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去朋友家玩,敲开门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她四岁的孩子正坐在地上,玩具散落了一地,房间里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沙发上还扔了一堆的毛绒玩具和孩子的衣服。朋友边收拾,边冲我无奈地摇头,说没办法,自从有了孩子,家里没法收拾。刚整理完,孩子又把玩具丢一地。我说你为什么不让他自己收拾啊。她瞪着眼说,孩子那么小,哪会收拾,再说,让他收拾那不纯粹是给自己添乱吗?
我说,你现在都不让他学着自己收拾,那长大了怎么办?她满不在乎地说,孩子大了不就自己会收拾了吗?
听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班上那么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连自己的书包、抽屉都不会收拾了。每次上课总有孩子一直把头扎在抽屉里找东西,走近一看,抽屉里的书、作业本,垃圾混做一团。想在这一堆杂物里找个作业本啥的,真有种矿山寻宝的感觉。再看他们的书包,大大小小的书,本子,试卷交杂在一起,乱作一团。随意抽出一本书,书页已经卷得像包菜一样。
其他孩子见状说,老师我发现一般成绩差的人,书包和抽屉都特别乱。说完还给我点了几个学生的名字。别说,不得不佩服,他们观察得还挺仔细。那几个被点名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桌子经常像摆地摊的,上一节课用过的书、练习册都还在桌上丢着。要写作业的时候,那些书占据了半张桌子,也不知道收拾一下,只是下意识地把书往旁边再推一推。每次上课不是忘带了书,就是找不到了作业。
可能有些人会说,整理物品这儿大点事儿,怎么就能跟学习挂上钩呢?整理物品,看似小事,却反映出一个孩子的生活习惯,而这些小的习惯会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那不妨教孩子从整理身边的物品开始。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整理好身边的物品》这本书不仅手把手教家长改变沟通模式,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整理的方法,还教孩子正确的整理方式,从而帮助家长真正培养起孩子的自理能力。
作者高取志津香1998年前往美国,同美国的友人一同创立了JAM网站,共同研究日本、美国两地父母、学校的教育方式。经常在报纸、杂志、书籍上宣扬"训练孩子的自立性"的理念,并出版了一系列书籍。这套书的内容简单,指导性强,易于家长操作运用,在日本教育界引发了巨大反响。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这套书一共有三本,第二本《整理好身边的物品》的主要是教孩子自我管理,学会整理自己身边的所有物品。这本书先列出了困扰大家的‘‘收拾难”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如:指导沟通的技巧,学会分类,确定物品摆放的位置,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等,同时还穿插了15个具体的训练场景,指导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来实践这些方法。
想让孩子学会整理身边物品,家长首先要明白:
一、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
每天晚上面对孩子凌乱的书桌,散落的文具,家长一般都会很恼火。一边恨恨地想,就是不帮你收拾,让你明天忘带东西,等着被老师批。一边又担心孩子万一真的被老师惩罚了,多可怜啊。于是,家长又忍不住一边唠叨,一边帮孩子收拾。
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吗?孩子不光不领情,还会觉得父母帮忙收拾桌子,收拾书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班上有个孩子经常忘带东西,一问他为什么又忘带作业了?他会一脸无辜地说,都怪我妈,昨晚上给我收拾书包,忘记给我装了。看到了吗?不知道家长听到这话会作何感想。家长一定要明白——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孩子迟到也好,丢三落四也罢,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家长时时处处都给孩子考虑周全了,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他们明白“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做。
二、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会整理自己的物品。
家长总觉得孩子大了,理所当然就应该会整理了。比如,面对孩子凌乱的房间,家长如果对一个孩子说让他去把屋子收拾了,孩子可能会无动于衷。为什么?因为他可能不会收拾啊。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会整理自己的物品。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先不要着急着去训斥,应该先去给孩子做示范,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做。有了示范,孩子就可以按照规范去操作了。
还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孩子干不好,索性包办代替。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永远得不到锻炼,无法形成自我收拾的意识。没有谁生来就会整理,只对孩子说“赶快收拾一下!” 孩子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
家长应该怎样教孩子学会整理物品呢?
