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心理婚姻育儿
孩子,别自杀,妈妈有话对你说

孩子,别自杀,妈妈有话对你说

作者: 石头聊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06:47 被阅读4次

    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也就是说每5分钟就有1个人死于自杀。在你看这篇文章,或者是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已经至少有一个孩子离我们而去!

    不过,这些大量的自杀案件中,只有极少数案例能够进入大众的视眼,也只有极个别案例才会被媒体所关注。

    比如,刚刚发生的男孩跳桥事件,4月18日,上海一17岁男孩,和妈妈发生争吵,从桥上跳下,当场死亡。

    又比如,前段时间,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自杀案件。

    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因不满导师王攀的长期压迫,跳楼自杀,年仅26岁,一年后,陶崇园的姐姐在微博上公布了导师王攀的道歉以及65万的赔偿。

    为什么这些孩子,竟然有去死的勇气,却没有活下去的魄力?!

    予旁人来讲,男孩也许太过偏激,一件事情钻进死胡同,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掉头出来呢?

    但对于当事人,他们当真会认为前途末路,惟有撞开眼前的这堵墙才能有生的希望,而如果这堵墙太过坚实,也就送了性命。

    对于刚刚发生的这个案例,男孩跳下去的那一瞬,必然是充满愤恨的,而他恨的是什么,一定是母亲的不理解;他一跃而下,留给母亲的是什么,必然是妈妈深深的悔恨,和无限的罪恶感。而这也许就是男孩最想让母亲感知到的东西,当我无力反抗时,也只能以死相拼,将这种深深的罪责感抛给你。

    何以要以死相拼,去获取本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权利!?

    在我们看来,17岁的孩子,即将成人, 好像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了,也应该可以和妈妈“平起平坐”,有心灵上的公平沟通了。那可曾想,孩子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身边,他所能反抗的只有自己内心的那一亩三分地,除此之外,也许早就被妈妈死死的拿住,就好像很多人即便是过了花甲之年,在父母面前仍然是个孩子。

    妈妈因为儿子和同学关系的问题,和儿子发生争执,必然话中夹枪带棒,没有几句中听的,话说到痛处,因为长久以来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儿子必然会走进死胡同;又因为实在是无力反抗,而心有不甘,如此说来,也只好以死相拼,算是保住了自己最后的反抗权利。

    以死相拼当然是太过极端,但人性不就是被生活中这点点滴滴塑造出来的吗?

    和壮壮一起练跆拳道,有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这个孩子非常活跃,很有想法,但也是通常意义上的捣蛋鬼,每次接受惩罚必然有他,我们是每周三次跆拳道,周五六日各一次,而这个孩子除了上午去道馆外,晚上还要去,问他为什么,道馆好像对他也不善!他说不想写作业,要躲开他妈妈。

    不想写作业倒也是真,但据我对这个孩子的了解,躲开他妈妈倒是更重要,从二年级来学跆拳道,这孩子都是自己来上课,即便是晚上也是如此,妈妈偶尔来一次,也只是怒目相向,在台下各种指责。实话说,我坐在一旁都不忍心了,所以对这个孩子也更加怜惜,平日里和他很熟。

    有一次他和壮壮玩,不小心被公园里的器械撞了一下,额头上登时就冒出了血,这孩子的第一反应是问我,叔叔,严不严重,我妈回去会不会骂我?

    听到这里,我登时愕然,也自然理解了他为什么即便晚上一个人来道馆也不想呆在家里。

    妈妈的怀抱竟然赶不上道馆里教练的斥责!这等内心的荒芜,那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怕,害怕到不顾及真实的疼痛和伤口,内心的恐惧也就更大。

    也许正是如此,那个17岁的男孩才选择一跃而下,了此余生,那一瞬间,也许他是真的相死去,也许死去是他那时最大的权利!

    有很多网友批评那位母亲,说她枉为人母。

    可我也是为人父母的,我深知其中的不易,我并不是要为这位母亲辩护,她的做法自然是罪孽深重,但予她来讲,她更是不愿意伤子性命,她自然也是受害人,而且她只能抱憾终身,也许活着还不如死去了好!

    这当然都是后话,我只叫母亲的教育方式之所以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更主要是妈妈本身也深陷其中,她也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更可能她的父母也是如此待她。

    也许妈妈没有通过后天的学习,纠正自己教育中的不足,也许妈妈并不知道自己教育中的种种缺失,按照经验模式,一意孤行,最终酿成恶果。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23岁韩国学生赵承熙在射杀32名同学后,开枪自杀。

    在赵承熙杀死两名学生后,他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寄出一个包裹,这个包裹里表明了他作案的动机:仇富、报复。最后促使他做出反社会的行为,是因为他想让这个社会他尝尝他所经历的痛苦。

    该男孩8岁时移民美国,心里非常抵触,但父母认为好不容易来美国好的机会,就要抓紧时间工作,发展事业,去赚钱,所以对孩子的心理更是疏于管理,进入大学后,该男孩接受过多次心理治疗,但并未引起真正重视。

    这个案件中,杀人凶手的父母,太沉迷于对生活的改善,移民、努力工作、盼望升迁。一切的努力,本来是为了这个家庭,可到头了却忽略了本该重视的家庭,真是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出发的理由。

    可仔细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教育孩子,本身是为了他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其中的道理我们自然也知道,但以此为借口,我们却可能行使打压孩子的行为,也比比皆是。

    比如,逼孩子上各种大量的课外班。

    我身边的一个孩子,二年级,除了学校的5个社团——英语、书法、评戏和合唱,在校外还报了6个兴趣班,拉丁、素描、英语、学而思(数学)、跆拳道还有钢琴。

    这么多班,我想想都觉得累,每次看到这孩子,都觉得他睡眼惺忪,孩子妈妈和我讲,没办法,不坚持就放弃了也可惜,况且,孩子也坚持要报!——说这话的时候,妈妈也是喜上眉梢。

    ——在这里我插一句题外话,关于课外班,很多家长都有反馈,说孩子自己想要报,我们也没办法。玩是一个人的天性,为什么孩子这么反常,难道家长不该好好想想吗?孩子不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做出了事与愿违的事情吗!?

    今天大家关心这个案件,每天势必还有类似的案件发生,到后天还会有另一个占据了媒体头条。每天如是,我们批评也好,惋惜也罢,最起码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毕竟都是家长、都有孩子,他们的不幸,也必然反射出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妥,究其原因,终归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没有和孩子们有一个平等的沟通渠道,即便问题的先兆早已出现,可也被我们的居高临下傲慢打压了下去。

    哎!俱往矣,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跃而下,总是让人心痛,可就此将此事翻页,也总归是太过轻描淡写,希望各位家长能以此为戒,过好自己的生活,和各位家长共勉!


    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持续更文,感谢你的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别自杀,妈妈有话对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um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