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十年

作者: ahti | 来源:发表于2016-07-08 17:04 被阅读1810次

岁月如梭,掐指算来,到今年7月份,是我顶产品经理这个title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长也不算短,回首看来,这十年所在行业、所关注的领域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随着自己进入而立之年(而却未立),亦经历了两次所在公司的上市失败,一次公司的退市,一次公司的被收购,从万人500强名企,混到5000人规模的集团公司,再混到500人规模的创新公司,后又被拉入算上我3个人的创业公司,所以也常和友朋们笑谈,似乎这人越做越失败了。但也许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人才会更自省、更谦逊、更谨慎。临近岁中,忽想成一小文抒发一下自己多年产品工作中的感悟,来纪念一下,这不长不短的产品人生吧。文中意见为个人有感有思而发,自知谬误甚多,还请各路看官们多多斧正。


图片来自互联网,侵删图片来自互联网,侵删

何为产品?

百度百科--产品

我一直认为产品不是个名词,应该是个动名词(语文老师饶我),产品是把“原料A”+“原料x”后变成“产品A”的过程以及过程后的结果。过程是产,结果是品。 生产者或者说产品的创造/制造/所有者只有在“产”的过程中拥有产品,或者说生产者们只拥有“产”的过程,因为一旦过程结束,“品”形成了,生产者就不在拥有“产品”,拥有“产品”的是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博弈是“产”和“品”的博弈,博弈产生了“需求”和“价值”,而这种博弈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

“产品”有“价值”,但未必有“价格”。“产”的过程让“原料”产生新的“价值”,但“价值”并不是只能增加,也是可能减少的,如果经过“产”的过程后“品”的价值减少了,通常我们可以判断此时的“品”是某种失败后的产物。

作为产品人,我希望我和我的团队,能对“产”的过程多一点点敬畏,因为通常顶着产品经理title的人,是不具体参与“产”的过程,但却定义“品”的人,如果没有某种程度的敬畏,产品经理很容易把产品的失败,归为“产”的过程的失败,而不是自己的失败。

产品经理以及产品经理的失败

什么产品经理?或者说产品经理是什么?从语义表面上的理解是“产品”的“经理”,那就是说产品经理是产品的管理者。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PM)和另外一种PM(Project manager),其实很像,或者本就是一个“PM”,因为两个PM都是过程的管理者,都要对过程产生的结果负责

在工作和招聘产品经理的面试中,我无数次打断过产品经理们类似这样的句式:“虽然这个产品失败了,但我在这个产品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

产品的失败,就是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的失败

我们是可以拿着“过程得到很多”这种话来安慰自己,但是个人认为,其它角色有这个权利,产品经理没有,因为产品经理是对这个产品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唯一责任人。如果唯一负责的人都不敢去正视自己的失败和自己曾经的失败,那他所负责的产品又怎能成功呢?

我觉得对于刚入行的产品经理而已,一场挫折教育,一次失败,才是让你成长最快的经历。只有失败,并且你能直面自己失败时,你才能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且修正它。我们总是在谈论互联网的快速试错模式,一个人的职场何常不是如此呀。

本质

作为产品经理是否能抓住更多事物的本质,个人认为是他是否能成功的关键。这个时代给我们的信息量太大了,噪声很容易淹没真正信息,对UI/UE的过分关注已经成为禁锢部分产品经理成长的枷锁(个人意见,无偏见)。“表”和“里”的博弈似乎已经成为产品经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但是“表”总是更容易的部分(个人意见,无偏见),“里”总是需要一些积淀和更多的努力。

一个不大成熟的类比,买一身让你显得更帅气/美丽的衣服,总比仔仔细细看完一本能提升你能力的书容易。虽然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但是能把握“内涵”、“本质”等词汇的人往往可以走的更长更远。

担当

担当其实是对一个职场人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担当两字似乎更为重要。数字不好看,老板骂下来的时候,一个产品经理可以推说,是研发不给力,这个功能做了一个月还有BUG影响了用户体验,也可以小声嘀咕,运营太2了,最近几个节日的活动搞的都不成功,我新做的几个功能用户连反馈都没有,没法做新的迭代,没问题,作为产品经理你可以这么做这么说。

