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写作•遇见巢湖文海
读书笔记| 《故事》罗伯特·麦基12

读书笔记| 《故事》罗伯特·麦基12

作者: 风定荷华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23:25 被阅读15次

    PART Ⅲ |  故事设计原理

    读书笔记| 《故事》罗伯特·麦基12

    CHAPTER 12|  场景分析

    文本和潜文本/场景分析技巧/

    01

    任何文本都有其潜文本

    场景分析(1)——文本和潜文本

    “节拍构建场景,场景整体必须被拆解为部分。因此,分析便始于将场景的文本与潜文本分割开来。”

    “文本是指一部艺术作品的感官表面。就电影而言,是指银幕上的影像以及对白、音乐和音响效果的声带。是我们所看见、听见、人物所说的话以及人物所做的事;潜文本是指那一表面之下的生活——被行为隐藏的已知和未知的思想和情感。”

    “物不可貌相。剧作家必须牢记生活的两面性,深刻认识到事物存在两个层面。首先,作家必须用文字描写来创造出生活的感官表面:画面、声音、活动或言谈。其次,他必须创造出具有自觉欲望和不自觉欲望的内心世界:动作和反应、冲动和原欲、先天基因和后天感悟。他必须用一个逼真的面具将真理掩盖,将人物的真实思想和情感隐藏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之后。”

    “将故事的人带领我们超越事物的表象,而探究出事物的真相......到达事物的所有层面,并不仅是停留片刻,而是一直到达线索的终点。讲故事的人能够给予我们生活拒绝给予的愉悦,就是那种坐在黑暗的故事仪式之中,透过生活的表面,看到言谈举止后面的真情实感所带来的愉悦。”

    “艺术家是用潜文本中的材料来进行创造,而不是被动地表现文本,只有从内心生活中才能找到创造的源泉。好演员绝不会没有潜文本就走到镜头前。在场景中永远必须具备一个潜文本,一个与文本恰成对照或构成矛盾的内在生活,有了这个,演员才能创造出一部多层面的作品,使我们能够透过文本看到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之后脉动真理。”

    感悟:

    生活中,我们的眼睛容易停留在表面的事物上,只能看见人物的脸孔和微乎其微的行动表现。因为我们内心被当前自己的需求、现实社会的挫折、与他人的冲突或是我们一些不求实际的欲望所占有,难以从自身投射到其他人的内心所发生的情感变化。故而,在故事中,我们既要把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要培养自己从其他人的表面行为和语言中看穿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能连续性的探究到其不可言传无人知晓的深层次的内心需求和深刻的层面。

    02

    场景分析(1)——场景分析技巧

    “要分析一个场景,你必须解剖出文本和潜文本层面上的所有行为模式。总的概括起来是一个五步程序:

    第一步:确定冲突

    “首先,是谁驱动这一场景,谁促使它发生。任何人物或力量都有可能驱动一个场景。然后,深入这一人物或力量的文本或潜文本,并自问:他想要什么?再用一个目的状语(场景目标)来表述这一欲望:如为了得到那个......;接下来,横跨整个场景,问:是什么对抗力量在阻挡这一欲望。。在确认对抗力量源之后,问:这些对抗力量想要什么?想用这个取而代之......;如果场景写得好,当你对冲突双方的这一套欲望用目的状语进行比较时,你将会看到,它们是直接相对——而不是相切的。”可参照影片《卡萨布兰卡》男主人公里克再见女主角伊尔莎时,两人纠缠着的诸多内心冲突和两人彼此相反的欲望。

    第二步:标注开篇价值

    “确认场景中押上台面的价值,并注意在场景开始时,其负荷是正面还是负面。比如:‘自由。主人公处于负面,他是被囚禁于自己执着的野心。’或者:‘信念。主人公处于正面,他相信上帝能帮他脱离现在的处境。”影片《卡萨布兰卡》开篇价值就是‘爱情’统领着开篇场景。

    第三步:将场景分解为节拍

    “节拍是人物行为中动作/反应的一种交流:

    从两个层面仔细审查场景的第一个动作:从外在,看人物表面在做什么,而且透过表面,看他实际在做什么。接着用一个进行时短语来表述这一潜文本动作。如‘正在肯求’,表达潜文本动作的短语不仅从字面上能描述人物活动,而且还要更深层地,带着一种情感色彩来指称人物动作本质。

    现在,浏览场景,看到那一动作所引发的反应,用一个进行时短语来表述那一反应。如:‘正在对其恳求置之不理。’

    这种动作和反应的交流即是节拍。直到行为发生明显变化,才会出现一个新的节拍。通过将场景解析为节拍,场景分析便可以如此这般地继续下去。”

    影片《卡萨布兰卡》通过男女主人公在“外景市场——亚麻布制品摊”前的一系列对话、行为、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摊主的插科打诨中,不断对男女主人公心理的纠结和疑问所产生的行为和交流形成一个接一个的节拍,通过表面来更深层次的来指称其动作所表现的情感。

    第四步:标注结尾价值并比较开篇价值

    “在场景的末尾,考察人物的价值负荷情况,并以正面/负面进行描述。将两种价值(结尾价值和开篇价值)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但整个场景却是平淡无味的。如果反之,价值发生了变化,那么场景便发生了转折。”

    “影片《卡萨布兰卡》主情节是男主人公想重新获得(甚至夺回)女主人公的爱,但是却从一个充满希望的正面价值急转为一个比男主人公所能想象的还要沉重的负面价值。因为,女主人公不仅明确说出她现在已经不再爱他,还暗示她从来就没有爱过他。她的秘密婚姻使他们的巴黎恋情变为一场骗局,而男主人公则成为一个奸夫。”

    第五步:审察节拍并定位转折点

    “从开篇节拍开始,审查描述人物动作的那些进行时短语。当你将动作/反应追踪到场景末尾似,应该会浮现出一种形态或型式。在一个设计精巧的场景中,即使是看似杂乱的行为也会有一片弧光和一个目的。在那一片弧光中,找到期望和结果裂开鸿沟的那一瞬间。因为正是在这一时刻,场景开始转折到它变化了的结尾价值,此时此刻便是转折点。”

    “影片《卡萨布兰卡》在动作/反应型式中构建了节拍的迅速进展。每一个交流都要强似上一个节拍,使他们的爱情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要求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意志力和能力,来采取那些痛苦的,甚至残酷的动作,同时还要一直保持着冷静的控制。在这期间最合适的节拍的中间,鸿沟开启,披露了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相爱时便已经与另一个男人结婚。直到这一刻之前,男主人公都怀着夺回她的希望,但由于这一转折点的到来,他的希望被彻底粉碎。”

    罗伯特·麦基通过对影片《卡萨布兰卡》《犹在镜中》中两个精彩的场景展示了分析的技巧。对一个问题场景进行分析,将节拍比照场景目标来进行检验,改变行为来适应欲望或改变欲望来适应行为,都将最终得到一版改写,使场景获得新生。

    【无戒90天写作成长训练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故事》罗伯特·麦基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v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