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怎么不从政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施行孝友,即有为政之道,这也就是从政了,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从政呢?”
孝悌之道,孔子虽然不在官位,但是在家施行孝友,这也是为政的一种。孝友是为政之本,古代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国的一种缩影,为政者修身,孝悌是仁的根本,伟人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上位者对家庭的责任道德感与所在职位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鲵,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这样的人还能做什么呢?就好像大车没有鲵、小车没有軏一样,它们靠什么行走呢?”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将会处处难行。这一篇是为政篇,为政者要“谨而信”,学而篇中也多次提到“敬事而信”,信用是为人处世之道,没有信,上位者无法使民服,做事难以推行开,生活处事也是一样的。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孔子:“十代以后的事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如若有谁继承周朝的,就是百代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典章礼制,代有变更。如果传承保持一个制度的长久不变,那么依照上一朝代的走向都是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物,以史为镜正如此。但时代在更新变化,有的典章礼制也该淘汰,有的该保留,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孝道,仁义礼智信这些好的应该提倡,从小学习。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他,这就是谄媚。见到从道义上自己应做的事情,却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对先辈,后人祭祀缅怀,我们去学习传承先辈优秀的一面,并发扬光大下来,比如爱国,孝悌,红色精神等等,如果不是该祭祀的而去祭拜,那么可能是有目的性,求什么的。见义不为,是没有勇气,不过社会面貌在变化,保护自己的同时,我们提倡见义勇为,毕竟生命至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