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1)

作者: 方素衣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10:36 被阅读64次

“十年生死两茫茫”,倏忽之间,母亲去世已经十年了。

每年的清明,父亲都要回老家,为祖父祖母和母亲上坟。他说,人的衣胞埋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终身难忘的地方。他不要做孤魂野鬼,他要回家,要躺在家乡的土地里,要睡在祖父的身旁。

老家在安徽中部,一个小小的叫“回集”的村落。一条小河围着村落转了一圈儿,河岸上长着密密麻麻的树和植被,家家户户屋前屋后的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枣树、楝树枝繁叶茂,把村庄掩映其中。这些树夏天成荫,冬天拾柴,贱年可以果腹。

父亲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离开家乡的,我们姐弟都出生在他乡,回集不是我们的衣胞地。家里的人是陌生的,儿时回家,拉着父亲的手或拽着母亲的衣襟,还没有把家里的人认全呢,又匆匆返回居住地,把他乡当做故乡。大概三四年级时的暑假,父母让我独自回乡探望祖母,那是我在家里住得最长的时间。

那时祖母已经八十多岁了,老人家生性闲淡,在院子里的树影下一坐就是半天,若不是照看着大侄女化枝,就没有一句闲话,像一尊佛。

村子里和祖母同辈的只有前排房子里的大奶奶,九十多岁了,白衫黑裤白袜黑鞋,也爱坐在树荫里,也是不多话。父辈的还有不多的几位伯父伯母,余下与我同辈的,都比我大许多。二伯家有几个姐姐,二姐三姐一天到晚不时闲,老姐在家被宠惯了的,也玩不到一起。能够陪我玩的,大都是侄女辈的了。

最要好的是二堂伯母家的孙女——娅孩,我们俩几乎形影不离。侄女们总爱给我讲解家族的结构,挨家挨户地告诉我,谁家是几房的。

村子里到我们这一辈恰恰是五服。高祖有二子,曾祖行二;曾祖父有五子,祖父行五;到父亲这一辈,同胞兄弟四人,父亲是老幺;叔伯兄弟八个,父亲行八,官称“八叔”、“八爹爹”(爹爹即爷爷,方言)。

天生愚钝,饶是侄女儿们天天念叨,只记得个大概,记得与大伯二伯家哥嫂们走得近的几位哥嫂,其余的人还是认不全。可是我清清楚楚记着村子的走向。

老庄子呈一个比较规则的正方形,祖母家住在村子中央,大奶奶家住前面一排的东头,二伯家住在最前面,前面的小河是他家的院墙。二伯家一个哥哥四个姐姐,勤快的三姐一天到晚在河边洗洗涮涮。

村西头住着堂四伯母一大家子,她家四个哥哥,每个哥哥家都有一大把孩子,大的和我差不多大,却能干得多。其中有一个乳名唤“扠揦子”的,更是父亲眼里嘴里“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擒龙” 的能孩子。

父亲每次从老家回来,总是“扠揦子”“扠揦子”的不离口。

扠揦子从不用大人吩咐,下河摸鱼,出门捡柴,只要出门就不空手进门,哪像我们姐弟,连吃的本事都没有!有扠揦子比着,最受委屈的是大弟弟了,父亲爱之深恨之切,动辄就数落大弟弟一顿,也不想想我们在城里住在,捡了柴火用什么烧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不去的故乡(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ww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