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村记忆你想说的7788文·心·声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十八)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十八)

作者: From石云杰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09:46 被阅读28次

2000年之前,那时农村条件好些的大多是平房,或者称为青瓦房。条件差点的还有草房,土堆的墙,稻草铺的屋顶。我们没住过草房,开始盖的就是青瓦房。“条件”还算不错,至少“外表”不错。

而2000年后,农村景观就不一样了。那时遇到打工潮,家里男人基本都是瓦匠或木匠,算是最赚钱的职业了。到城市两三年,8万就能盖小洋楼了。左邻右舍,似乎都是商量好的,两三年就基本都换成小洋楼了,两层的,甚至三层的。草房不见了,青瓦房也变得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剩我们一家青瓦房了。远远看去,有时像古董,夹在左邻右舍的“高楼”中,极易被忽视,却又显眼。

一次早晨,父亲看着不远处正在建的小洋楼,喃喃自语:赶不上了。有时,父亲也说,如果当初再在外面干几年,也应该给家里盖楼了。长大后,自己才体会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而对现实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与失落。

随着时间推移与风雨洗刷,家里青瓦房,显得摇摇欲坠。父亲最怕夏天,尤其是刮风的时候。风疯狂折磨,房梁犹如被一只大手压着,吱吱作响,感觉随时都有可能支撑不住。墙上的裂缝,风无孔不入,有时似乎和外面没啥区别。每当雷阵雨前,父亲看到黑云压来,或喊我把门窗关好,或马上回家自己关好所有门。父亲说看过很多报道,房屋门窗开着,极易在暴风骤至时倒塌。小时候虽然不懂其中原理,也极“懂事”害怕奔跑着关好所有窗户和大门。父亲的话,自己从未质疑与反驳过。

我大学毕业后第一年,家里将近30年的青瓦房也寿终正寝。虽然不是小洋楼,但不用再担心风雨侵蚀。夏季时候回家,阵雨忽至,我和母亲在猪圈喂猪。大风疯狂摇曳屋后的大杨树,树叶胡乱飘零,拍打在墙面、窗户上。

等雨停了,回到家,父亲正悠闲忙着,门窗一直开着,微风吹得父亲安详而惬意。我对父亲说,这阵雨风刮得好大。父亲好像不知道一样,反问道:大吗?怎么都没感觉?

相关文章

  • 目录-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一)--父亲救狗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二)--岁月印迹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三)--父亲与钱 ...

  •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十八)

    2000年之前,那时农村条件好些的大多是平房,或者称为青瓦房。条件差点的还有草房,土堆的墙,稻草铺的屋顶。我们没住...

  •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二十八)

    父亲的确去过很多城市,上海、无锡、常州、南通,家里还有许多当时极具时代感的车票、粮票。的确是很久远的事情了。父亲是...

  •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十九)

    本和父亲说好,上午到学校报完到,因为下午没课,中午到外婆家吃饭。结果,因为自己在校排球队,老师临时宣布训练。自己只...

  •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三)

    差不多十年前,村里流行钩花,就是在枕头套上绣图案或是把短袖衫钩成一个个“小丘”。一般是有人送到村里一户人家,谈好价...

  •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二)

    每次放假回家最不想看到的是两件事:母亲又变瘦了,父亲又因长时间的烈日下忙农活皮肤变黑了。 母亲在一家手套厂打手套,...

  •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四)

    在我记忆里,父亲是行动不便。父亲小腿肌肉过多,超出正常人,劲使不上。父亲说打小就这样,看过很多医生,但都不见好。记...

  •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七)

    都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但是当今的农村孩子不再是当初的农村孩子了。农村孩子对农村的了解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多多少,大多是...

  •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九)

    早上六点,外面下着大雨,母亲忽然敲开房门:父亲跌倒了,快去扶他一把。我忙起床,奔向父亲。下了一早晨的雨,地上很滑,...

  • 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十一)

    父亲在我四年级的时候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那时的价格是2600元,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了。我倒不记得,父...

网友评论

  • 留沪小厮:要加油,和你爸爸之间的回忆总是让我觉得你对生活没有过多的期待
    From石云杰:@有个女孩名叫失意 很感谢倾听
    From石云杰:@有个女孩名叫失意 初衷只想记录过去。不过,这是很好的建议,下次写的时候,注意慢慢改变😀
  • 格尔黑:拜访学习。
    From石云杰:@格尔黑 😁

本文标题:我和我父亲的回忆录(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rm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