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合商业逻辑的迷思
过去一年,在共享单车领域,无论是摩拜单车,还是OFO,都完成了多轮的融资,参与的资本大鳄超过数十家,掀起了一轮新的投资热潮。而在问及盈利模式的时候,基本上是顾左右而言他。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王晓峰说的比较直接,我们还是婴儿,谈盈利还为时尚早,如果我们有30%利润率,我们就不需要融资。我们融资是希望和投资人一起找到盈利模式。
说到底,现在共享单车领域,外部关于盈利模式各种猜想都是一种不靠谱的假设。目前的状态就是:盈利模式不清晰。
有一则关于京东的旧闻,2016年11月,京东公布其第三季度(Q3)财报,营收607亿,增长38%的同时,亏损8亿,增长55%。但是,业绩公布后,股价反而立即上涨了11.3%。
另外一个关于滴滴出行的估值。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排行榜》,烧钱几十亿的滴滴出行估值276亿美元排第三位。(第一是蚂蚁金服估值600亿美元,第二是小米科技450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像滴滴出行、京东、共享单车这些不赢利的商业行为,资本市场却给出了出人意料的高估值,并义无反顾的持续疯狂投资?这些有悖于正常商业逻辑的投资行为应该如何理解?
02 洞察:寻找共性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资本永远不会是慈善,也从来不会错失获利的机会。也许,我们需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像,洞察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属性,去理解资本领域的思考逻辑。
如果我们抛开具体业务形式,分析这几个企业,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两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他们都是2C模式,背后拥有数亿级的潜在用户基础。
根据CNNIC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16年中国网约车用户1.59亿,滴滴出行合并后市场份额超过90%的,用户数超过1.4亿;京东商城2016年11月15日发布财报同时,公布了其活跃用户数1.99亿,同比增长57%。同时,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超过1亿的指日可待。
第二,他们拥有持续大幅增长的现金流。
网上曝出的数据,2015年滴滴出行实现的营收61亿元。2016年没有数据,相信与优步合并后应该有超过100%大幅增长;2016年京东全年营收达2571亿元,同比增长41%;共享单车市场刚刚火爆起来,其财务数据大多处在保密状态,但根据注册用户数增长趋势预测,不出意外的话,其现金流(含押金)增长幅度应该超过300%。
这两个共性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投资者的价值在哪里?也许我们需要看看,2016年资本市场的风向。
03 大胆猜想:人工智能的战场
我们知道,2016年的时候几乎在硅谷所有的大公司,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全部投入重兵,大家都压注在人工智能上。中国的BAT和互联网大企业也全部开始大规模进军人工智能领域。按照罗振宇《跨年演讲》的说法,2016年人工智能的爆发三大原因,算法、硬件、大数据的进步。而大数据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意义的基础。谁拥有最广泛、最具规模的大数据生产能力,谁就将拥有话语权。大数据的争夺,就是人工智能领域制高点的争夺。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也许就能理解资本市场面对这些亏损企业仍然不离不弃的背后隐藏的心机了:1、数亿级活跃用户,就是每天海量真实数据沉淀的过程,就是夯实人工智能战事基础的过程;2、大量的持续增长的现金流,保证企业远离了突然死亡的经营风险,只要企业不死,其价值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3、资本的决战不在昨天和今天,而在明天和后天。他们今天投的是产业,决战的却是人工智能。
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大胆的猜想。但是,资本游戏,永远是一群理性赌徒,沿着最安全的路径,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暴利。如果我们认为他们疯了,大多是我们自己杞人忧天。
网友评论
文章猜想恐不成立一一
以滴滴出行为例。滴滴出行估值如此之高及被资本青眯源于其网约车平台的市场占比,交易规模和“共享出行”商业模式。滴滴出行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台,在中国400余座城市为近3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召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巴士和企业级等全面出行服务。椐多个第三方数据显示,滴滴拥有87%以上的中国专车市场份额; 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额。2015年,滴滴平台共完成14.3亿个订单;成为全球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在线交易平台。2016年5月,滴滴出行专快车日订单突破1100万,全平台日完成订单突破1400万。一一这是其获得高估值及被众多资本看好的主要原由,使滴滴出行获得了更充足的发展动力,相应也推高其估值。至于其数亿级活跃用户所获得的大数据及日后的人工智能产业恐不是资本光顾的原因。资本进入初创产业之目的是获得超常回报而非其他,再者,资本进入企业只占有一定股权份额而无法占有企业其他有价值的资源,如大数据资源。
文章猜想恐不成立一一
以滴滴出行为例。滴滴出行估值如此之高及被资本青眯源于其网约车平台的市场占比,交易规模和“共享出行”商业模式。滴滴出行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台,在中国400余座城市为近3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召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巴士和企业级等全面出行服务。椐多个第三方数据显示,滴滴拥有87%以上的中国专车市场份额; 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额。2015年,滴滴平台共完成14.3亿个订单;成为全球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在线交易平台。2016年5月,滴滴出行专快车日订单突破1100万,全平台日完成订单突破1400万。一一这是众多资本机构看好的主要原由,使滴滴出行获得更充足的发展动力,相应也推高其估值。至于其数亿级活跃用户所获得的大数据及日后的人工智能产业恐不是资本光顾的原因。资本进入初创实体企业之目的是获得超常回报而非其他,再者,资本进入实体企业只占有一定股权份额而无法占有企业其他有价值的资源,如大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