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埃及象形文字传奇
20. 岩石画尼罗河泛舟
回到人间的第二季,我们将从撒哈拉沙漠“南上”尼罗河,跟随德国考古学家的脚步,去寻找“沙漠游泳者”后裔的踪迹,继续“播放”埃及古文字开天辟地的续集。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14be2ed80c313556.jpg)
尼罗河自南向北一路奔向地中海。在距离撒哈拉“游泳者洞穴”约600公里上埃及的某个地方,环绕着沙漠高地城镇基纳(Qena)转了个四分之三的圈,今天我们把这段“弯道”称为“基纳弯”。基纳弯穿越埃及涅伽达史前文化的心脏地带,途径一大批著名的古代埃及城镇遗址,包括底比斯(Thebes,即现在的卢克索)、科普特斯(Coptos)、登德拉(Dendera)、阿拜多斯(Abydos)等等。
从基纳弯起,东向到红海,埃及东部沙漠上布满密如蛛网的“干河谷”(Wadi)——尼罗河干涸的支流。可以想象,在古代湿润时期,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这里的河流群是多么的滋润。然而,随着气候变暖,无数的支流断水使得干河谷变身茫茫沙海和沙丘。我们曾抵达过库赛尔附近的一处Wadi,看到的景象就像是到了月球表面荒漠的环形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69317e6904b5669f.jpg)
1932年,汉斯·温克勒(Hans Winkler)在贝都因族向导的带领下,骑着骆驼,艰难跋涉在哈马马特河谷(Wadis Hammamat)——当年蜿蜒穿越东部沙漠崎岖山脉的众多干涸河谷之一,现在已经成了科普托斯通往红海沿岸库赛尔港(Qusieir )的主要通道。
温克勒出生于德国不来梅,受教育于图宾根大学获得了学位和教职。1932年他第一次前往埃及,花了两个月时间在哈马马特河谷考古,并且在这个河谷中发现了史前人类留下了粗糙的岩石画。这些岩画大多涂抹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史前画家可能希望它们便于路人看到。岩石的颜色从深褐色的玄武岩到红色、粉红色和绿色不等,虽然这种石头有太多缺陷,无法建造大型纪念碑,但它们却是涂抹岩画的天然“纸张”。岩石上画着各种消失已久的动物(包括大象和鸵鸟),以及原始猎人和其他人类。更多的却是弯曲的芦苇小船,大约占到岩画总数的三分之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264f0c4fbe63f569.jpg)
岩画小船的形状各式各样:一些只是最简单的轮廓,而另一些则非常精致。有双舵帆船,也有遮阳篷船;有的船是平底,龙骨呈直角;而有的船是圆底,船上通常载有人和桨手。有的时候,船上也画有旗帜和较大的人像,可能与尼罗河河谷的早期神灵或酋长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505f73acf7ffecd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3f133c575dfc00c3.jpg)
从此而后,温克勒的沙漠岩画探险持续到了1936年,足迹甚至深入到了阿斯旺。他几乎遍历了东部沙漠的干河谷,发现了52个岩画遗址,找到了更多非常有意义的古船岩画。最著名的一些,包括有携带投掷棒狩猎人的小船,极似中国的龙舟;有乘船的舞蹈女神,船头上方星星闪烁。在温克勒发现的岩画中,甚至还有一幅原始时代纤夫拉船图,其构图看似叙事,但含义却难以确定。尽管如此,这些图画已经初步能够表情达意,原始文字的功能呼之若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c83bdc3aec2a688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22d4db9c13fac04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5262610c63812bf9.jpg)
问题在于,为什么埃及东部沙漠的干河谷中,会有如此之多表现船的岩画?现在的考古研究发现,这些船岩画的艺术家们,正是撒哈拉“沙漠游泳者”的后代。约在公元前 4000 年左右,撒哈拉地区开始退出湿润期,季风向南退却,迫使人类迁徙。一些人从环境恶化的撒哈拉沙漠向东南方向撤退到尼罗河谷避难所,以捕鱼和猎水鸟为生,并开始在泛滥平原的泥泞田地里耕种。他们也沿着尼罗河两侧季节性的小支流去追踪小动物。这些河床谷地如今早已彻底干涸,仍然时不时可以发现石头手斧、片状燧石和箭头等狩猎物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5e3cf7106209584f.jpg)
当尼罗河成了埃及唯一可靠的水源后,从热带草原(沙漠)的游牧部落转化成尼罗河边的人类社群,带来了他们的信仰并影响了古埃及的艺术(或文字)。岩画中的船民形象可能在表现了草原地区的狩猎者与尼罗河谷原住民之间的首次接触。这正是古埃及的前王朝时代——意思是说,这一时期处于后来有文字的文明王朝之前。
然而,温克勒不一定完全同意这个观点,特别是1937年初,他在阿布瓦西尔河谷(Wadi Abu Wasil )找到了第26号遗址,即所谓“酋长”船岩画发现地。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在东部沙漠被发现的最引人注目的图像:一艘一米多长的方形船,上面画有五个人物,其中两位戴着两根羽毛的大个人物(酋长),似乎拿着水平放置的弓。另外还有人驾驶着这艘船,带领着其他小船航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c72a0f52b63e9f40.jpg)
