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四

作者: 海绵嘶嘶 | 来源:发表于2021-08-29 21:06 被阅读0次

    第二部分 整理无形人生


    第4章 观念  取舍之道

    01 冲动

    我们从购物中得到的快乐,并不是物品本身带来的,而是从因它而产生的憧憬中来的。

    5种冲动购物的原因:

    1. 用购物来纾压

    当一个人平时活得不够自由,感觉到压抑,内心空虚又无处发泄时,一种“还不够”的情绪控制了她,常常会为了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陷入买买买的购物狂模式。

    同样一件物品,会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让拥有者失去最初的新奇感。

    2. 用购物来“爱自己”

    原生家庭的不肯放手、不给予独立思考和选择的空间、长期施加管控,极易使人成年后,寻找童年时代的安全感符号。这种符号物品在心理学中叫作“安慰物”。

    3. 为了理想中的自己乱投资

    疯狂购物和报课程,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都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窟窿。可以减少一时的焦虑,但买不回知识,买不回智慧。

    一位姑娘,认定了投资自己是最好的选择,却从不考虑投资之后的问题。3年时间里,她不惜刷信用卡买书、上课,市面上出了新课就跟着捧场,结果不仅大部分没学完,投资没回本,还欠了银行十几万信用卡的债,每天愁眉不展。也有学员说自己很焦虑,3年中买下了50多门线上课,一共7933节课,显然学不完。你认为这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还是纯属浪费呢?

    翻翻你家的书柜,看看有多少书,是你真的阅读过的?有多少书买来从来没碰过?当你有80%未读完的图书时,就得反思在教育上产生浪费的真正原因了。

    4. 用持有的物品证明“我”的存在

    现代人,通过买新一季的衣服、皮包来获得在财富上的优越感。通过购买的物品,来定义自己是谁,证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投入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创造出新的价值回馈给世界,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找到你家中买得最多的一类物品,反思一下购买动机。

    5. 被广告营销影响而购物

    科学上称之为选择疲劳症。在患上选择疲劳症之后,你会对广告推销和冲动消费毫无招架之力。持续多次做决定,还会削减人的意志力存量,让人产生疲惫感。一个人在消耗了过多意志力以后,要恢复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做新的决定。

    你买东西最多的那一天,往往是你能量低、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日子。

    购物很简单,难的是控制主导自己的思维,选择适合的物品,并物尽其用。

    对于外在的物品,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更贵的愿望,但仅仅满足于追求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只是停留在了人类的本能的层面。

    相对于简单的购买,创作这种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才显得更加稀缺。如果你不想通过简单地占有物品,向他人证明你的存在和意义,那么除了把物品买回来,还要通过“使用”,发挥出物品的最大价值,甚至创造超出物品本身的社会价值。进入这个阶段,你就实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比如,用相机创作一幅摄影作品,用新买的电脑撰写一系列文章,用彩色笔描绘画作,等等。

    当有一天,你已经随时处于活在当下,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全然地享受生命过程的状态中时,自然就不需要过度购物了。


    02 囤积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对损失更加难以忍受。

    心中缺爱

    德国集体创伤疗愈专家托马斯·希伯尔认为,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家人给予的足够的支持和肯定、关心和保护,没有足够的肢体上的接触比如拥抱,也没有感情的温暖,那么爱与能量就没有从上一辈传递出来,孩子的能量就会很低。

    一个人如果过去很少被赋能,成年后也没有主动学习创造丰盛能量的方法,就总会觉得生命中缺失了什么。活在这种状态中,人很容易有匮乏感,很难知足和感恩,总认为自己拥有的还不够、还太少,还想要更多,于是总想紧紧抓住已有的东西,担心被其他人抢走。

    哪怕有些人已经很富有了,拥有的物品数量惊人,也难逃内心匮乏感的困扰,没有获得真正的快乐。当很多人都活在匮乏感中,就会形成社会的整体文化。整个世界都感觉资源短缺、十分匮乏时,人和人之间就会持续产生对立、冲突、矛盾,进入恶性循环。

    学会爱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与孤独良好相处。有了爱与能量,你便能轻松放下对不必要物品的执念。

    不舍的背后是什么?

