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吃饭的时谈到职业规划问题,大家都在讨论什么职业在未来还会吃香,说到英语老师时大家觉得其变数比较大,还细数了曾当过英语老师的几位大佬俞敏洪、马云、罗永浩和李笑来。
于是,我想了想除了俞敏洪老师仍然在教育培训行业中活跃外,其他几位基本上已经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个现象不禁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可以从英语老师做到如今的成就?
个人努力和时代背景肯定是一部分因素,但“英语老师”这一共同身份也让我有了一个猜想,语言学习也许可以视为一项长线的低风险高收益投资项目。
1.信息的不均等造就英雄
回想一下这几位成功人士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掌握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时,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均所带来的资源不均等的问题,而抓住了这样的一种不均等,就很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财富。
就好像同样的东西,比如说海鲜,在质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其在两个地方存在价差。这时候如果有人愿意充当运输桥梁,那么他想从中捞一笔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几位大佬凭借自己过硬的语言水平,成为了这样的一种桥梁,从而实现了华丽转身。我们俞敏洪校长看到了留学市场的空白,成为了教培行业的巨头;马云了解到了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创建了阿里巴巴,他们都抓住了这种不均等所带来的机遇,占了先机。
虽然现在信息不均等的现象已经逐渐减少,但仍不乏这样的机遇。比如说那些微博上通过翻译Youtube视频,或从Twitter上截取好玩内容而走红的博主,其实也是借助了信息不均等的东风。
2.语言带来视野的指数增长
掌握除了自己母语之外的一门语言之后,我们认识的世界将会极大地拓展,原因在于思维方式会发生变化。前段时间非常火的一部电影《降临》其实就能很好的解释这样一种现象。
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受我们的语言所影响,比如中文是一门更意象,更重视感性的语言,这就使得在我们的文化中,以含蓄留白,故事性的巨作居多;而在英语文化中,更重视的是逻辑思维,因英语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的语言。
所以当我们掌握另一门语言时,其实不仅仅是了解了文化,而更多的是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所带来的视野拓展必定是指数型的增长。
上述的几位大佬,想必也是在两种思维方式中穿梭,找到了中西文化共通并可以相互互补的方面,从这些方面入手,找到自己可以发挥一技之长之地。
3.学语言而用之
在上述提到的几位前辈中,并不都是英语科班出身,这一点其实也说明了,学习语言并不一定需要一个专门的学术认可,也可以将其当作技能进行学习。
从这个角度进行考虑,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类比,我们在学习技能的时候,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将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使其发挥作用。
学习语言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学习厨艺、裁缝技艺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进行学习,反而使其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意义。
过去我们都学习英语,但近年来却掀起了“中文热”,原因就在于因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文的使用意义已经逐渐上升,加上其本身庞大的使用基数,学习中文想必会成为很多国家学生未来的选择。
语言学习过程中付出的最大价值物就是时间,而在量变引起质变后带来的回报却可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不难得出,语言学习是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行为这一结论。
我想,这些前辈们实现华丽转身的原因,可能也在于他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个投资品被低估,抢占先机默默耕耘,早入手早获利了吧。
更多精彩文章和英语干货,欢迎光临我的主页^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