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海狮子读书会杂文随笔精选录
李清照:一路写尽诗情画意,半世过完颠沛流离

李清照:一路写尽诗情画意,半世过完颠沛流离

作者: 麦大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4-15 08:50 被阅读993次

    文/麦大人

    01

    她号称“千古第一才女”,技压群芳,一时无两。成就远远盖过卓文君、蔡文姬和上官婉儿,想想这三人都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女子,可见她的卓尔不群。

    从古时的晁补之、杨慎、沈谦到现代的胡适、吕思勉无不对其推崇备至,甘愿成为她的忠实拥趸。

    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这是后人对李清照的赞许。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朵奇葩,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她凭借自己惊艳才华,填的一手温婉缠绵好词,被后人称为“婉约词宗”。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集权社会里,杀出一条血路,自豪的以女子身份与大文豪苏东坡、辛弃疾和柳永并称为“宋词四大家”

    关于她的事迹和文学成就,千百年来有道不尽的话题,她被后世一代代地崇拜着、瞻仰着。

    但凡有所成就的古代女子,其中的艰辛有多不易,可想而知。她们要经过多少岁月的淘洗,才能青史留名。今人每念及次,心中涌起莫名敬仰。

    人生在给她无限欣喜之时,猝不及防又给了她一段沉痛忧伤。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反复无常,给你一颗糖的同时,不忘反手甩给你一巴掌。

    李清照的人生,一前一后泾渭分明。一半火焰,一半海水;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02

    李家有女初长成,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他精通经史,长于散文,其文章颇受当时文坛盟主苏轼的赏识,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母亲也是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很有文学修养。

    成长于官宦之家,她从小就灵秀聪慧,博览群书,文采斐然。由于自小受到诗书礼乐的熏陶,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琴棋书画,无所不晓。

    她用一颗敏感诗化的心,细心地感受着生活中的一切,寻觅那些的美好和纯真。

    拥有良好的家学氛围,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努力,李同学想不出名都难啊。及至年长,已经名满京华。深受世人褒奖,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同时代的好友朱弁在《风月堂诗话》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她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那个时候的汴梁,富庶繁华,社会稳定,一片太平盛世景象,《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

    除了作诗之外,李清照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她早期流传最广的两首词,每首短短36字,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身临其境地展现了作者当年流连忘返,阳光明媚的少女情怀,其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若是你认为她只会写那些女儿家的少女情怀,那就大错特错了。胸中有丘壑,家国天下同样不在话下。

    她在读张耒的《读中兴颂碑》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对王朝兴衰有深刻见地。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就能对国家社稷有如此深的洞察和关注。这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怎能不叫人刮目相看?

    03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她仿佛像一株含苞待放的莲花,顾盼之间,摇曳生姿。

    在她18岁这年,嫁给了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两人都是生于官宦世家,也可谓门当户对。一个是芊芊淑女,一个是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婚后的日子,两人过成诗一般,伉俪情深,夫妻恩爱。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探讨吟诗填词,下棋喝酒,好不自在。八百年后,风流诗人徐志摩终其一生寻找的灵魂伴侣,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在那个没有自由恋爱的年代,他们能有如此幸福美好的结局,无疑是天赐良缘,万里挑一,多么地难得啊!

    白乐天歌咏的爱情也不过如此: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那时,丈夫在太学读书,只有初一和十五才能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无论是相守还是分离,他永远是她心中最深的眷恋,她也是他心中的牵挂。

    他们倾心相爱,仿佛她就是这个世界的宠儿,那时的生活总是明媚的,充满活力。

    新婚燕尔的李清照,依然沉浸在含羞带娇、温婉多情的甜蜜里,幸福的味道出处可寻。她的词《减字木兰花》记录是当时心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郎情妾意,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许这就是最高级的秀恩爱方式吧。

    好景不长,其父李格非因为党争被罢官,携家眷回原籍地青州。同时,公公赵挺之却一路擢升,官至丞相。在此危难之际,李清照写信给公公赵挺之,恳求救父,但未有效果。

    李清照受到牵连,偌大的一个京城,竟没有她的立足之地,只能与赵明诚两地分居,不得不回到原籍,投奔父母。

    这一年秋天,树叶渐黄,有点微凉。孤枕难眠,想起不在身边的丈夫,诗兴大发作了《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美不过那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境飘逸,令人陶醉。把离愁别绪写得如此动人哀婉的,我也服了。

    04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云覆雨。

    三年后,无情的灾难降临这家人,公公与奸相蔡京争权落败,罢官后不久病卒,连子孙的荫封也被夺回。赵明诚也不能继续留在汴京,只能和李清照一起回老家,两人过起了陶渊明笔下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居生活。

    此后,他们在青州生活了近20的平静生活。东晋隐士陶渊明是李清照甚为喜欢的偶像,她把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归来堂”,取自于陶渊明的诗《归去来辞兮》,其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自号“易安居士”。