一、让孩子有参与的意识,明确责任。
养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个习惯,并不是要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后再教他,而是要从小就向他传递这个观念。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时会让带一些手工材料或者是一些作业。家长可以教孩子提前把这些物品对照清单准备好,放在第二天出门就能看到的地方。而不是早上临出门才想起要带的东西,担心迟到,手忙脚乱地帮孩子收拾好。家长要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明白这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充当教练的角色,耐心地教孩子学会整理的方法,让孩子去亲身实践,而不是代劳。
二、整理物品先从分类开始。
想整理,首先要学会分类。生活中那些善于整理的人,其实都是善于分类的人。他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拥有什么,哪些东西是重要的,能够把相关联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这样用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找到。
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按组来,按目录来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行为习惯分。不管怎样,不必拘泥于一种方法。
以整理书柜为例。我们可以根据书的尺寸、类别、作者、出版时间等来分类。在书的码放上,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视线,把常看的书放在伸手就能够着的范围内。不管是哪种分类方法,都要按照自己的偏好和习惯去整理。否则,整理得再好,自己看书的时候不方便,书架很快又会变得乱七八糟。
分类也是逻辑思考的基础。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物品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分类。这样无形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三、确定好物品摆放的位置。
有时候家里的东西一直没有收拾,只是因为不知道这些东西该放哪妥当。那么,怎样才能让收拾物品这件事变得容易呢?
第一步,把要整理的东西列出来,按照经常使用的东西、偶尔使用的东西、不怎么用的东西、珍惜重视的东西,分成四类。
第二步,要想把东西整理好,必须先给杂物找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个收纳的地点一定要方便取东西,这样需要用的时候,马上就能拿到。
第三步,整理物品时,要考虑物品的相关性。有关联的东西经常会一起使用,这些东西就要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要用的时候就能轻松拿到。比如,泳衣和泳镜就可以放在一起。
第四步,摆放之前,考虑指定的收纳地点,能放得下哪些东西。可以实际考察,做出推测,还可以试着放一下。整理成功的精髓就是,收纳地点放好东西后,看上去不拥挤,仍有空间的富裕。
四、配上收纳工具,让孩子学会物归原处。
收拾完物品,最重要的还需要保持。否则,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又要重头开始。可以在收纳的地方贴上图标和照片,这样一看就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用完后也知道要把东西放到哪去。
为了方便收纳整理,还可以采用半透明的箱子,可移动的箱子,带扣塑料文具袋、藤条箱等。教给孩子用完物品,按部就班地把东西都放进合适的箱子里,这样家里比较容易保持整洁。
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
1、如果事情无法顺利推进,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停滞不前的现状。比如孩子总是不去执行,遇到这种情况,与其指责孩子,不如冷静下来,去鼓励、督促他,让他去整理。
2、注意沟通的方式。少说打击信心、命令的话。比如,“都和你说了多少遍了!” ”去把玩具收了!“当孩子不愿意整理时,可以说一些引导孩子思考的话,比如“要怎样收拾房间,才会让人心情舒畅呢?”,还可以跟孩子强调时间点,比如“睡觉前要收拾好哦。”或者跟孩子阐述事实性的语言,比如“笔记本扔在外面,可能会被小猫弄脏哦。”
3、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规则。提出规则之后,父母要问孩子“这样可以吗?”,来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遵守规则的诀窍,就是要让孩子认可责任、承担责任。
4、要清晰传达需要孩子做的事。有时候孩子没有按要求去做,可能并不是不愿意做,只是没有理解家长的意思。为了让孩子清楚理解自己的意图,尤其是一开始让孩子帮忙的时候,我们需要交待清楚四个要点: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按照什么顺序,为什么要这么做。
《整理好身边的物品》这本书通过有趣的手绘插画,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更直观,读起来会比较轻松,很容易理解。书中还附有测试表,帮助我们测试一下孩子收拾整理的能力如何。最有意思的是,书中还穿插了15个训练方法,可以对我们的日常训练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这是一本简单、有趣、易上手的物品整理家庭训练指南。家长方法对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网友评论
艺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