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还是那个敦煌,
莫高窟还是那个莫高窟,
但灵魂,却丢失了一大半。
敦煌莫高窟地标:九层楼。图片源自http://www.getty.edu公元1900年(117年前)
20世纪第一个年头,
世界各国都期望开辟一个新的百年,
掌握命运,主宰时代。
中国戊戌政变虽然失败,
但改革意识的觉醒,
也使各方面逐渐进入正轨,
似乎要跟上时代步伐,
迎接一个全新的社会。
然而就在此时,
一场红色风波排山倒海般席卷中国,
义和团运动使华北陷入混乱,
百年后,国民遗憾地发现,
1900年的中国,
蒙受了奇耻大辱,遭受了巨大损失,国际地位跌到谷底。
也正是这一年,
偏安一隅的敦煌,
给这乱世带来出其不意的惊喜,
但又或许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孰是孰非,我们无从判断。
莫高圣境。图片源自数字敦煌Ⅰ
一个佝偻瘦弱的身影,
一件宽大破旧的道袍,
他是王道士,
流离失所大半生,
后云游敦煌,登三危山,得见莫高圣境。
彼时的莫高窟,
黄沙漫漫,无人问津,
只余一些粗通汉语的喇嘛居住,
王道士也索性在此定居,
打算清理一些洞窟,
改建成他所熟悉的道观。
1900年5月26日,
他像往常一样清理洞窟内的积沙,
没想到“嘭”的一声,
墙壁一震,裂开一道缝隙,
王道士眯缝着眼往里瞧去,
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
高高低低堆了很多东西,
莫不是藏有宝贝?
王道士唯一留存于世的照片,由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拍摄。图片源自网络急急忙忙砸开洞穴,
只见成捆的经卷、文书、文物码放整齐,
从地面到屋顶,从洞口到洞底,
令人叹为观奇。
7年后,由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拍摄的洞窟照片,目前被认为是有关洞窟最早的照片,可以看见成捆堆放的经卷。图片源自网络他虽然不认识字,
但也知道这洞里的东西不简单,
于是自作主张取了些经卷,
徒步前往五十多公里外的县令府,
不想那县令不好此道,
直接将经卷当做发黄的废纸,
随意打发了满身黄沙的王道士。
王道士不甘心,
又跑到级别更高的甘肃道台那里报告,
不想此人更不识货,
认为经卷上的书法还不如自己写的好,
同样随意打发了他。
1902年,
敦煌县来了一个新的县令,乃进士出生,
王道士估摸着此人或许有些文化,
便又带了些经卷,前去报告。
这次总算碰到懂行的人,
让他妥善保存,
但怎么个保存法,新县令也说不清楚。
王道士就这样守着满洞的文物,
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
一晃7年过去了,
这个意外发现的洞窟,
没有给王道士带来任何好处,
难道它们就真的如那县令所说,
一文不值,只是一堆破旧之物?
黄沙漫漫,王道士的生命是否会因此而改变?图片源自蜂鸟论坛 / iamnofire2Ⅱ
1907年3月,
茫茫无垠的沙漠上,
一支探险队正在前往敦煌,
他们随身带了很多空的大箱子,
不知道是做什么用,
而领头的是个英国人,叫斯坦因。
路上,他们听到一则传言,
说敦煌洞窟里的东西远不止壁画,
还有王道士发现的一整洞文书,
但不知为何官府没有取走,
而是命令王道士在原处保管。
这激起了斯坦因的好奇心,
决定去会会这个王道士。
斯坦因给莫高窟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图片源自网络到达莫高窟时,
王道士跟人一起出门化缘去了,
斯坦因借此机会在洞窟边转了转,
并且有幸见到了一件写有汉字的手稿,
虽然不太清楚内容是什么,
但凭借常年探险的经验,
斯坦因知道这些经卷的价值,
并相信只要带一些回英国,
必会让他名声大噪。
成捆的经卷,基本完好无损,实为无价之宝。图片源自网络,由斯坦因探险队拍摄不过,莫高窟和之前探险的地方不同,
这里有宗教活动,有修行之人看管,
并不能随便拿走,
也不敢贸然用钱财购买。
斯坦因觉得,
王道士应该不是一个特别在乎物质利益的人。
果不其然,
王道士回来后听说斯坦因等人的造访,
害怕经卷丢失,
便又砌起一堵墙封住洞口。
当斯坦因第一次见到王道士时,
记下了对他的印象:“这是个十足怪的人,极为羞怯紧张,偶尔又露出狡猾的神情,这完全让人振奋不起来,我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此人不好打交道。”
为此,斯坦因同随行的中国师爷反复商量,
不断琢磨王道士的喜好,
并且做好准备,决定打一场持久战。
慢慢他们发现,
王道士极为敬奉玄奘,
而斯坦因正好在印度有一段刻苦铭心的经历,
便伪装成玄奘的信徒,
试图游说王道士。
玄奘西行图。图片源自网络斯坦因操着蹩脚的中文说:
“我沿着玄奘的脚步从印度跨越重山沙漠而来,我找寻到很多玄奘去过且描述过的佛寺的遗址,我会像玄奘取经那样,将这些经卷带回印度。”
如此三番五次,
王道士或许是听进去了,
