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95:隘与不恭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09:13 被阅读54次
《孟子》感言集之95:隘与不恭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下》,对伯夷与柳下惠两位圣人做了一番评论,发现伯夷虽然高风亮节,但是水清则无鱼,正直忠诚过头了,就演变成了一种狭隘;柳下惠虽然生性随和,什么君主什么人都可以侍奉,尽管也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但是太不严肃;所以伯夷柳下惠并不值得真正的君子去效仿。

原文如下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as 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大意是:

        孟子说:“伯夷,不符合他的价值观念的君主不侍奉,不符合他价值观的人他也不愿意与之交朋友。他不愿意站在令他厌恶的国君的朝堂之上,与不愿意与他感到厌恶的人一起交流;站在令他感动厌恶的国君朝堂之上,与令他厌恶的人一起交流说话,就像身着庄严的上朝的官服却一屁股坐在乌黑的煤碳泥中。由此可以推测他的厌恶之心,可以想象他与乡下的人在一起,那人帽子戴得不正,就该生气地离开他,就像会被他玷污似的。因此,诸侯即使有用动听的言辞来请他的,他也不接受。不接受,就是不屑于接近他们。

        柳下惠不认为侍奉坏君主是羞耻的事,也不因为官职小而瞧不上;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而不怨恨,处境穷困而不忧伤。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赤身裸体地在我身旁,你又哪能玷污我呢?’所以他能高高兴兴地同这样的人处在一起而不失去自己的风度,拉他留下,他就留下。拉他留下他就留下,这也就是不屑于离开罢了。”

        孟子又说:“伯夷行事太狭隘,柳下惠太随和不严肃。狭隘与不严肃,君子是不应该效仿的。”

个人看法:

        伯夷与柳下惠都是孔子生前就确定的古圣先贤,是号召学子们一定要学习与效仿的楷模。但是孟子在一边肯定他们的确具有强大个人魅力与高风亮节之外,毕竟人无完人,他们有多大的优点,其实缺陷也就有多大,比如伯夷这种人太固执了,前朝已经灭亡,依旧还固守对前朝的留念,不接受现实,不与时俱进,依旧固守已经不存在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既有逻辑,最终的结果就n是饿死在首阳山下,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固然伯夷忠于商王朝是自己的本份,但是商纣王被消灭也是顺天应人。按照孟子的价值观“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观念看,伯夷这种所谓饿死的自我牺牲的狭隘的愚忠主义完全是不合时宜,是不值得效仿的。

      柳下惠则是另外一种极端,尽管柳下惠为人处事刚正不阿,但是他不加选择的为坏君主服务,仅从这一点,依孟子的价值观来看,是不可以接受的。我们可以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准备,但是发现天下混乱,国君无能,我们无法改变这个国家的政策,也无法将国家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尽管我们做事认真敬业,最终结果就会助纣为桀。所以讲柳下惠也不值得君子效仿!

        回到现实生活中,的确很难再效仿伯夷与柳下惠,唯一可以记住的教训是没有必要为某一个机构昏庸的老板或某一个昏庸的统治者鞠躬尽瘁,人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也应该融入生活,不能够过于自恃清高,一定要与时俱进,一定要判断大势,自己固守的东西已经落后了,就应该果断抛弃,迎接新的机会,当然我们也不能像柳下惠一样,觉得自己是好人,觉得自己刚正不阿,就不加区别的为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统治者服务,如果这样,哪一天我们就会跟着统治者或老板一起犯罪,就像德国有许多聪明的将军跟着希特勒犯下滔天的反人类罪!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95:隘与不恭

2018-8-27于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95:隘与不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cz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