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崤函文苑专著感受狂欢节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书感悟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书感悟

作者: 我行我素hua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07:06 被阅读47次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书感悟

陈寅恪是一位三百年一遇的伟大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陈寅恪先生早年游历欧美,归国执教于清华大学,同时被清华大学历史系、文学系与哲学系三系聘为教授。他通晓英文、德文、希伯来文、藏文、蒙文、藏文、突厥文、满文、朝鲜文、印度文、梵文等十几种语言文字,一生著述颇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视其为“国宝”,1949年国民政府逃离大陆时,傅斯年屡派专机到广州,希望陈寅恪先生能携家眷到台湾,均为陈先生所拒。

在生命最后二十年,陈寅恪先生双目失明、后又因摔断髋骨卧床多年,在助手的协助下先生仍然著述不断,一心为学的精神不由让人心生敬意。但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节。陈先生一直保持着一种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看上去“不合时宜”的执拗。195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历史研究所,欲聘任陈寅恪为所长。陈寅恪先生开出当时让各路知识分子跌破眼镜的两个条件,要求毛公、刘公书面承诺才能北上履职。他在复信中指出:“研究学术,最主要是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必须摆脱’俗谛之桎梏’,否则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对错,这是可以商量的,但是连思想都不自由,如何探求真理?”。1954年批俞平伯批胡适两场运动,此时期大部分学人都失掉了独立的判断力而趋时附势。陈寅恪留八字予以评价“一犬吠影,十犬吠声”, 撰文曰:“忆昔洪宪称帝之日,余适旅居旧都,其时颂美袁氏功德者,极丑怪之奇观。深感廉耻道尽,至为痛心……”

学问和做人,是一体两面。也正是因为陈寅恪不趋时,不傲物,才成就了他的伟大。在那种真正考验学者的时期,他坚持了自己,与心相随,扛过了暴风骤雨,即使生命逝去,但精神与思想却穿过云雾,看见了阳光明媚,读完这本书,在陈寅恪身上看到了一种超越人格的光辉。他用生命诠释着传承与守护,自由与独立,以最美的形式绽放着。陈寅恪,是学人风骨,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明灯。

相关文章

  •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书感悟

    陈寅恪是一位三百年一遇的伟大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陈寅恪先生早年游历欧美,归国执教于清华大学,...

  • 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年初读过《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读后没有写过一个字----而这是我这几年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了。 多少好时光就这...

  • 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陈寅恪先生的火和陆键东出版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有关,与他所写王国维碑文中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宣言有关...

  •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本书是早已读完了的。然而却迟迟不敢下笔,因为每每个想到这位文化大师生命最后20年不平的遭...

  •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本书是早已读完了的。然而却迟迟不敢下笔,因为每每个想到这位文化大师生命最后20年不平的遭...

  • 书海云烟故人梦—《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我喜欢读书源自童年时光,那时家里的几本小书不是给我准备的,可偶然的机会阅读之后,就发现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像不可攀援...

  • 读书12陈寅恪的最后20年

    [cp]掌阅居然在大封推《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不知道有暗藏是花头。 这本书当时非常,记得刚的那年上海书城书架子望...

  • 国难时期的陈寅恪

    人一旦成为研究对象,则极易出现脸谱化的危险。自《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后,陈先生逐渐被标签为“文史大家”、追求自...

  • 简书历史日报170217: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散记 作者:张化 在战火纷飞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伴着国家的沦陷,...

  • 感独立自由之思想难存,叹一代大师之悲苦

    《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陆键东 本书是讲述陈寅恪一代大师最后几十年的传记里写得非常好的书籍。如果没有细心的观察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书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v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