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真把生活看成了笑话,我们还怎么守护它》
文/媛苏
昨天我去看了《我不是潘金莲》,开场之前,我就跟妈妈说,期待太高了,有点担心。
幸好,还是值票价的。只是,结局太匆匆,让人心酸。
前面的故事我不想多说了,这是一部在男权社会里弱女人的故事,虽然人单势弱,但人家是法盲,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女人的固执,甚至是偏执,让很多看似聪明的男性公仆们都乱了套,一滴水激起的千层浪,真是荒诞的官场现形记。
我对政治不擅长,就不多讲了。我就讲讲这个电影最触动我几个的地方。
1 男女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电影的女主人公叫李雪莲,一开始她是说为了分房跟丈夫假离婚,快结束才说房子是掩护,她主要是为了生二胎。而她的丈夫呢,拿到离婚证后就跟别人在新房子里结婚了,假离婚成了真离婚,“丈夫背叛”的这口气她咽不下,这是她打官司最初的原因。
不管是为了房子,还是为了生二胎,在现实中,为了某个目的的“假离婚”一直存在。
而“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的,也比比皆是。
在电影里,李雪莲抽自己耳光:“我怎么这么傻,假离婚的主意还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她恨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出这个馊主意,老公也不会跑掉。
如果倒带出去,在他们还是夫妻,同躺一个被窝里,商量着如何给意外跑来的新生命一个户口时,妻子拼命地想如何能够一举两得(二胎户口和分房),丈夫却想的是一举三得。
所以不是她傻,而且从一开始的同床异梦,就注定这对夫妻不能白头到老了。李雪莲也明白,所以她一开始的目的只是“要那畜生承认我们是假离婚,然后复婚,然后再离婚”。很多人不理解她,你已经离婚了,还要怎么再离婚?
不一样啊。感受太不一样了。因为她认为那次离婚不是以离婚为目的的离婚,她是以迎接新房子和新生命的喜悦心情去办的离婚,这和他们感情破裂她要离开这个男人的离婚,是不一样的。
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懂她的逻辑。
在整部剧里,出现非常多的男人围着她转,不管是喜欢她的,还是讨厌她的,都没有人能够理解她。
女人,很多时候,需要的,仅仅是一份感觉,让她好受的感觉。
这就是男女很大的不同,男人是线性思维,重视事情和结果,爱讲道理;而女人是非线性思维,重视感受和过程,感受对了一切都好,感觉不对“对了也是错了”。所以女人会觉得男人不理解自己,男人会觉得女人不可理喻。
本来就是这样,男女本来大脑的思维模式天生不同,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金星,虽然不至于泾渭分明,但从思维角度来说,真的很不同。
但滑稽的是,男女之间彼此却认为“对方应该懂我”。
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李雪莲说自己“我不告了”,每一个男人都问她“为什么”,而没有人关注她“那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这很现实。
2 先离婚,再脱裤子
李雪莲的前夫秦玉河不仅不能给她好的感受,反而给她扣了一顶脏帽子。
李雪莲找前夫是要一句道歉,只要他能在自己面前承认当时是假离婚,是他自己坏,给故意搞成了真离婚,她的气也就消了,就算了。
但没想到,前夫在众人面前说:“你跟我结婚时就不是个处女,我看你不是李雪莲,你是潘金莲吧?”
这是很多人在面对攻击时,常做的一个反应,那就是“先下手为强”,反攻击对方。
因为潜在的威胁而去攻击,这几乎是生存本能,只是,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想一想不等于会做出来,人的高等智慧在于自制力。
一时的失控,就将是多诺米效应中,第一张倾倒的骨牌。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李雪莲花了十年的时间去告状,也花了十年的时候去经历痛苦、孤独、失落与折磨。
她没有一天快乐,秦玉河也没有一天的快乐,因为李雪莲的告状,给秦玉河的现任妻子带来莫大的压力,五年时间得了抑郁症。而秦玉河对李雪莲,也从之前的不喜和愧疚,变成了彻头彻骨的恨。
这个世界对是多么的不公平。
男人在婚内出轨,甚至骗妻离婚再娶,都没有人指着他的鼻子骂他陈世美,但女人哪怕只是婚前有过性关系,就可以被说成潘金莲。
李雪莲跟前夫结婚时确实不是处女,她之前交往过男友发生过关系,但那是在跟前夫认识之前,又关他什么事?
