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皮
1.
公司同事小毕最近有点坐立不安,经常动不动就从座位上站起来,若有所思的跺来跺去,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又望向窗外,如此反复。
中午在食堂,我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他说,最近有点迷茫。
作为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新人,他工资不算高,眼瞅着房价飞涨,他有刚需却犹豫不决,结果年前中介给他推荐的房源,现在已经从9千涨到2、3万一平了。
前不久的互联网病毒事件让比特币、莱特币价格不断创新高,虚拟货币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他虽然眼红但还是不敢把有限的生活费拿去做赌注。
他说,工资就这么2、3千块钱,别说买房子了,生活费都有点不够用,更不敢乱花,只觉得钱来的太慢。
聊到最后,他说自己总有一种应该做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感觉,下了班后无所事事,就这么一天天过下去,越来越提不起精神。
他对未来产生了焦虑。
2.
另一位同事小颖却截然相反,她把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平时忙完工作就捧起手边的书,边读边认真做笔记。业余时间,她还报了很多网课,手绘、写作、软件应用、个人管理一应俱全,学习成果都第一时间发朋友圈,引来朋友一阵点赞。
她是个不能让自己闲下来的人,她说,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了,怎么可以偷懒呢。
她成了同事羡慕的对象,大家都称赞她爱学习,有才艺,懂生活。
最近,无意中看到她在朋友圈吐槽:
“身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线上线下五花八门的课程层出不穷,只有想不到没有学不到。
我陷入了选择困难症,看不完的书、上不完的网课、刷不完的干货软文......
一阵折腾后,我还是原来的我,好像学到了些新知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脑袋懵懵的,只剩下深深的焦虑。”
3.
他们的感受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体验过,焦虑无处不在。
焦虑,是吃着碗里的泡面,想着米其林餐厅的佳肴;
焦虑,是蜗居在职工宿舍,望着马路对面的独栋洋房;
焦虑,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即将变成沙滩咸鱼的恐慌;
焦虑,是因为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绝望。
......
焦虑已经蔓延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它就像一块狗皮膏药,粘在身上,如影随形。
4.
希腊心理学家米哈里·锲克森米哈赖在他的著作《生命的心流》中提出了“心流”理论,很清晰的告诉了我们焦虑的来源。
心流通道模型心流理论:当人精神高度集中,很专注的做喜欢的事情时,这时时间、空间的概念仿佛不存在了,外界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人会进入一种放松的、忘我的状态,仿佛正在一条自然流淌的河道中前行。
从上图模型可以看出,要想达到心流状态,必须在任务的挑战程度和挑战者的技术能力、信心之间建立起平衡。
当自身能力很高、挑战难度太低时,任务会显得无聊,挑战者容易失去兴趣。比如让你做一套小学一年级的试卷,你会抱怨简单到浪费时间。
当自身能力偏低、挑战难度太高时,任务会变得难以完成,挑战者容易产生焦虑,甚至选择放弃。比如让你明天就赚一个亿,你一定想扯着我的衣领说,开玩笑,你以为我是王健林啊?