可是,然并卵,即使老板的板子打在了别人身上又怎样?你的产品仍然是不成功的,你自己也依然不成功。

所以,产品经理的担当,是一种对产品以及自己团队的担当,当老板在骂研发一个功能做了一个月还有BUG的时候,你得站起来说,“这个问题在我,我前期需求整理的不明确,导致一些功能需求一直在变,影响了研发进度。”当老板指着运营鼻子问,最近几次活动的效果怎么这么差时,你要站在运营前面回答:“这主要是我的问题,最近几个活动我与运营沟通的少,一些运营工具的需求也没有及时响应,下面我会和运营好好合计合计,争取下个活动搞的效果好些。”

你不是这个团队的Leader,但你要做这个团队的Leader。

撕逼

撕逼似乎已经成为产品经理的常态化工作,撕还是不撕,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只有一条路和一个答案。但是撕逼和撕逼本质区别是很大的,可以有效有目的的撕逼,几乎是一个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在十年如一日的撕逼中,我也走过很多弯路,最后总结了几点如下:
1、首先要明确撕逼要达到的目的,产品经理不做没目的的事情,如果为了撕逼而撕逼,那说明你的道行还浅。
2、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哪怕跟你撕的是老板,哪怕老板已经扔出了“我是老板,我说做就做。”的撒手锏,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也要回答:“我从我专业/职业的角度建议您还是不要这么做。”
3、保证你的坚持是“坚持”而不是“固执己见”。当然这两者的表面上的差别看似很小,但是我们要注意“坚持”的背后是一堆数据、逻辑、先例等等的支持,是一番可以言表的理论。而“固执己见”后面一般只有自我意识、骄傲、面子。
4、承担坚持自己观点后的结果,并准备随时修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套路

之前读过一篇讲运营的文章,开篇就讲,互联网产品运营都是套路(此处为引用观点),而决定成败的是执行。本人对此观点深以为然,延伸来看,互联网产品的产生过程,某种程度上也都是套路。你和少林大师打的一套少林拳,可是为何大师出招就能拳拳到肉,掌掌生风?功夫是在内,而不是在外。追问,功夫如何练就而成?功夫功夫,有功夫(四声)还是要靠有功夫(一声)。没有大量时间投入以及辛勤的汗水,只靠所谓的聪明或者武林秘籍,想成为大师只怕总是南柯一梦吧。

所以对套路不需要那么执着,只要找到一套自己打着顺手的套路,保证基本方向正确,并随时做好修正错误的准备,剩下的更多是全情投入和天时地利。

做永远比想和说难,但是做永远比想和说重要。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里引用这句,并不是想讨论哲学。产品人做久了,难免会有些职业病,比如看待事情会习惯用成本/收益的方式来衡量,会喜欢把人物化/归类。当然,从职业角度来讲,这些是产品经理基本素质,要有成本概念、要做用户画像。但是,作为一个人来讲,如果世界观完全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也许是一种悲哀。

认识人性、把握人性,甚至是利用人性,但是,切记不要玩弄人性。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这么讲的,“游戏者永远不能比游戏本身更伟大。”,还有一句也和游戏有关的话是“棋局结束,卒和王回到同一个盒子。”

产品经理的成长

产品经理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过程,如果一个产品经理无法做到向海绵一样可以快速吸收周围的水分,是很难在一个高速变化的行业里存活下去的。一个产品经理很难只做某一细分的产品一直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结束,在要把握一个跨细分,甚至跨行业的产品时,如何通过学习能力快速进入,个人觉得是考察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并且,产品经理永远不应该只了解自身职能所应具备的知识。你不了解基本的研发流程如何有效与研发沟通,你不了解前沿的设计风潮如何与UX一起创造前沿的产品,你不了解运营的基本打法如果快速输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功能。

和学习同等重要的还有方法。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个要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于产品经理来讲,应该是最重要的工具。方法论里包含着你知识积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路径、思考的基本逻辑等等。方法论的形成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用工具制造出自己用着顺手的工具,才是产品经理解决问题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初入职场的产品经理而言,快速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永远比等着经验的累计要来的实在的多。