    乡下的日子,虽然没有京城丞相府中的优渥生活,但也充满了无穷的乡间乐趣。有趣的人,不论在何种境地,都可以把生活过上诗。

    两人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

    一次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一首相思诗《醉花阴》,构思新颖,意趣高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古人历来伤春悲秋,李清照在重阳佳节之时,思念远方的丈夫,刻画了一个少妇刻骨铭心,有哀婉动人的相思之情。通篇诉说愁苦之意,却找不出一个愁字。

    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大为感动,更为词的艺术境界所折服。他发誓要写出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于是闭门谢客,三天后得词五十首。然后将李清照的词混杂其中,请友人点评。

    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自此,赵明诚自叹不如。好一对琴瑟和鸣的佳偶,不知令后世多少善男信女为之痴狂。

    有一年,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看望丈夫,途中想起自己的亲姊妹来,遂作词一首《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全词感情深挚,语言浅近,设句巧妙,音韵流转,堪称易安词中佳作。

    05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在书中说,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

    前半生的李清照无疑极受上天垂怜,他们的生活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虽然平淡也算圆满。或许老天也嫉妒他们的美好姻缘,在他们这平静的小日子里扔下了一颗大石头,瞬间激起惊涛骇浪。

    金兵犯境,掳走钦徽二帝,“靖康之耻”改变了这个国家所有人的命运,李清照未能幸免。

    这年三月赵明诚母亲在江宁辞世,他只能南下奔丧。临行前,交代妻子把他们这些年收藏的金石书画用车带到南方。可怜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人经过近一年的辗转,终于将十五车稀世珍宝押抵江宁府。

    这时,两人一起坐船逆流而上去芜湖,经过乌江,李清照想起当年霸王的英雄事迹,有感而发,赋诗《绝句》一首,已悼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人以影响的项羽,暗讽当朝统治者的软弱无能。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太平时期标榜的气节,到了危急关头,往往不值一提。

    赴任江宁的次年三月,城中叛乱,身为知府大人的赵明诚,却趁夜从城楼吊下绳子,弃城逃跑。因而被罢官,五月又复起用为湖州知府。

    这时,李清照问丈夫若城中危急怎么办?答曰:

    紧急关头,实在万不得已,先仍家什衣物,再扔书册古玩,宗器绝不能丢,要和它共存亡,勿忘之。”

    然后疾驰而去,深感羞愧的他,途中感染风寒,突发疟疾而亡。等李清照赶到时,只剩一口幽幽之气,临终前提笔做了绝命诗,再无二话,对家事也没任何交待。一撒手,把一切都丢给了妻子。

    丈夫的所作所为,李清照大概是失望的,山河破碎,身为七尺男儿,怎可没有一点血性之勇?

    她在《金石录后序》里回忆到,这次丈夫赴湖州就职,似乎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她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在儒家的世界里,皇帝的重用使丈夫神采焕发,他的目光里没有一丝不舍和依恋,在生死关头,妻子的存亡是不足为虑的。

    这是李清照对夫权的一次隐性抗争,预示着女性思想的觉醒。

    06

    此后,李清照流连于南方各地,家财也在一次次迁移中丧失殆尽,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她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

    流寓临安期间,李清照再嫁张汝州,却不想所托非人。

    婚后,男人的真面目很快暴露出来,娶李清照只是为她手里残存的文物,发现她看守得严密,断不肯把这些与赵明诚费尽心血收藏的东西轻易交付时,竟对她大打出手。

    他打量她妇道人家,嫁都嫁过来了,怎么也翻不出掌心去,于是放心地现出嘴脸,得意扬扬之余,把自己科举作弊的勾当也说了出来。

    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决心离开这个渣男。

    李清照抓住把柄,一状告上官府,申请离婚。宋代法律,无论什么原因,妻子告丈夫,就得坐牢。

    不自由,毋宁死!

    在坐牢与真正的自由之间,易安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由!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其勇气与决断,近乎壮士断腕。

    所幸,在亲朋好友的营救下,关押九日就被放出来。在唐宋时期,改嫁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只是在程朱理学盛行后的元明清,才叫妇人守贞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因此流传。

    之后,她避乱金华,感叹自己命运多舛,无家可归的身世,做了《武陵春》一词,这一年她53岁。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切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感叹自己孑然一身,凋零的身世,余味无穷。

    另外在金华期间还作了一首绝句《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尤其这句“江山留与后人愁”堪称千古绝唱。

    经历一连串的打击后,她的作品不在停留在儿女情长的小我里,而幻化成气象万千的家国情怀。

    谁说李清照只会写凄婉缠绵的爱情词,豪放粗野的兴亡诗也是信手拈来。

    07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尤以这首《声声慢》为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南渡之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

    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所有这些统统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怎一个愁字了得!