所以,避免焦虑就是要保持好自身能力与任务难度的平衡,让自己时刻处在心流当中。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这里我有四个锦囊妙计:
锦囊之一:化繁为简,明确人生愿景
在这个缤纷多彩、物质资源异常丰富的世界,我们很容易陷入“想要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的困境,而得不到的原因无非就是没能力、没钱、没时间。
如果我有钱,如果我再年轻点,如果我早几年就开始努力......我们总是这样庸人自扰着,可惜生活没有如果。
人生是短暂的、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想拥有,像无头苍蝇一样遍地撒网,到头来只会换来竹篮打水。
因此,我们要过滤自己的需求清单,明确这一生最想要的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树立人生愿景。
树立你的人生愿景A. 准备纸和笔,对你的人生进行拆解,维度包括但不局限于“工作、朋友、爱好、家庭、地点、时间”等;
B. 在这些维度上发散思维,写出你理想中的这些维度应该是什么样的,直到穷尽;
C. 完成后,按照喜好强烈的程度,从低到高,一项一项的划掉,直到每个维度只留下一个答案;
这时,纸上呈现的就是一幅关于你“在最喜爱的时间、最喜爱的地点,和最喜爱的人,做着最喜爱的事情”的人生愿景。
锦囊之二:控制难度,避免好高骛远
明确了人生愿景,也许它近在咫尺,但更大的可能还是遥不可及。如果整天挂念着,放在谁身上都得焦虑,不如把他记在笔记本上,合起来不去想它。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天建不成罗马,你也不可能一步就迈入想要的生活。现在要做的就是降低期望值,正视自己的不足,然后着眼当下,把愿景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目标,控制好每个目标的难度,然后把眼前有能力胜任的事情先踏踏实实的干好。
比如我之前想实现一小时读完一本书,先设定自己1个月要读完1本书的目标,然后缩短到1周1本书,再往后3天1本书,如此慢慢让自己的身体适应,能力逐步提升。如果当初我刚开始就逼着自己必须一小时读完一本书,可能早就放弃了。
读书如此,健身如此,学琴如此,练习任何一项技能都要分好阶段,控制好每个阶段难度。
锦囊之三:立刻行动,胜过冥思苦想
“拖延癌”可能是和焦虑并驾齐驱的又一大顽疾了。
为什么会拖延,因为我们安于现状,我们的身体已经习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节奏。我们虽然意识上想要做出改变,甚至已经树立了人生愿景,规划出了每个阶段的目标,但即将付诸行动时,身体却打了退堂鼓。
饿啦,困啦,想刷会手机啦,总之做什么都行,就是不想去执行写在纸上的那些计划。仿佛我们和心中的目标就是磁铁的两极,永远互斥着。
改变确实很痛苦,但如果焦虑之后没有催生出改变自己的行动,那你和之前焦虑时的你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别罢了,又能好到哪去?
但也不能因为自己顽固性的拖延而懊恼,身体毕竟不是机器,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精力不足的时候人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刻也是行动力最高的时候,所以观察自己一天中哪些时段精神最好,把难啃的骨头就放在这个时间完成。
比如,在早上起床后,梳理出今天最重要的1~5件事,记在清单类APP上,然后第一时间完成他们。
最后还要提醒一句,世上没有完美的计划,与其尽善尽美,不如立刻行动,在行动中调整姿势,不断向目标靠近。
锦囊之四:任务闭环,建立正向反馈
我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能力还不足,总会发生得到的结果差强人意的问题,而且很容易在完成任务之前就放弃重来。
比如你想要临摹一张大师的画,但自己画技有限,所以越画越不像,越来越糟糕,结果你没画两笔就忍无可忍的把纸团了团扔进纸篓,另起一张重画。一个上午过去了,除了纸篓被装满之外,你一张画都没有画出来,而且还产生了自我怀疑,我难道不是这块料?
你如何判定自己不是这块料呢?你没有一张完整画完的画,又拿什么来评价自己的水平呢?难道大师生来就是下笔如有神的吗?
正向反馈闭环模型这里涉及到一种心理机制,如果一件事情你没有完成就放弃了,那你的心中的感觉永远是这件事我干不了。
无论结果怎样,你把这件事情坚持做完了,形成了闭环,这样你心中的感觉就产生了本质的变化,问题已经不是完不完的成,而是完成的好或者不好的问题,从0到1的改变,心里差距是巨大的。
也许在坚持完成一幅画后,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只有鼻子、眼睛等少数几个地方画的不好,整体上还是很OK嘛。那么,你就知道接下来努力的方向了,而不是草草的给自己判了死刑。
所以,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以上就是我对于缓解内心焦虑的四个小技巧,最后做一下复盘:
缓解焦虑的四个锦囊妙计
- 首先,过滤掉干扰因素,确立人生愿景;
- 其次,控制好每个阶段的任务难度,循序渐进;
- 然后,在精力最好的时候投入行动;
- 最后,结果无论好坏,先完成再说。
焦虑的根源来自我们内心不断膨胀的欲望,我们想要的太多,自身能力又太小,需求和能力不成比例,造成心理落差越来越大。
适当的焦虑,给我们压力,促使我们不断努力。焦虑太多,只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失去生命的活力。
只有摆正心态,多向内看,静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是什么,有计划的开始行动,焦虑自然不治而愈。
你还有哪些好方法,欢迎留言交流啊~~
大纲:
- 首先用身边的两个例子引出“焦虑”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 接着用“心流”理论解释了“焦虑”的来源;
- 最后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四条缓解焦虑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