    囤积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填补安全感。但是,安全感只是人创造出来的一个词语。

    一个能深刻感悟到“本自富足”的人,会保持一颗充实的心,不再需要向外寻找“安全感”。

    烦恼即菩提,问题来了先积极面对与烦恼共处,通过观察做出诊断。下一步,找到问题的根源,再从源头开始一步步梳理及疗愈,直到与问题和解。


    03 决断,清晰的价值观

    简化就是根据你当下的价值观对持有的全部物品做出取舍。

    如果一个人现阶段不知道对自己的物品如何取舍,购物时也不知道该买哪些,总是问别人的意见,那么80%的原因是价值观不明确。这时,请暂停购物,先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内在的价值观明确了,以上问题的答案自然揭晓。

    价值观就是,对你而言,什么最重要,什么可抛弃。

    我有一位朋友是时间管理专家,他把个人价值观浓缩并按顺序排列成了3个字母“HRD”,分别代表Health、Relationship、Development,即健康、关系、发展。对他而言,身体健康排第一,家庭关系排第二,职业发展排第三。

    所以每当有需要熬夜加班的工作找到他时,他一想到“HRD”就第一时间回绝,因为不肯伤害身体健康。如果有需要出差半个月的工作找到他,他一想到“HRD”也会第一时间回绝,不希望因为无法陪伴妻子和儿子,影响了家人关系。做决定十分果断。

    价值观明确的人,能3秒做出决定,完成对一件物品的取舍,甚至一份职业的选择。反之,价值观模糊混沌的人,就很容易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间纠结游离,延误做选择的最佳时机。

    举几个例子:

    01

    有位女大学生刚接触极简生活方式时,觉得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认为东西少就是正确的,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在看到宿舍同学穿上新衣服、戴上新耳环、穿上新鞋子时,她的内心抓狂,她也想和同学们一样天天穿新衣服,换新化妆品,可是这样一来,不就自我矛盾了吗?

    这就是“极简”和“爱美”两种价值取向之间出现了冲突,这位姑娘还没能排出“极简”和“爱美”的优先次序。不过我告诉她不要担心,人生而有欲望,在年轻时别限制自己购物、试错,只有多尝试、体验、比较之后,价值观才能被提炼出来,到时候对物品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才是水到渠成的。

    02

    还有一位女学员太爱学习,总是把自己安排得很忙碌,甚至有些知识焦虑。直到一天下午,她静下心来把现阶段感兴趣的科目都罗列了一下,才吃惊地发现居然有20种之多!

    她马上根据价值观,选出了3件对当下最有价值的事情——整理、演讲、跳舞,暂停了对其他科目的精力投入。做了减法后,她整个人的能量得以聚焦,成果凸现,目前已经持续整理一年半,坚持演讲和跳舞超过了一年。这就是明确的价值观令人快速取舍、清晰决断的例子。

    当你具备了对任意事物能3秒做出决定的能力,你就会从纠结者升级为高效能人士

    物品被简化后,数量大大减少,就不会再出现选择困难的情况了;同时寻找和保养物品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可以为你省时30%以上。


    价值观整理5步法

    ①挑选10个关键词:世界上能找到的价值观至少有300种。听从你内心的声音,从以下列举的清单里,或清单之外的你非常认同的词语中,挑出10个价值观关键词,分别写在10张明信片大小的纸上。

    / 价值观参考清单 /

    ②排序:找一块宽敞的地面,把10张写上了价值观关键词的纸按照你内心的重要程度从上到下排序。

    ③淘汰:用末位淘汰制,一步步减去最不重要的,直到只剩下排名前三的关键词。

    ④造句:用排名前三的关键词组成一句话,就形成了你的价值观1.0版本。例如,我的价值观是高能量、创造、回馈。组成一句话:每天充满能量,创造智慧结晶,回馈给世界。再进一步细化,我活出这些价值观的方式:通过阅读、与“牛人”交流、旅行、爬山等实现高能量,用每日写作、绘画进行创造,用演讲、培训、出书等方式回馈世界。

    ⑤提醒:把价值观纸片放在固定的地方,每天看一眼,确认当天是否按照价值观做出了各项选择。如果有差异,及时调整。

    你可以在每年的1月1日,对价值观版本进行复盘。价值观是会变动的,当你的外在经历和对生活的理解有较大的变化时,就要重新提炼价值观的版本了。


    价值观筛选物品及生活方式

    一个价值观清晰的人,可以主动为自己选择要以哪种方式生活。而一个主动选择而不随大流的人,自然活得潇洒从容。

    物品的取舍要服务于价值观

    当你找到了价值观1.0版本后,就以此为标准,对家里的物品快速做个取舍吧。原则是,对物品的取舍,要服务于你当下的价值观。符合其中一项价值观的物品,就值得留。如果是背离其中一项价值观的物品,建议淘汰。