    惆怅、寂寞和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词一泻而出。

    08

    李清照独自一人又漂泊了十余年,才在公元1155年,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怀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和故土的深深眷恋,悄然辞世,享年72岁。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或许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经历一段痛苦悲伤的历程。不论是早年、中年还是晚年,似乎这就是生命的劫数,任凭谁也逃不掉。

    历史人物的命运何其相似,同为婉约词人的李后主,简直是李清照的翻版。前半生有多明媚,后半生就有多忧伤。

    有些人,遇到命运的些许打击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这样的人终归是一个失败者。

    而有的人,真如李清照,不管命运施以什么颜色,从不逃避,也不妥协。欣然接受,然后迎难而上,那些苦难权当生命的馈赠。她活出了自我,唱出生命的赞歌,他们缤纷而绚丽,璀璨而夺目。

    人生的历程,每个人不尽相同,但大道至简,殊途同归,最终都逃脱不了命运的劫难。

    一路写尽诗情画意,半世过完颠沛流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飞泉流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麦大人:@飞泉流鸣 美丽的女神,一代词宗
      • 阿杜_1950:大才女,女中豪杰。虽然郁郁而终,然一生所留诗歌仍流芳千古!作者解读的李清照完美,是那个我们熟知的“词宗”。为本文作者的辛苦贴切流畅精美的文章点赞!🌺🌺🌺🌺🌺👍👍👍👍👍👏👏👏👏👏🙏🙏🙏🙏🙏
        阿杜_1950:@麦大人 说得真好!💐💐💐
        麦大人:@阿杜_1950 易安居士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或赞颂,或感叹,或怜惜,或钦佩……这些正是人物魅力的特质
      • 末安笙:我最喜欢的诗人,没有之一
        麦大人:@末安笙 如此甚好
      • 棠棣秋实:曾着手写过一篇细读易安名片,心中的意思却写不出来,实在是比不得作者的文章。
        麦大人:@棠棣秋实 嘿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喜欢就好
      • _a强:杠精附体~~~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古人历来伤春悲秋,李清照在重阳佳节之时,思念远方的丈夫,刻画了一个少妇刻骨铭心,有哀婉动人的相思之情。通篇诉说愁苦之意,却找不出一个愁字(第一句就有“愁”字)。
      • 滋养心灵的时光: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千古大才女亦然。只是,如何去面对,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智慧。
        麦大人:@滋养心灵的时光 每个人都会遇到大时代的变局,这些难以把握。我们只能顺应潮流,做好自己
      • 白晓轻:喜欢李清照,看了许多关于她的生平事迹,每个次看都唏嘘不已,总希望命运能对她多些怜悯,但倘若真如我所愿,或许便没有了她词国皇后之成就了。一个文学者的灾难,却是文坛的福音,如何叫人不感叹呢。。。
        麦大人:@白晓轻 人生永远没有完美的结果,所以爱过,写过,生活过,也就足够了:heart:
      • 婉㚥:摇摇者易折,李清照注定是孤独的!
        麦大人:@婉㚥 曲高和寡,古来圣贤皆寂寞
      • 亦书亦友:我喜欢标题
        麦大人:@依米安筠 嘿嘿:kissing_heart::coffee:
      • 东方爱_蒲公英:前半生有多明亮,后半生就有多苍凉!
        也许是乱世和坎坷的命运,成就了她后面诗词的大气磅礴和义薄云天!
        没有那么深重的苦难,怎么可能写出那么多敲击心灵的文字!
        麦大人:@东方爱_蒲公英 对于艺术家来说,痛苦和苦难是灵感的源泉,人生越是遗憾,思考愈加深邃
      • 睿智国际培训学校魏老师:边读边感慨~~平凡人也好,才子佳人也吧,生活都各有不易~生命的质量在心态阳光与否见高下
        麦大人:@睿智国际培训学校魏老师 老魏么,嘿嘿,欢迎来到简书家园:smile:
      • 浅笑微印Natasha:她的前半生让人艳羡,后半生唏嘘不已!
        麦大人:@浅笑微印Natasha 没错,这些年一直在说要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joy::joy:
        浅笑微印Natasha:@麦大人 :+1::+1::+1:坦然接受缺憾也是人生的勇气
        麦大人:@浅笑微印Natasha 人生几经风雨,几度春秋,也许每个人都会经历,充满缺憾的,才叫人生:grin::grin:
      • 简儿的十年:正在看《少有人走的路》,她的颠沛流离,让人不禁唏嘘
        麦大人:@简儿的十年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什么都要经历一些
      • 麦大人:给麦叔的文章点赞:heart:
        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前半生明媚,后半生忧伤
        你是怎么看待她的婚姻,还有她的诗词的?
        欢迎留言讨论: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

      本文标题:李清照:一路写尽诗情画意,半世过完颠沛流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fd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