在和秦玉河离婚十年后,她几乎算是被“大头”在小旅馆里强奸的,“大头”还要问她“感觉好不好?”李雪莲说:“从来没有这么好过”,这句台词让我感觉耻辱,这是这部电影创作者集体对女性的歧视,让被害者屈服于强暴之下,还要让被害者去回味高潮,我只想说:男人,你们太会意淫了。
女人说不要,是真的说不要时,强暴就是强暴,肉体的快感并不能修复女人内心的创伤,这一点,男人也许永远无法理解,但你们必须要知道。
这部电影更奇葩的一个观点是在后面,之后李雪莲发现大头的背叛,他对自己的好是为了他自己儿子的前程,李雪莲气愤地离开了大头,同时,电影出现一段画外音,大意是:“十年前,秦玉河说自己是潘金莲那是不对的,因为潘金莲是婚内出轨而自己不是;但十年后,李雪莲真的被人污了身子,就真成潘金莲了。”
我看到这里时,真的已经感觉不是耻辱,而是愤怒了。冯导的片子不管是他主演的《老炮儿》,还是他导演的片子,常有对女性的歧视性言论,比如“女人智商有限”、“女人嘛”,对于公众人物如此言论,无论是不是玩笑话,那都是“个人素质有限”。
李雪莲离婚十年了,被一个自己准备嫁的男人强暴了,这就算“污了身子”,就“真成潘金莲”啦?哼哼,那男人有过性行为,算不算“污了身子”?那男人婚内出轨算不算“陈世美”?
那为什么男人的太太们要说“且行且珍惜”,要说“他只是个脆弱的孩子,请大家不要攻击他”,要说“支持这个敢于担当、知错能改的男人”——这真是讽刺。
想想马蓉出轨全网铺天盖地的漫骂,以及祸及其家人朋友的各种攻击,再对比最近的林丹在老婆孕期出轨嫩模,多少人在说,超级丹有颜有钱有金牌,出轨神马不算事。——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双重标准,这些执行“道德”评判的人,还有什么公信力?!
社会是不公平的,女人自己也是痴傻的,她们往往相信大度和宽容能够换来更多的爱,但事情真相却是,男人把宽容当作纵容,换来是更多的伤害。
如果真的承认男女平等,请事先约定,要么开放式婚姻,要么就约定婚内忠诚,如果有了新欢,请记得——
先离婚,再脱裤子。
3 不要只当个笑话
《我不是潘金莲》的电影里,李雪莲在不能告状之后,失去了生活的动力,绝望,准备去自杀。老实说,我个人认为,李雪莲这个人物性格是不会去自杀的,但电影剧情需要,尤其是过审需要,需要这一切——都是个笑话。
她走到一片果园,找了一棵大树,刚系好绳子,范伟饰演的果农就窜了出来,他一开始几乎是善良和正义的,他说:“我盯你很久了,千万不要自杀啊。”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在我的果园里啊,你在这儿自杀了,谁还敢花钱来我这里采摘果子啊?”
“可我一定要自杀,你说我怎么办?”
“你如果一定要死的话,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去那边那个果园去上吊,那儿是我死对头的果园,我不爽他很久了,你自己如愿了,也算是给我帮了个忙。”
简单的剧情,简单的几句对话,荒诞到不真实的情节,电影院里有人都笑呛了,这真像个笑话,这真不像是真实的生活,电影从此处就开始给我们这个信号,之后不断地加强:
“这就是个笑话”。
为了告诉大家一句话的李雪莲,最终也没能大声地告诉任何人:我不是潘金莲。
他们只相信了他们自己愿意相信的事,谁管你要说什么。一只小喽蚁只要不去影响他们的利益,谁管你的死活。
他们知识丰富,站得高看得远顾大局,在他们眼里,一个无知农妇折腾成这样,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他们这些人,因一个农妇被撤职查办,这难道不更像个笑话吗?
“李雪莲十年打官司的事被人当笑话反复说,有时甚至当李雪莲的面说,李雪莲也不生气,她也笑笑地听着,就好像不是在说自己。”
这是这部片子最让人不解的地方,一个女人,十多年的时间里,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她没有任何成长。她仍然固守在她对“一句话”的偏执里,不快乐不幸福,甚至不管不顾片尾才透露的“大儿子”,不像个女人,不像个母亲,她像什么?
她口口声声说“告状也是为了无辜流产的第二个孩子”,那被她遗忘十多年的大儿子呢?不无辜吗?
这里是编辑逻辑不清吧。看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看电影的笑话,编剧的笑话,导演的笑话,还有演员的笑话。
可是,如果我们真把生活看成了笑话,我们还怎么守护它?我们从哪里再去集结力量守护它?
当然,他们可能想表达的是,个人感觉中的悲剧,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笑话。这样的剧情,将近100年前的鲁迅写过,现在的刘震云也写了。你仍然愿意相信这真的就是个笑话吗?
如果你相信了这是个笑话,那么,当心,你在别人眼里,难免也成了笑话。
走出戏剧之外,如果不能守护公平和正义,如果不能相信爱与智慧,那生活中的种种就会相继坍塌,早晚一片废墟。
没有底线,没有方圆,我们都会成为活在笑话里的“李雪莲”,渐渐麻木,渐渐无感……活着,也好像早就死了。
附:
我同意很多人评价的:这是范冰冰演技最好的一部。
但可惜的是,全片男演员太出彩了,高明的老领导,郭涛的大头,大鹏的王公道,张译的贾聪明,甚至是范伟的无名果农……这些男人们演得太好,显得范爷演得太刻意,以及太用力了。
啥时候范爷演的角色能够让我们忘记她是范冰冰,才算真的成功了。
文/媛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