    用价值观筛选物品及生活方式

    我喜欢用能量值高低作为物品的筛选标准。

    对于服装来说。材质硬挺、有垂感的衣服比休闲运动服能量高。颜色养眼的衣服比如红色、橙色又比灰暗颜色的衣服能量高。新衣服比旧衣服能量高,当一件衣服在刚买回来时,能量值是满的,在穿了一个季度或一两年后,衣服会显现出越来越疲惫的样子。一个人穿着能量感较高的衣服时,更容易提升气场。显然,衣服是需要定期升级的。

    对于图书来说。只有当一本书的内容能在阅读过程中为我的精神世界赋能,或者作者本人的能量十足时,它才会被我保留。当整个书架上只留下散发着能量的优秀作品,相信每次在这样一面图书墙前学习,一定会被点燃斗志,精神抖擞吧。

    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要服务于价值观

    生活方式,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统称,包括了衣食住行的消费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活动方式。

    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会随着阅历和价值观发生变化。

    当一个人用心地践行价值选择,用心地把某种行为培养成了习惯,这才算是真正的生活方式。

    下面以5种举例。:

    理想主义”是指,有些人的理想总是和现实不符,对自己拥有的物品不能满足,总想拥有更多、更贵、更大牌的。每天也总是计划得多,执行得少,看似很忙,其实全是瞎忙。本身很被动,比较依赖周边环境。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德式整理”是指,有些人不倡导扔东西,平时还习惯购买大量价格较高、精致的物品,希望同时拥有多个大小、款式不同的同类物品,让自己有丰富的选择,物品多也能在家里通过有效收纳方便日常拿取,陈列时注意美感。

    朴素极简主义”是指,有些人家中物品极少,必需品只保留100多件,几乎不购物。代表人物是《极简主义:活出生命真意》的作者乔舒亚和瑞安。

    禁欲极简主义”是指,有些人坚持家中物品最少化,几乎等于没有,家中也没有装饰品。无论房间大小,看起来都比审讯室还“家徒四壁”,整个家的色调,通常是性冷淡色系。代表人物是《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作者“丢东西狂人”缓莉舞。

    零垃圾”是指,有些人乐于倡导环保,不做任何污染地球的事情。不网购不叫外卖,出门购物自带环保袋,坚持自己在家做饭,每天把产生的厨余垃圾做堆肥或填埋降解,只买没有工业包装的产品,力求每年产生的垃圾量不超过一个玻璃瓶的容量。

    选择很重要,而无形的价值观每天在默默地指导你做出各种选择,人和人的差距也因此产生。

    这世上,固然有很多好习惯,当你刻意为之却无法坚持时,不妨思考一下,你的价值观和你所期待的生活方式是否统一。

    参考价值观关键词排序,再延展到你会选用的物品,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是简单且快捷的人生法门。


    04 购物  好物陪伴,物尽其用

    购物前要做的两件事:

    1. 确定家中库存量和物品年度使用量

    职场人士外穿服装数量的建议 作者一家长期保持在第四档,物品少,轻松好管理

    你知道家里一年用多少瓶洗手液、洗发露、护发素吗?做个小记录,看看家中的日用消耗品,多久能用掉1件。你会发现,过去总是买得太多,用得太少。减少囤货。

    我遇到过两位拥有同样数量图书的学员,而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物品不在于数量多少,只要善于使用,必然能借助物品的能量,成就人生。

    2. 家中物品电子化

    给衣橱里的服装,按照单品批量拍好照片,制作成电子衣橱。

    5条购物的艺术:

    1. 少去信息量大、做判断很被动的地方

    2. 主动过滤多余的广告

    3. 清单购物法和升级质量标准

    清点好家中常用物品的库存,在出门之前写好这一次的购物清单,根据清单采购,时间、金钱自然被节省下来了。

    逐渐明确自己的审美喜好,设定购物标准。比如,家具只买实木的,蔬菜只买不洒农药的,茶具只买手工制作的。买来的物品都是自己真心喜欢的,自然会格外珍惜。

    4. 填饱肚子再购物

    当人的内在欲望被解决了一部分后,冲动购物的欲望会大大降低。

    5. 减一才能加一

    用完之前,绝对不买。

    用掉一件或淘汰一件出去,才能获得资格再购买一件新的。

    比如读完一本书后,可以送给朋友、分享一下阅读心得,之后再选购一本新的回家,循环往复。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说,“简单”表明了一种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迫接受的物质状况。希望你能看清盲目购买背后的原因,用心选择每一件物品,物尽其用,给生活留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qg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