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散记及随想之三

作者: 鼎尚CULTURE | 来源:发表于2022-04-12 09:23 被阅读0次

                  卢浮宫:艺术的殿堂与秘密

            塞纳河是巴黎浪漫的灵气所在。文化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专门开车带我们沿塞纳河左右两岸作了一个绕行和介绍。塞纳河从石砌的码头和宽阔的堤岸间流过巴黎市区,三十多座大桥横跨于美丽的塞纳河上,不时有华美的游船开过,将高大的梧桐和各式建筑的倒影摇曳成斑斑驳驳的怀旧“印象”。那些年代不同、造型各异的桥是塞纳河上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壮观的是亚历山大三世桥,其单拱钢结构的起拱压得很低,以呼应两岸景观,桥的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近20米的桥塔,塔顶上是镀金的青铜飞马雕像,象征着科学、艺术、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桥身有神态各异的小天使和花环图案雕塑,桥上是精致典雅的金属路灯,透露出一种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气度。而从苏利桥到卢浮宫近4公里的河边上,还有着一个个固定在堤岸护墙上尺寸统一的绿色铁皮箱子,远远望去很像一节节车厢,因而被人们称为“绿色车厢”。这是巴黎最著名的旧书市场,已于1991年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的旧书商背着书沿塞纳河边游走贩卖古旧书籍,若干年间,这些流动书摊经过反复的取消与恢复,直到1859年由巴黎市政府批准为定点书摊,但这些书摊只能出售旧书刊和旧玩意儿。1930年,塞纳河的旧书摊开始采用规格统一的绿色铁皮箱,以便与河景色彩相协调,而业主收摊时把箱板合拢上锁,即可以放心回家了。

            现在这里的旧书商是巴黎唯一不需要租金和缴税的商贩,以鼓励这一文化现象的传续,不过,除非极端天气,每个旧摊每周至少要营业4天,退休或者放弃经营时需要交出经营权。而曾经时常在左岸圣日尔曼德普莱街区花神咖啡馆写作、聊天、交友的萨特和波伏娃及其他名人也不时到这里闲逛淘书。这种几百年来的坚守和坚持,濡染了巴黎塞纳河畔旖旎而丰厚的人文风情。

            卢浮宫正是镶嵌在塞纳河岸的一颗璀璨明珠。1868年,拿破仑三世完成了历经几百年而不断拓展的卢浮宫宏大建筑,而从16世纪的费朗索瓦一世开始,历代法国皇帝特别是拿破仑,又不断地用来自希腊、亚述和埃及等地的古代艺术品来丰富卢浮宫的藏品。到了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即把这里宣布为国家博物馆,卢浮宫日渐成为了艺术的圣地,而且,其收藏、展陈及内外“形式”也都在“艺术的创新”中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惊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密特朗总统在扩建金碧辉煌的卢浮宫博物馆时,邀请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贝聿铭采用现代科技和现代材料的“玻璃金字塔”几经波折才被“古典”而开放的巴黎人所接受。如今,卢浮宫大门入口的这座高21米,底宽34米的玻璃“钻石”挺立在古典的庭院中央──下面还倒悬有一个同样的“金字塔”,这与埃菲尔铁塔以“强势”姿态改写“历史”不同,玻璃金字塔则是用艺术的方式把“历史”拽到了“现代”之中,连通了过去和现在并指向未来,正如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所“寓言”:繁星闪烁之下,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成为了无限逼近那些伟大文化秘密的迷宫及路径。

            我走进卢浮宫的第一感觉是“盲然”:就像身处艺术的迷宫,目不暇接而又不知该往何处!半天的时间,不要说细看展陈的每一件艺术精品,就是跑马观花地走完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六大展馆都不容易。我在来自世界各地参观者、写生者之间转折穿行,先后找到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那份激动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终于站在这些世界顶级艺术精品面前,即使无法在嘈杂中与之“对话”,但那种文化的气息还是让人得到了某种精神性的体验与升华。我还专门找到了几件展出的中国青铜器和青花陶瓷,记得当时好像没见到有中国绘画,参观的人也不多,这让我有些失落和遗憾:在卢浮宫的中国文物可有三万多件呢,几乎占了整个卢浮宫藏品的十分之一,但它们被“雪藏”了呢还是研究不够,或许,更有着文化审美差异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吧?我期盼在中国艺术品面前也是“人头攒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鼎尚者删除,文章未经同意请勿复制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鼎尚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兰西散记及随想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yg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