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
父亲对女儿的疼爱,随便就能找出一大车。
“女儿奴”也成为父亲争做的典范,父亲将女儿视如珍宝已不是新鲜事。
但父亲杀死自己的掌上明珠,不常见。
《被父谋杀》
Murdered by My Father
故事发生在“思想自由平等,法制健全”的英国。
17岁的Salma,出生在伦敦郊区一个巴基斯坦传统家庭里。
在自由平等的伦敦,Salma却被遥远家乡的封建思想束缚。
她有自己喜欢的人Imi,也有已定婚约的未婚夫Haroon。
男方一直催促女方早点完婚,
一方面Haroon的父亲是Salma父亲的老板,
另一方面Haroon已经察觉到有人喜欢Salma。
但Salma父亲承诺过等Salma上完大学再结婚,
所以扛着老板的压力,为了女儿一拖再拖。
抵不住Imi的攻势,Salma时常逃课,和男友出去玩。
但好事不长,学校把Salma逃课的事告知了父亲,
父亲很快便猜到了女儿逃课的原因。
但还是想用婚姻锁住她:
既然不学习了,那就结婚吧。
弟弟也说,这是注定的事,你躲不掉。
一开始,女儿选择了妥协,
她明白自己的选择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怎样的声誉。
她与男友告别,准备回归婚姻的她显得失魂落魄。
但她和男友的吻颊告别,却被新郎看见,
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回到婚礼,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后果可想而知。
Salma也借机向父亲说明了自己的心声,
没想到话没说完就是一个耳光。
接着事情就转瞬即下,
Salma被反锁在屋子里,她跑到阳台借床单逃跑。
在她跑到男友家时,
父亲愤怒的砸了她的房间,
翻看着女儿电话里与她男友的照片。
第二天去上班,老板儿子婚事被毁,还要被人说三道四,当然把他辞退。
气急败坏的父亲回到家中,
女儿也想做最后的解释,想获得父亲的理解。
但从父亲把弟弟支出去就可以明白:一切都结束了。
他掐死了女儿,用刀子刺入自己脖子,然后跳楼。
接着就回到了开头,
一个男人倒在楼下的血泊里,一个孩子奔跑到他身边大声呼喊。
另一个声音冲进家中,大声呼喊着Salma,无人应。
故事改编自2003年巴基斯坦裔女孩死亡事件。
恰恰是英国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
给这个故事的改编带来了难度。
它涉及宗族事宜:事情发生在英国的亚裔伊斯兰社群里。
带有英国本土的礼貌与克制:
尽量不指出其他族裔的不好,保持有距离但至少表面的友好相处。
其他族裔的居民执行荣誉处决这个“家法”,
在英国本身就是禁忌的话题。
也正是这种小心翼翼,助长了一次又一次的犯罪。
在本片中,除了路上的行人和Salma与同学的合照,
我完全看不出他们是在英国生活的异乡人。
虽然生活在崇尚平等的国家,
却依然背负着家乡传统的“原罪”,困在密不透风的同胞家庭圈里。
《被父谋杀》高度还原了少数族裔社群生活中的这种紧密封闭感。
在这种残酷的禁锢下,我们仍能看出父女之间的情感。
Salma的爸爸无疑是个好爸爸,从片头的一个眼神便可以看出。
虽然挣得不多,但为了女儿的大学梦,
依旧是那句:你好好读书,钱的事有我。
这个片子有好几个译名,但我倾向于此。
三番两次拿出美工刀,轻轻推开女儿的门。
影片刻意放大的刀片弹动声,“咔,咔,咔”像是鬼门关的闸。
“谋杀”正是父亲内心在女儿与传统之间的无声挣扎。
片中“原罪”的毒害很深,弟弟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心里爱姐姐,
但他同时也是监视姐姐“不要出格”的那个人。
他只告诉姐姐:这是你的命,
却从未问过她,这样你是否会快乐。
语气表情间透露着对女性“本应如此”的蔑视。
有很多事情他不太懂,
他只是在被父亲支出去后告诉姐姐,父亲的情绪不太对。
他不明白,有些东西,双方都想捍卫,一为自由,一为荣誉。
编剧并没有给巴基斯坦裔的人贴上封建,不讲道理的标签。
而是将影片写成一个:
因观念冲突,爱与责任演变成暴力和谋杀的人伦悲剧。
《被父谋杀》是英国影视机构第一次戳破荣誉处决的神秘禁忌,
将这类事件完整、细致的搬上荧幕。
被英国媒体称为:英国电视史上最勇敢的一步。
但现实中每年被家人荣誉处决的妇女,多达5000人,而且至今还经常发生。
《被父谋杀》这样题材的电影,
我们关注的不该只是电影本身,还该关注电影身后几千条生命的代价。
就像片中的Salma,她拥有平等自由的思想,
与封建传统的水火不容,在世界很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地方,掀起女权波澜。
本片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说个谁是谁非。
真实事件中父母杀死了自己的女儿,最后被判刑。
但影片却改编成母亲早已离世,父亲想用跳楼结束一切。
编剧的用意也许也在此——
这种禁锢就像一把没有柄的利刃,杀死对方的同时,自己也是鲜血淋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