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笔记
《容斋随笔》卷十三·虫鸟之智

《容斋随笔》卷十三·虫鸟之智

作者: 申权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2-22 21:52 被阅读0次

原文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li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译文

竹鸡(一种鸟,又叫"竹鹧鸪"或“扁罐罐”)的性子好斗,碰到自己的同类就一定要上去打斗。抓竹鸡的人把落在地上的树叶扫成高高垒起的一圈,把媒子(就是养熟了的竹鸡,专门用来诱捕同类)放在里面,而自己藏在树叶后面拿着网子。先刺激媒子让它叫起来,外面的其他竹鸡要是听见了,就必然听着声音飞过来,钻到树叶圈子里和媒子打斗。竹鸡打斗时会闭眼,根本看不见人,所以根本无从逃脱。

鹧鸪爱干净,抓鹧鸪的人在树林里扫出一块干净的地方,在上面薄薄的撒一把谷子。鹧鸪就会飞过来落在那,边走边啄着吃谷子。这样走着走着就会走到猎人摆设好的有黏性的竹竿上,被粘在上面。

麂子(一种小型鹿科动物)经常在草丛里走,它害怕在草丛里穿行引起动静会被人发现,于是就是只走一条被自己踩出来的路,不管这路远近与否。捉麂子的人找到这条路,然后在路上下一个活套,麂子踩到套里腿一带,就被套住了,从而被活捉。

江南有很多土蜂(中华蜂),土蜂子(幼虫)是一种药材,能卖钱。但土蜂的窝不好找(土蜂在地下做窝),于是人们就弄了一些粘着肉末的长纸条撒在地上。土蜂看见肉末就会往洞里拖,人们就跟着纸条找到土蜂的窝。然后用烟薰等方式获取土蜂子。

虫鸟的智慧,我觉得顾个自己也算够了,但遇到这些坏人,又能怎么办呢。

相关文章

  • 诱饵

    容斋随笔:卷十三·虫鸟之智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闻者,...

  • 《容斋随笔》卷十三·虫鸟之智

    原文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

  • 活着是一件理直气壮的事情

    容斋随笔:卷十三·晏子扬雄 齐庄公之难,晏子不死不亡,而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

  • 兑为羊

    容斋随笔:卷十三·兑为羊 《兑》为羊,《易》之称羊者凡三卦。《夬》之九四曰“牵羊悔亡”,《归妹》之上六曰“土刲羊,...

  • 《容斋随笔》和它的作者

    《容斋随笔》的作者是南宋初年的洪迈。洪迈字景卢,号容斋,他历时四十余年将自己的见闻和心得辑录为《容斋随笔》74卷1...

  • 萧何月夜追韩信

    容斋随笔:卷十三·萧房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

  • 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容斋随笔:卷十三·孙吴四英将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

  • 国学真乃经典啊

    容斋随笔:卷七·韩柳为文之旨 韩退之自言:作为文章,上规姚、姒、《盘》、《诰》、《春秋》、《易》、《诗》、《左氏》...

  • 虞世南

    容斋随笔·随笔卷七·虞世南 虞世南卒后,太宗夜梦见之,有若平生。翌日,下制曰:“世南奄随物化,倏移岁序。昨因夜梦,...

  • 隐藏在成语“河东狮吼”里面的故事

    (一)《容斋随笔》记典故,东坡诗笑陈季常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 三笔 卷三 陈季常》中记叙了这么一则故事: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容斋随笔》卷十三·虫鸟之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yr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