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的命运总是在时代的洪流中,那么平湖村人继三峡之后,又找到了新的方向。
只不过这次,他们是主动的。
作者:wb9527
“闫老三放蜂人”是家淘宝店,三样商品,信誉两心,中差评一堆。
店主姚华平总结出来,淘宝店被中差评的原因主要是“客服没有及时响应”,或者是“售后问题没有及时回复”。
没有人知道这家淘宝店后面是一位残疾人速度是这家淘宝网店最没办法解决的。
守在电脑几米范围内的店主姚华平,每次把轮椅上的身体往屏幕挪动,并伸出僵硬的手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敲下键盘,平均耗时半小时。
虚弱的身体让店主回复旺旺都很吃力在讲究速度的互联网世界里,没人看到屏幕背后的店主半身不遂。
“我在电脑旁边晒一下太阳,偶尔听到阿里旺旺的提示音,马上就调转轮椅,但往往等我回到屏幕前,顾客已经等到生气了……”姚华平吃力地说出这句缘由,花了一分钟。
姚华平曾经创业,后因变故瘫痪,上有年迈双亲,下又拖家带口,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万万没有想到,让他重新振作继续生活的竟然是淘宝,由于身体不便没法劳作,姚华平没办法像村民一样种地或打工,但同村人支持他开个淘宝店,他一旦从淘宝上接到订单,则由村中其他淘宝店主代其供货发出,每个月也能赚个三两千元生活费,不至于潦倒荒废。
淘宝成为了他唯一能依靠的生计更重要的是在淘宝上,他与众生平等,并无残疾。
这也是枝江最大三峡移民村平湖村艰难的命运。
为了建设三峡工程,110多万移民告别故乡。作别故园千重稻菽,叩别黄土祖辈魂灵,几十年来,百万移民开始了漫长的大转移,涉及之广,动迁之大,创举之多,亘古未有。
离家,失地,颠沛,未知。都是安土重迁的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而这些千钧之重,都交织在枝江市董市镇平湖村里。
被历史选择的秭归人民一去难归45年来,这座小小村庄一次次地成为长江“飞地”。
1974年,葛洲坝移民;1989年,隔河岩移民;1996年,三峡移民。中国长江沿岸的秭归人,在半个世纪中离乡别井,纷纷被安置到此。
水下是真正意义上回不去的故乡你问他们的故乡在哪里,他们会指着照片中的三峡——“在水里”。
三峡人民亲眼看着故土沉没如同器官摘除、移植再等待重生,三峡移民们来到新家平湖村后,“排斥”反应如期而至。三峡移民搬到平湖时,甚至连“走路”都是一种冲突。
“秭归是山地,移民前出入都是上下山,来到这里之后是平原,但我们从来没走过这么平坦的地面啊,别人一看走起路来全是高抬腿的我们就笑出声——“看!山巴佬!”
地势的差异导致走路姿势都不一样10岁便移民平湖的村委书记宋发明,每次说起移民“高抬腿”的段子就笑得人仰马翻。
笑话多了,打架也是多的。
三峡移民初来乍到,原住民笑移民“山巴佬”;但移民们也没觉得平湖村这农村有多洋气,也取笑枝江原住民“黑脸神”,因为比起长江岸边山清水秀的秭归,广袤平原的枝江北风凛冽,太阳暴晒,当地人普遍肤色黝黑,三峡移民只要碰到肤黑的路人,也反讥土著“黑脸神”。
生活习惯、文化差异,都成了平湖村三峡移民和原住民打群架的导火索。据老人们回忆,三峡移民万一打架输了,就理直气壮去找镇政府:“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移民,算是毛主席的幺儿子,你们不能打毛主席的人!”
