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善财进入宫中,见到慈行公主,向其恭敬作礼,开门见山,说自己已先发无上大菩提心,但不知怎样学菩萨行,怎样修菩萨道,请求教诲。
慈行先没有用言语说如何如何,而是叫善财观察她所住宫殿内外种种之事。善财按其所教一一观察,见壁柱、镜像、宝树,所有庄严具中,悉见如来从初发心修行,各各行愿,成等正觉。如是影相种种境界,都是慈行童女过去所修大善根力,所有众像于中显现。
用事相都是表法的。外在的境界是内心的呈现。我心安住在什么地方,真空妙有中道,要弄清楚。一个人习气的养成,一定是多生累积的。前辈子有因,这辈子才会贪。
慈行要善财去看她的心境、她的起心动念,她的谈吐,在每一个动止中都能看到她往昔的修行。用现在话说,就是看她的气质,看她的写字就知道文化高低,从文章中看她造诣深浅。
从这个地方可以知道往昔过去生中讲与佛有缘,与觉悟有缘,指你的生命当中,你的因缘条件有倾向于觉悟的条件,会朝觉悟的方向去努力,朝重组生命方向去努力;如生命中没有倾向于觉悟的组成分子,就与佛无缘,与觉悟无缘。
觉悟什么?觉悟进入第二种生命里。是不是具足与佛有缘,从自己行法上看得出来。有的人一持戒就是不犯戒;有的一持戒就犯戒,过去生各个的因素不一样。生命因素觉悟了是作用,具足生命因素,下辈子会一起来。
善财忆所观察,一心恭敬。公主告诉他,这叫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是于三十六恒河沙数诸如来所求得此法。善财即问 此法门境界怎么样?
这是第十参,成就智波罗蜜,十波罗蜜第一次循环。三十六,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一法具足其它五法。一即一切,一切具足一切法。一度就是六度,六六三十六。这就是印度的语言模式,应去学习认知,重点各有不同。
一即一切,以一为主,其余为辅。十波罗蜜,第十参十部分具足,以智波罗蜜为主,其它九个为伴,在华严十玄门中叫主伴圆明具德门。智慧这个生命因素为主轴,它围绕着很多的其它生命因素会同时起作用,好比北极星的所在被众星围绕着。
圆明具德,事事无碍境界,当任举一事物为主时,其它事物就自然为伴,反之亦尔,事物与事物间互为主伴,每一事物都圆满具足,具备其它一切事物的性质。
公主接着说她入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随顺趣向,思惟观察,忆持分别所有境界,即时获得普遍出生无数陀罗尼门,皆悉显现,如水漩澓,一共列举108个。陀罗尼门,即总持法门,总一切法,持一切义。
慈行正行智慧显现她的不思议境界,那附魔外道也有境界出现。要怎么勘定他的境界对不对?不能以自已的喜好说对不对,那以什么标准来判断他对不对?下讲接着说!(海云导师讲华严,圆明心要笔记10.4)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