文/蓝天

观《大秦帝国之裂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一响亮的口号,在整部剧中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然而,孝公薨于函谷关上这一集中,再听这句铿锵战歌时,心中却难过无比。

秦孝公赢渠梁,为国耻而来的一国之君,他没有如其他君王终止生命于卧榻上,而是带着虚弱的病体,登上了变法后新军收复的秦东战略重地函谷关,高高地站在函谷关上,深情地俯视着山东辽阔的苍茫大地,悲壮地发出了人生苦短的感叹,抒发了自己并吞八荒、囊括四海的壮志后,带着未了的遗憾离开了他热爱的人世。

随着臣民们悲痛的“君上”呼唤声,泪水竟冲破了我的眼眶,无声地顺着双颊缓缓而流。不知为何,似乎从没有历史剧能让我如此悲伤,那一刻,心中竟莫名的凄凉,仿佛自己也成了站在他身旁的臣民一样。

一代明君去了,但他的贡献却永远被载入了史册。

观《大秦帝国之裂变》

初任国君时,他顶着来自老世族的压力,采用雷霆手段,据理说服众臣,割河西于强魏,以休战来养民,并血书国耻以明志。二十余年的变法强秦,终究得以收复割地,还了他当年那一句:二十年后,我会夺回来的。

面对公父秦献公战死沙场,他知道,秦国当时的第一要务不是复仇,而是要强国富民。面对老秦人刚正好战,有仇必报的铮铮誓言,家仇国恨兼具的他,只能冷静地以一句“父仇为私,和战为公。若非真心,甘受上天惩罚。”把大局稳定地统揽了下来。

从此,身为一国之君的他,背负起强秦的重任。表面看来,秦孝公是一个勇烈刚猛浴血疆场的英勇战士,而今又是一位或冷静沉稳或热血激扬的一国之君,然而,身为人子的他,也是有着柔弱之情的。

面对娘亲时的一句:“娘,渠梁不孝”,面对爱人时的一句:“玄奇,渠梁今生有负于你”,面对盟誓知音时一句:“君为青山,我为松柏, 粉身碎骨,永不相负”,以及面对臣民时一句:“赢渠梁的血,定于老秦人流在一起!”让我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之的一代明君。

观《大秦帝国之裂变》

初为新君时的他,面对的是即将被六国瓜分的穷秦弱秦,但那时的他便异常冷静,面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困境地,他的一卷求贤令,令天下风翻云起。

事实证明,求贤令是顺应民心的。求贤令一出,君求贤而择臣,臣求明而择君,君明臣贤则成青山松柏的盟誓君臣,秦孝公与商鞅,便走上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强秦变法,富国富民,收复失地的艰难道路。

自商鞅推行新法开始,秦孝公以青山松柏为约,力挺商鞅变法,即便新法劓刑大哥赢虔,他也未徇私枉法,并忍痛流放太子赢驷到关中山野,以支持新法。然,一心为公的他,最终积劳成疾,盛年病逝。

他是秦国变法图强的最大推动力,是夯实整个秦帝国的基石君主,他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采用的论军功赏爵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参战热情,并彻底地根除秦国的封建制毒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秦国国势蒸蒸日上,为百年后秦国的大统一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步。

观《大秦帝国之裂变》

函谷关上,孝公临终前长叹:上天啊上天,假使再给我二十年岁月,嬴渠梁当金戈铁马定中原,结束这兵连祸结的无边灾难,还天下苍生以安居乐业,何天不假年,使嬴渠梁并吞八荒之雄心,化作东流之水矣,天哪,你何其不公啊!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悲壮的战歌声中,一代明君,盛年早逝,一统天下的心愿终成憾事。

秦孝公出殡,话外音悼词:

公元前338年,壮志未酬的秦孝公赢渠梁逝世,时年46岁,秦孝公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天才领袖,在大战连绵的战国时代,他接手几乎要被山东列强瓜分的穷弱秦国,稳

定乱局,发奋雪耻,精诚求贤,奇迹般的腾挪出20余年非战岁月,极其成功的在秦国建立起坚不可摧的战时法治社会,为秦国崛起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为中国文明史立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观《大秦帝国之裂变》

漫天白雪,三生雪酒,鞅雪诀别……全剧拉上帷幕。

2017.1.1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大秦帝国之裂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ds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