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道菜肴,乐享一个故事
大家好,刘厨又和大家见面了。
“
前段时间《人民的民义》风靡一时,银幕前老少通吃一片叫好,近期湖南卫视又下猛药,由张孝正、丁仰国执导, 马可、张馨予、乔振宇领衔主演的青春历史传奇剧《思美人》在金鹰独播剧场和大家见面,以屈原为主线,讲述其传奇跌宕的人生以及瑰丽唯美的爱情故事。
与之前不一样,《思美人》在赞许连连的同时也倍感争议。
年青人认为《思美人》够味,对屈原形象是一个颠覆,用新观念和形式,用青春、浪漫把沉重的历史内容归附于时尚现代的表达形式,从而让历史和现代,历史和现实有机对接,为历史人物,历史精神现代呈现提供一种别致的创作样式,文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创新……
但年长的人并不买账,尊重真实历史是他们的要求,除依据《史记》寥寥几笔真实记载,另外就要依据屈原流芳千古的诗歌作品,诗的境界包括天下大事,胸中之事,观天地有感,揽天地未有之事。
再浪漫的诗词文学作品,它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现实。诗之情,诗之意,无不渗透着屈原眼中现实社会和诗人生活与情感,《思美人》与楚辞诗章是有交汇的,依托屈原的诗歌内涵及作品文学精神来编织屈原的一生,是有可能发生的历史……
大家各说各有理,但对于刘厨而言以上都不重要,有一点不得不提。
《思美人》在第一集就出现了端午节,如此设置,是否违背了历史?
其实端午节并非全是纪念屈原。在吴越地区,有人说端午是纪念伍子胥的;浙江一带,则说是纪念曹娥的。种种说法之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比较普遍。但并不能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在屈原生活的时代,民间尤其是楚地已有端午祭祀辟邪祛毒的习俗。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以种种方式表达哀思,端午节得到进一步发扬。
提到端午,家家户户都要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了,投的是全家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今天搬出这期的主角-粽子。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
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
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下深受老少喜欢的
茶香蔓越莓水晶粽
西米200g、蔓越莓适量、绿茶适量
油适量、白砂糖适量、粽叶适量
选上好粽叶剪齐洗净;
2. 准备西米、绿茶、剪刀与棉线;
先取上好绿茶泡好,一定要浓;
2.准备好西米,把西米泡入绿茶水之中约30分钟;
3.将茶水盛出,加入一点油和适量白砂糖拌匀;
4.取粽叶先倒一勺西米,然后加入几颗蔓越莓;
5.盖好西米后用线包好;
6.上锅大火蒸30分钟即可;
7.直接取出装盘直接食用,或用清水降温后放冰箱冷藏1小时,味道更好。
1. 油不能多放,一定要少许,多了会油腻,同时蒸散;
2.绿茶一定要泡浓泡开,过谈或没有泡开会极大影响香味,失去特殊口感。
我们要感谢端午文化,让一代代人记住了爱国诗人屈原,战国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伟大屈原从没有离开过我们,《九章思美人》表述了为思国、思乡和仍一定要实现美政理想,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的心愿。
以“美人”隐喻着自己朝思暮想的理想政治方式、人生方式与人格理想。当今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我们用美食来传递对家人父母满满的爱,生活之余一家人欢聚一起其乐融融分享劳动,那是一件美事!
每周一道菜肴,乐享一个故事。下周我们不见不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