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涉及到很多家庭,关系到很多孩子的发展,也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像沈祖芸老师说的,每一个关心未来的人,都应该关心教育,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顺势而为。
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年都会涌现出大量的新职业,也有很多旧职业被淘汰,若是我们依旧坚持以前的教育,学生可能花了几年学的东西完全没用,而社会需要的东西,他们不会,从而导致一些列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怎么走好未来的教育之路呢?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天赋,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若想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
②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积极加以引导;
③树立学生主体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再因为一科成绩的多少而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而是要认真观察,发掘学生自身优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择优选择学习,扩大学生的优势。
在我们学校,以人为本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技能培训的选择。老师会根据学生第一年的表现,让不同人选择参加不同项目。逻辑思维比较好的同学参加PLC编程,空间想象力比较好的同学参加CAD制图,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加机电拆装。
让每个同学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优势锻炼的过程中,他们会越来越自信,其他表现也会越来越好。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强。
这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社会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上课,从实际出发
在这个教育的新时代,作为老师,我们要想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让学生学有所得,那就要上好一门课。那怎么办呢?
首先就要从实际出发,设计课程,解决现实里的问题。比如大白老师的情绪编程课,就是为了解决孩子们负面情绪带来的问题。大白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结合少儿编程,设计出了符合孩子需求的课程。
通过这样一门情绪编程课,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编程知识,更解决了孩子们情绪表达的问题,以及怎么处理负面情绪的问题。
当然,要上好一门课,除了从实际出发设计课成,还要课前多准备,储备多方面的知识,综合考虑,预想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课中多观察,注意学生的表现,适当引导;课后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给出反馈;另外还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就像《他乡的童年》中,以色列的老师把学生带到森林,通过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和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学习。中国式传统教育中的老师,也通过生活中的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这些课程,不仅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因为用是最好的学。
所以,要想上好一门课,我们就要从实际出发设计课程,全方位观察孩子,全面锻炼孩子的能力。
3.做一名情绪劳动者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AI应用越来越多,有人担心,以后教师是不是会被取代?事实证明,若你作为一名教师,只是搬运知识、传授技能,那么你很可能被取代。但若你不仅教授知识,还是一名情绪劳动者,那么你就不用担心。
那怎么做好情绪劳动呢?沈老师用妈妈这个我们都知道的角色,告诉我们,情绪劳动者就是不论孩子出现什么状况,就像妈妈一样及时反馈,安抚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走出情绪,启发性的传授经验、知识、技巧。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情绪劳动就是对学生情绪的观察、管理,以后教师的80%的工作不是备课,不是改作业,而是观察学生的行为、掌控学生的情绪、谈心、评估和反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肢体动作、奖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他乡的童年》中,日本眼泪课堂的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情绪劳动者,通过他的课堂,调动学生的情绪,挖掘学生的内心感情,让人们用眼泪宣泄自己的情绪。
以后的老师,都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个观察者,一个情绪劳动工作者。
时代在变化,教育也在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想跟上社会的进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转变自己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设计课程,认真观察,做一名优秀的情绪劳动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