隔阂因年轻人的婚恋渐渐消融没有什么纷争是靠谈恋爱解决不了的。
移民初期,移民和原住民互不通婚有默契。直到新的一代年轻人成长,长久以来移民嫁娶单靠内部消化终于难以为继,帅哥美女们开始“来电”,纷纷以爱情之名突破移民与原住民之间的世俗藩篱。
移民小伙娶个当地姑娘,移民姑娘嫁给董市男子,这段在老人们口中已经成为笑谈的往事,多多少少都映射出,三峡移民们在为国家工程做出的奉献的大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历程。
平湖村的新村民重新学习种棉花真正的分歧与困难,还是在生存上。湖区的土地如此贫瘠,且每人分得只要寥寥三两分地,与移民前动辄每户几十亩山林的家业相比,简直会饿死人。
移民前的老家秭归县属于山区,吃玉米、红薯,山上种柑橘,漫山遍野的。如今到了平湖,吃大米,种棉花,生产方式上南辕北辙。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当地人种棉花亩产200斤,秭归移民种棉花亩产只有80斤,平湖村是湖区,地势低洼,容易受涝,一下雨就汪洋一片。曾经有人试过在湖区养小龙虾,一人高的网布,都阻止不了小龙虾趁着雨涝遍地跑。
湖区的农田得用挖掘机开渠排水要活下去就要有钱,为了要钱也蛮拼的。有一年,村书记宋发明去三峡移民局争取扶持资金,领导说喝一大杯白酒给100万,当宋发明拿起第7杯白酒的时候,没喝就摔在了地板上,实际上700万扶持资金其实早就制定好了预算。
贫穷可以限制酒量,但限制不了想象力。
怎么都想不到,平湖村的三峡移民为了生活,开始淘宝卖暖宝宝为生,而平湖村并不生产一片暖宝宝。
平湖村电商的滥觞,是一位见过世面的小伙子朱小飞。他曾经在南方报业和新京报做过发行业务,也算是走南闯北,接触到了互联网,看到电商所蕴含的蓬勃商机。而他的姐姐朱凤菊受到启发,研究起了淘宝。
“一开始也是什么都卖过,看什么火卖什么。”淘宝小二也经常提供一些爆款商品的信息,特产、衣服、农产品、文化用品,印刷品,智能玩具,试了一圈,最后买起了暖宝宝,渐渐做到如今的规模,现在她家“万朵时代”的天猫店年销售近两千万元。
移民×电商,一次典型意义的跨界朱凤菊能把它做到年销售额千万元量级,靠的就是依托阿里电商平台的完整供应链,向供应商进货,向消费者发货都有相应配套的服务,淘宝商家不需要承担整个供应链的风险,努力扮演好商业闭环中的销售环节就能赚钱。
村里的大叔大妈,农闲之余摇身一变就成了淘宝客服,朱凤菊家的淘宝店在忙时发货发不过来,整条平湖村的闲置劳动力都会到她家兼职,这种模式据说是因地制宜: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懂开店运营,但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淘宝店的一员。
集体经营既能相互帮扶,又能分散风险除了自己经营,朱凤菊还作为龙头商家带动了“平湖村电商一条街”等全村113家淘宝店铺的发展。
郑华丽的家就在村委会的二层小楼对面。左手边是两个铝合金材质的办公卡座,放着电脑和打印机,桌上堆放着正在打包的脐橙。堂屋的右手边,是一条实木沙发,两把木椅子;四壁挂着“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黄山迎客松的电子万年历。这一幅带着强烈对比和略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景象,就是平湖村电商一条街“行首”的经营办公区域了。
家庭是成本最低的电商办公地点她是因为14年回家带孩子而结束了外出务工的生活,16年在村委的带动下接触电商,目前经营着5家淘宝店,主营秭归特产的柑橘和脐橙,这些土特产都曾经是三峡移民之前的本地干货,移民到平湖村之后,这些出生地的土特产换了一种存在方式,仍然通过淘宝滋养着移民们。
淘宝店中售卖的大多是秭归特产像文章开头讲到的瘫痪淘宝店主姚华平是“平湖村电商一条街”的典型,因为他不必像其他生意那样冒着“第一桶金”的成本投入,只需要把淘宝店开起来,订单来了,只需要委托村中有货的人家代发货,暖宝宝和自家蜂蜜就行销全国。
这对于手里并没有多少闲余资金的平湖村三峡移民来说至关重要,毕竟“生意”的风险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担得起。
横幅代表了历史背景的变迁淘宝化生存,是这条枝江最大三峡移民村目前生活的姿势。
三峡移民村在过去的45年的生存经验中,集体生存是最大的法则,集体离开故乡,集体开拓家乡,没有人能够在颠沛流离中孤独地活下来,这种生存法则对淘宝化生存同样有效。
平湖村要把自己弄成淘宝村。近两年,平湖村共组织电子商务培训6期,吸引300余人参加。目前,村中淘宝店铺已达到113家,从业人员302人,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营业额1251万元。并形成了“平湖村电商一条街”,主要交易平台有天猫、淘宝、1688等。
喊口号之后,是实打实的技能培训就连学淘宝培训都能领钱,凡本村电商学员参加培训,每月考勤天数不低于26天且每天至少出单3单者,月底据实补贴,补贴标准为10元/天,培训补贴期限3个月。
小小的平湖村中,开淘宝店还用上了投资贴息手段,这种贴息可以落到每个村民头上,比如村干部或村民有资金愿意借给本村村民电商创业,所支持村民在阿里公司考核淘宝村时有5家店被认定为活跃网店后,村委会按照支持一个村民开5家网点投资10000元的标准对实际出资本村支持村民电商创业的村干部或村民补贴1000元利息。
30年,平湖村开始寻找新的致富之路甚至不赚钱也有补贴,比如你愿意经营5家淘宝店,村委会补贴1年宽带费用,意味着只要你愿意开店,这1年宽带你其余时间都用来玩“吃鸡”。
迁徙是三峡移民村的后天基因,而生存手段的迁徙,就像他们从三峡两岸种秭归橙子改成平原种棉花一样,如今他们又把活儿从田间地头,搬到了虚拟网络。
如果说人的命运总是在时代的洪流中,那么平湖村人继三峡之后,又找到了新的方向。
只不过这次,他们是主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