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防己
粉防己别名:汉防己、白木香。
基源植物: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拉丁学名: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粉防己植物特征:
粉防己多年生缠绕藤本,块根通常圆柱状,肉质,深入地下,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具横纹。茎枝纤细,有直条纹。
粉防己 粉防己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叶片三角状宽卵形或阔三角形,行端钝,具小突尖,基部平截或略呈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两面均被短柔毛,下面较密,掌状脉5条。
粉防己粉防己
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株为头状聚伞花序,总状排列;雄花;萼片4,排成1轮,绿色,匙形,基部楔形;花瓣4,绿色,倒卵形,肉质,边缘略内弯,有时具短爪;雄蕊4,花丝合生成柱状,上部盘状,花药着生其上;雌株为缩短的聚伞花序,呈假头状,总状排列;雌花;萼片4,排成1轮;花瓣4;子房椭圆形,乳头状。
粉防己粉防己
核果球形,红色;内果皮背部有4行雕纹,中间2行呈鸡冠状隆起,每行有15-17颗,胎座迹不穿孔。
粉防己粉防己
花期5-6月,果期7-9月。
粉防己药材特征:
粉防己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
粉防己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粉防己优等品以去净栓皮,干燥,粗细均匀,质重,粉性大,纤维少者为佳。
粉防己 粉防己防己药性:
性味:苦,寒。
归经:归膀胱、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用法用量: 4~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备注:
防己自古以来分为汉防己和木防己两大类,一般习惯所称的汉防己实际上是防己科的粉防己,而不是马兜铃科的汉中防己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商品木防己则为马兜铃科的广防己和汉中防己,有时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现时中医应用防己的经验是:汉防己偏于利湿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肿;木防己偏于祛风而走外,用于祛风湿以止痛。
古书记载:
防己,洁古谓其大苦辛寒,为得之。然性燥而不淳,善走下行,长于除湿,以辛能走散,兼之气悍,故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癎,除邪气,除湿下行,故利大小便,此《本经》所载也。《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通腠理,利九窍,止泄者,皆除湿之功也。其曰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则寒非燥药可除,不宜轻试。又曰,散痈肿恶结,诸瘑疥癣虫疮,非在下部者,亦不宜用。治湿风口眼喎邪,手足拘痛,真由中风湿而病者,方可用之。留痰非由脾胃中湿热而得者,亦不宜服。肺气喘嗽,不因风寒湿所郁腠理壅滞者勿用。惟治下焦湿热肿,泄脚气,行十二经湿为可任耳。
——《本草经注》
防己的故事: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大批方士和儒生迫于秦始皇的淫威,纷纷居家南迁,开始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这批隐居的人当中有一个叫方吉的人,此人嗜好读书,爱书如命,所涉范围极广,尤爱医药典籍。我国岭南地区,药物资源极其丰富,方吉常常独自一人上山采药发现了众多在中原地区都没有见过的中草药材,并为周围的百姓解除病痛。
那年春夏之交,岭南地区阴雨连绵数月,加之气候炎热,不少百姓都患上了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百姓皆恐慌,认为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农田都荒废了。看到这些,方吉想到他前不久用山上采的一种树藤治好过这种病症,于是,便决定为百姓解除痛苦。
随着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于是患有这个病的人都知道要来找方吉看。前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方吉每天所采的草药不够用,他便教会那些前来求诊的病人如何识别、采摘和煎煮这种草药。由于这种草药是方吉教他们的,于是他们便把这种可以用来治疗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的草药叫做方吉。随着一代代的口口相传,方吉也逐渐被读作防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防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