不仅拿了一部玄奘的作品给中国师爷,
还把新砌的墙拆了。
之后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王道士和斯坦因、中国师爷约定,
此事要绝对保密,
只要斯坦因还在中国,
就绝口不能对任何人提起这些经卷。
接下来,
王道士又用了三个星期来挑选经卷,
但到最后要装运时,
王道士又突然反悔,
惊慌失措把所有东西搬回洞里,
也许是突然发现了玄奘信徒的漏洞,
也许是觉得中国的东西不应交给一个外国人,
总之王道士内心是很纠结的。
故事的最后,
中国师爷力控局面,
最终还是说动了王道士,
把成堆的经卷、文物装进随身携带的大箱子,
带离了中国。
当然,王道士得到了大笔银两。
斯坦因就这样拉着大批经卷,在敦煌县城“招摇过市”。图片源自网络Ⅲ
1908年,斯坦因离开后一年,
又来了一个外国探险家。
此人名叫伯希和,法国人,精通汉文,
不仅识得每部经卷的内容,
还能判断它们的学术价值。
有了和斯坦因打交道的经验,
王道士这次娴熟多了,也从容多了,
伯希和没有花费多少精力,
便进入了洞窟。
在成堆的经卷旁,伯希和完全进入忘我境界,醉心研究。图片源自网络,由伯希和探险队拍摄他在洞中待了三周,
把所有的经卷都翻阅一遍,
并取走了他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付给王道士更大一笔银子,
比斯坦因给的多得多。
但,伯希和并没有直接回国,
他带着洞里的文物去了趟北京,
并且在一次宴会上展示他的成果。
席间有一些中国学者,
立即看出了文物的价值,
他们震惊、他们悲痛,
为何如此重要的文物会在一个法国人手上。
伯希和惊动了整个北京学界,
1909年冬,清政府下令把洞内文物运往北京保存,
但整个运送过程极为简单粗暴,
没有箱子,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只用草席随便遮盖,
从敦煌到北京,2000多公里,
一路上都有经卷丢失,
到达后,押运的官员竟然直接把车开进自己家里,
先挑拣精美的据为己有,
但又担心被发现,
直接把经卷撕成两半,
那一刻,整个中国的心都在滴血。
洞窟内经卷:《金刚经》(盛唐),具有久远的历史及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吸引了世界各地学者研究观摩,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图片源自敦煌研究院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1912年,
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至莫高窟,
获取经书400余卷,
带走塑像两尊。
1914年,
斯坦因第二次来到莫高窟,
再次获取经书600余件,
两次共计万余件。
同年,
俄国奥登堡考察团停驻莫高窟5个多月,
临摹绘画数百张,
获取经卷200余件,
还剥走了一些壁画,
拿走多身彩塑。
1924年,
美国人华尔纳至莫高窟,
用化学胶水剥走壁画二十余幅,
购得盛唐彩塑一尊............
这些经卷文书几乎都来自王道士发现的那个隐秘洞窟:藏经洞。
千年以前,敦煌当地的僧人将经卷封存于内。
有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典籍,
有官府文书、四部书、社会经济文书、文学作品,
还有铜佛、法器、幡、幢、绢纸画、壁画粉本,
而且用汉文、藏文、西夏文、于阗文、梵文、回鹘文、粟特文、突厥文、龟兹文、婆罗谜文、希伯来文......书写。
现在的藏经洞,敦煌莫高窟第17窟,空空荡荡。图片源自敦煌研究院仅仅一个藏经洞,
就装进了敦煌、丝绸之路、乃至中亚地区的历史,
有学者说,
藏经洞是一把打开中世纪的钥匙,
那些大漠羌笛下的不羁商旅,
那些神秘玄妙的西域王国,
那些百世传唱的孤傲生命,
在千年之后,
全都随着斯坦因、伯希和等人,
流落于世界各地。
今天,我们需要寻遍十多个国家,
足迹需遍布大英图书馆、巴黎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
才能见到藏经洞文物的大致面貌,
还不包括那些散落民间,下落不明的。
对此,国学家陈寅恪曾发出哀呼: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但我们来不及哀伤,
就又得面对另一个事实:
藏经洞文物,
藏于英国者最多,
藏于法国者最精,
藏于俄国者最杂,
藏于日本者最隐最秘,
藏于中国者最散最乱。
而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也许1900那一年,
上天正是想给我们一记响亮耳光,
才会让一个道士,来发现佛教圣地,
才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莫高圣境。
文中图片仅为配图表达,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