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阳妈
只要有孩子,孩子被欺负,被挨打,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肯定会一直出现。
我们总担心孩子受伤害,可是很少人想,这种担心,这种强化,父母的过度参与在给孩子传递什么?
昨天群里一位妈妈的问题:
想起以前在李跃儿培训上看到的一个外国电影片断,当时就没看懂: 两个男孩偶遇后抢玩具,绅士父亲先过来问怎么回事,野蛮父亲后过来,直接打绅士父亲,绅士未还手,带孩离开。 回家后孩子很不平,认为父亲懦弱,孩子找到了野蛮父亲工作的修车行地址,要去评理,绅士不去,孩子不高兴,绅士说,他并非不敢去。 后来绅士带孩去了,礼貌地招呼野蛮父亲。而野蛮父亲又直接打了绅士,绅士又未还手,带孩回家了。 @桐阳妈,怎么评价?
桐阳妈回答:
根据一个电影故事片段,前后不联系,来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完整的。
但是,这个片段非常经典,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发生,孩子冲突没什么事,结果两边的家长开始大吵大闹。
虽然不是影片中,直接打人,但是本质的参与是一样的。
1.绅士父亲给孩子传递绅士,野蛮父亲给孩子传递野蛮。
绅士父亲其实想给孩子传递涵养,忍耐力。所以第一次被打,直接离开,第二次被打了,还没还手,给孩子做榜样。
2.孩子的真实感受,认为父亲懦弱。
这个孩子非常聪明,还能找到野蛮父亲的地址,还要去评理。在父亲不去的时候,孩子认为父亲不敢。
用句通俗的语言,就是孩子认为凭什么,让人家打,你为什么不勇敢一点,让人家欺负你。
这就是典型的父母参与孩子的冲突,父母剥夺了孩子的真实体验。父亲的参与转移了孩子处理抢玩具冲突的能力。
如果此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看到孩子打架比较严重,父亲直接把孩子拉走。
孩子的焦点就停留在抢玩具这件事,两个孩子冲突怎样处理上,孩子不会有后续的矛盾纠结情绪。
绅士父亲的孩子,会展现出他的强大。父亲是绅士,在遇到不公平的时候,孩子不会去做绅士,会保护自己,不让别人认为随便被欺负。
野蛮父亲的孩子也会体验到弱小,会减弱他的野蛮。也许将来不再成为野蛮的人。
这就是我提倡让孩子体验中成长,这样孩子就会发展出自己的人格和魅力,而不是父母的样子。
大女儿以前天天被欺负,别人抢玩具没反应。小区里很多家长告诉我,孩子太善良,将来会吃亏,你的出面保护孩子。
孩子胆小,懦弱,我没焦虑过,也没担心过,让她体验中成长,她总有一天会体验到不够强大,自己的东西会被抢,不够强大自己会被打。
转折点在5岁2个月,在小区里边和小朋友玩,别人又在抢她的玩具,以前抢不过,她接受了,更不会动手。这次她使劲抢,并且还打了那个小朋友的手,当然,最后,我拉开了。
我女儿被欺负的时候,我是淡定不参与的,但是当女儿动手的时候,别的家长是不敢让她的孩子体验弱小的,家长比孩子更受伤。所以,女儿动手,我拉开了。
自从女儿有了那次体验之后,自己也可以强大,所以不再是那个懦弱的孩子,自己东西随便被抢的孩子。
现在女儿6岁1个月,遇到冲突也会出手,嘴巴也会跟上。并且对妹妹的东西保护,护着妹妹,有她在,谁也不能动妹妹任何东西。
小区里人说,桐桐怎么变化这么大。
孩子的成长就是变化的。不是局限在家长的思维里,胆小的孩子也可能变成强大的孩子,强大的也可以变成懦弱的,这一切在于体验。
孩子通过真实的体验,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父母不可能每次都能保护孩子,教给孩子被打要还手,孩子内心无法预估自己的实力,遇到强者必然挨打。
教给孩子要做绅士,遇到弱者也挨打。
所以孩子的真实体验,才能让孩子获得避免危险的方法。
我初中班级70多个同学,正是青春期,班里那些个子小的几个同学,他们不去招惹别人,从来没挨过打。
反倒是班里那些经常看起来很厉害,外班的同学,经常找他们打架,当然,他们也经常挨打。
我们总是在焦虑孩子,其实忘了我们小时候的成长,小时候的体验。
与其焦虑孩子,不如去追溯到童年的体验,也许就知道孩子在关注什么。
下边分享一下以前的文章:孩子被欺负—静待开花。
大女儿4岁8个月,一直在发展她自己,在成长路上,我只是陪伴,给予爱和安全感。
