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回肠荡气的直抒胸臆,细腻深刻的自我剖析是黑塞作品的动人之处,他还另辟蹊径,努力探索在作品中更好地反映内在自我的方法。
汉斯是老师们的骄傲,是爱慕虚荣的父亲的骄傲。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下,他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几乎变成学习机器。
备考之前的汉斯,连散步时间也利用来学习。他带着一张睡眠不足的脸、一双外圈发黑、疲惫不堪的眼睛,默默地像受人驱赶似地到处走动。
汉斯让我想起一年一度的高考,千千万万个汉斯就在我们身边。说参加一次高考,就是扒了一层皮,这话一点儿也不为过。尤其是农村家庭出来的“好孩子”,他们理解父辈生活的苦,他们优异的成绩是父母的骄傲。无形的压力,让他们像旋转的陀螺,在学习上停不下来。
他们和时间作战。晚上学到十点正常,十一二点常事,有时甚至更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们埋头学习,把名列前茅、争取第一看作是唯一理想,力图在高考中出人头地。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得男孩子胡子拉碴,女孩子满脸痘痘。不信可以对比一下大学时期和高三时的照片,哪个看起来更年轻?
大多数的农村考生承受着比城里考生更大的压力,成绩越好,压力越大。相比较而言,农村孩子的家长不懂教育的居多,对孩子的学习要么放任自流,要么逼得孩子精神紧张,像绷紧的弹簧。
高考这块敲门砖,是农村孩子少得可怜的鲤鱼跃龙门,华丽转身的机会。高考对他们来说,真的像科举考试,可以借此兑变,打破阶层的壁垒。他们心甘情愿在这一时期吃些苦。
高考结束,家长真应该领着孩子到郊外走走。望着久违的清风流水,鸟语花香,孩子们会感触颇深,他们甚至会有恍若隔世之感,忽然觉得过去的时光不在。这时,不妨站在孩子身后,放任他们大哭一场。然后,轻轻地告诉他们,考不上也没有关系,你才是最重要的。考不上并不丢脸,每个人的路不同。人生还有长长的路要走,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身后。
临考之前的汉斯,状态很糟糕。他想背单词,可是叫他吓得要命的是,他几乎什么都记不得了,什么都忘了!可明天就要举行邦试了。
姑妈回来了,还带来了消息,据说今年有一百一十八个考生参加邦试。只录取三十六名。汉斯听到这消息简直丧魂落魄、胆战心惊,在回家途中一言不发。到了家就头痛,什么东西都不愿吃,情绪坏透了。夜里接连做着噩梦。
读到这里,我又想起就要参加高考的学子,他们还好吗?老师和家长有没有及时了解到他们的压力,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汉斯接下来的考试会顺利吗?
好的作品,总是牵着你的心,引发你的思考。诺奖得主黑塞追寻内心自我,抒发某种孤独,并借由作品表达。淡淡的忧伤《在轮下》,不经意搔到痒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