温克勒比较赞同科学考古学之父、英国学者弗林德斯·皮特里(Flinders Petrie)的观点,船岩画表明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入侵者”通过红海进入了埃及。因为这些船大多为方形平底船体,与两河流域沼泽地中的船形十分接近。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埃及象形(图画)文字的风格,也受到了西亚原始楔形(图画)文字风格的影响,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1938年,温克勒把他的发现,发表在《上埃及南部岩石画》(Rock Drawings of Southern Upper Egypt)中。这是一本相当薄的书,只有52页文本和41张图版,它仍然是反映埃及前王朝沙漠岩画的主要文献,温克勒也因此被誉为“埃及岩画之父”。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b0f07e4ef71cc76b.jpg)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温克勒很可能会继续他的研究。但是,“岩画之父”命运多舛,因为早年加入过德国共产党,被纳粹列入了黑名单并失去了大学教职,只能依靠别人的资助,以人类学家的身份到埃及参加考古。二战期间,他回到德国并被征召入伍,儿子从军队开小差被盖世太保逮捕,从此音讯全无。温克勒本人于1945年在托伦附近被杀害,终结了他悲惨而短暂的一生。
或许为了证实象形文字的船岩画起源说,自基纳弯沿尼罗河上溯,另一座古城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出土了更有说服力的船画文物。希拉孔波利斯是希腊语,古埃及语名称叫尼肯(Nekhen)。尼肯是古埃及的第一个大型定居点,时间约在涅伽达文化Ⅱ期(Naqada II),即公元前3500至公元前3100年前后。
希拉孔波利斯城市遗址最初是1897-1899年间,由英国考古学家詹姆斯·奎贝尔(James Quibell)和弗雷德里克·格林(Frederick Green)发掘,他俩都是弗林德斯·皮特里的学生和同事。有关这三位英国考古大咖的趣闻轶事,我们在后面章节还将详细介绍,这里仅集中讲述他们在希拉孔波利斯挖掘出的100号古墓(彩绘墓)。
100号古墓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前王朝墓葬,墓葬呈长方形结构,内衬砖块和灰泥,周边散落着的各种常见的涅伽达Ⅱ期陶器和一件燧石形的长矛头。墙壁上装饰着彩色壁画,图案表明该墓主可能是早期的城邦领主。这座墓葬后来在土地复种时被毁,出土文物在运往伦敦的过程中与其他遗址的文物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彩绘壁画被拆除并运到开罗埃及博物馆保存。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c46d282f6244b79c.jpg)
从那些可能出土于100号墓的陶罐上,我们又一次惊讶地看到与干河谷船岩画相似的芦苇船。船头站立的船民,举手跳舞的欢乐女神,其动作和姿态,与温克勒发现的岩画人物同出一撤,只是画得更加精细,更具艺术感染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13d01f5ab0fcbfd3.jpg)
100号墓葬墙壁上,一幅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最为精彩绝伦的彩色壁画呈现在眼前。乍一看有点像是基尔夫•凯比尔的洞穴画风格,但壁画的色彩鲜艳夺目,与洞穴画完全不能同日而语。最难得的,它是一幅以芦苇船为中心的绘画故事长卷,是温克勒船岩画的组合版和升级版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38b2e7e970ba0372.jpg)
彩绘画一共表现了六艘不同大小的船只,相向(或反向)航行在尼罗河上。彩绘画左上角的大船可能是墓主的船。墓主坐在有遮阳篷的舱内,左上方有献祭的牲畜,右上方飞翔着守护女神。尼罗河两岸描绘了诸多面对面的动物,回头的牛,旋转的鸟,有角的野兽,手持圆盾的战士。一个特别有趣的场景是某个人的手臂举过头顶,用狼牙棒制服另外三个人,这个姿态明显让人联想到,埃及后期无数艺术作品中法老采用的击打姿势。彩绘画展示了埃及先民狩猎和驯养动物的场景,也展示了史前埃及部落之间的战斗。
然而,有学者也对此画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彩绘船画里那艘黑色的船显然不属于埃及部落。它的航向与其他五艘白色埃及船恰恰相反,船上黑皮肤的人物很可能代表外国入侵者,他们来自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3622f77577633e5a.jpg)
持此种说法的学者举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他们把彩绘墓壁画左下方的人与两只狮子搏斗的图画,与苏美尔国王“动物大师”训狮图进行比对,发现两者的动作几乎完全一致。这幅两河流域的“动物大师”训狮图,出自埃及涅伽达文化Ⅱ期墓葬中的象牙燧石刀具“盖贝尔阿拉克刀”(Gebel el-Arak)的刀柄顶部,这把刀现在珍藏在卢浮宫博物馆里。与两只狮子搏斗者应该就是苏美尔人,100号墓中的彩绘画,表现的是苏美尔人对古埃及人发动的一次进攻。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2308/ed7103c7efc521f9.jpg)
我们能够脑补出这样的画面: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第一次农业革命”,沿着地中海岸来到埃及的边缘,先传入法尤姆,再蔓延到尼罗河三角洲,然后逆流而上传播到了尼罗河谷中。伴随着农业革命的传播,必然发生部族之间的争战,也必然发生文化的融合。
正如一位文化学者指出的那样,大多数人都看到这幅画中有各种叙事元素,而我建议,这幅彩绘画不仅有叙事元素,而且是关于战争的一个完整的叙事故事。
能够表现一个完全的故事,这种功能难道不就是早期的文字?埃及的船形图画,正在尼肯一步一步地逼近了象形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