我女儿心中有一颗爱的种子,因为从小,孩子摔倒了,我都会说,你把地碰疼了,地也会哭,只是不会发出声音,妈妈给你吹一下,给地也吹一下。
所以,孩子心中有一颗善良的种子。 孩子从来不会打架,我和孩子爸爸也不吵架,孩子也没吵架的环境,表现出来乖巧可爱。小时候阿姨带,和小朋友接触也少,现在孩子和小朋友们玩的很好,但是孩子们挣抢东西,难免会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我女儿肯定受欺负。
我一直采取的态度,不干涉,但是从来不限制孩子哭,这样我能知道孩子的状态。
孩子发生冲突时,别人打她,她不知道还手,是挨打的,我观察过冲突的时间,不会持续两分钟,家长都会拉开。
小区很多人为我女儿鸣不平,你家孩子受欺负,你在那儿不管。
我一般回答,我说孩子发生冲突很正常,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吧。
昨天,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玩,玩着玩着,抢我女儿的四角,我女儿不给,上手就打,还揪我女儿的头发,下手还很重,被我拉开了。
爷爷看到这种场面,很气愤,说让打人的孩子,到家里玩。爷爷这么说,我心理也不舒服。
这个小朋友,比我女儿小一头,还小1岁8个月,我女儿仍然还不知道还手。 拉开之后,我女儿在那儿哭,小朋友也知道自己错了,赶紧去门口,等着他爸爸来接。
我问女儿怎么了,女儿说,妈妈我要那个四角,被打似乎不是孩子的关注点。
所以,我也没再强化孩子被打这件事,更没有说打人的小朋友,我认为打人的小朋友,抢不过东西,用打的方式去抢。
和群里说起我女儿被欺负这件事,我的处理态度不干涉,不参与,等着女儿内心强大起来。
如果孩子一直保持这种善良,我也不担心,随着她逐渐成长,她会选择自己的朋友,她不会和经常打人的的孩子做朋友。
有家长说了,你孩子将来吃亏怎么办?不会保护自己怎么办?你为什么不去引导孩子?
我的回答,孩子就是发展她自己,冲突是孩子的必经之路。
又被家长问到,你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孩子自己能学会?
我回答,选择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又被问刚有爱就够了,不给孩子做引导,孩子就能成长?
我回答,我的任务是陪伴,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譬如,红绿灯,交通规则,这个我会给孩子讲,这是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讲涉及到生命安全,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设施,这要给孩子讲,这是孩子的素质培养。
类似这种,我们都要引导孩子,孩子遇到问题了,我们要给予孩子帮助。
孩子问为什么了,不管问多少遍,我都会认真回答。这就是我要做的。
不管你是否赞同孩子的冲突由孩子自己解决。
当孩子发生冲突,可以考虑一下,这是成人思维,还是孩子思维?
不妨观察一下,孩子发生冲突了,是孩子自己解决,孩子忘却的快,还是家长的参与,孩子忘却的快?
孩子发生冲突后,是大人惦记着冲突,还是孩子惦记着?
如果家长经常参与孩子冲突,不妨观察一下,下次冲突来了,孩子有求救的眼神吗?
冲突后,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大,还是家长不停的强化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大?
女儿到5岁才强大,耐心陪伴她强大,这就是我的责任。
随着女儿的强大,我想肯定会面临一部分家长的期待,如果我家孩子在冲突中,占上风,家长肯定希望我批评训斥女儿。
如果不训斥,会觉得家长没教养,我愿意承担没教养的家长。
当然我选择拉开孩子冲突,并道歉,并不是不想让孩子去体验,而是怕麻烦,怕别的家长找我们的麻烦。
接下来陪伴孩子真实体验到,发生冲突,通过出手并不能解决问题,而要有智慧,有好的方式去解决,这也是我的责任。这样孩子才体验到完整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