审美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个人认为,你应该有些异于常人的审美。至少在某一领域有异于常人的审美,可以是绘画、书法、音乐、电影、文学,甚至是一些古怪的小爱好(健康的古怪小爱好。。。)。异于常人也不一定是奇怪的品味,但是至少要在某一领域高于常人,有着不流俗的认识和看法。如果有一天,需要你的产品做差异化的时候,你某个领域的审美也许可以给你一些不同寻常的灵感。


行文至此,虽感慨良多,但回首一看,大多是只言片语,似乎没什么可操作性的指导。不敢妄言“套路”是因为自认为自己离“成功”二字十万八千里,一个“成功”的人的经验永远是“成功的经验”,也许反之亦然。但,感悟这种东西,正因为无法操作性,而不会过多误导吧,所以提笔写下以上一些文字,是想抛砖引玉与业内同好产生写共鸣。

产品经理,无论这个title的名字如何变化,产品经理的职能之前一直存在,并且会一直持续存在下去,我们有幸生于一个变革的大时代,又有幸顶上了风口上被吹得飞起来的title,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浮躁,也许,会让我们走的更远。

相关文章

  • 产品十年

    岁月如梭,掐指算来,到今年7月份,是我顶产品经理这个title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长也不算短,回首...

  • 小诗一首:你开心就好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

  • 十年了 iPhone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经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产品很多,但像 iPhone 这样在十年间令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的产品实在少。iPhone 从被...

  • 从零开始学产品:#5

    《淘宝十年产品事》笔记 近几天面试要交一份产品分析,读书计划拖了好几天···又遇上一本很**的书——《淘宝十年产品...

  • 无代码应用搭建——2分钟搭建请假流程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十年前、二十年前我们想都想不到的产品(技术),甚至有些产品技术可以说是“产品...

  • +Fee More | 这十年我们最常见的8个产品思维陷阱

    产品经理,最怕什么?坑 产品经理,最擅长什么?挖坑 产品经理,最常见的下场?被坑杀 这十年 我们最常见的8个产品思...

  •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作者:Luke,十年以上产品经验,原百度搜索产品架构师,资深产品经理,《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一书作者。 互联...

  • 产品经理谈

    背景 - 产品的崛起: 十年前,产品还没像今天这么火。 如今,产品经理是最受欢迎的人才。 就在去年,“华尔街日报”...

  • 2021-03-19 Day3

    #产品小记 张小龙演讲:向微信学习做产品 1.微信十年总结 微信十年,如果要归结于两个词是:连接和简单。 世界运行...

  • 从百度离职后,我做了件百度教我的“喜欢并且擅长的事”

    作者:Luke,三节课发起人,十年以上产品经验,原百度搜索产品架构师,资深产品经理,《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一...

网友评论

  • CC123:产品之路,任重而道远呀
  • Kuuul:更想听听作为一个过来人,想对十年前、五年前、两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给后来者一些建议
    ahti:@Kuuul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是想了想,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所以不敢说有什么建议。大致总结了一下,2岁的时候,觉得自己不懂得太多,5岁的时候,觉得自己懂得太多,10岁的时候,大概知道自己已经懂了什么和还不懂什么。
  • 游侠儿:写得很棒!但我觉得十年的产品工作经验写成一篇文章不够读,显得太浪费了。现在很多工作1年或者几年的产品经理很喜欢分享经验,但这种分享明显缺乏时间的沉淀。希望您有时间可以从多个角度写十年的工作经验,比如怎么将外部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怎么带领团队,怎么与上下级沟通等等方面入手。谢谢!
    ahti:@游侠儿 感谢你的建议,你说的话题有点大,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写的动,哈哈。最近倒是有计划写一篇需求管理与敏捷开发的东西,希望拖延症不要发作:sweat:
  • aldenYang:一个好的产品业务架构出来让人感觉非常舒畅
    另外产品做出来的东西,普通人也就看的到十分之一吧~
  • 博铭:现在用户体验设计演化而来的服务设计也慢慢蚕食产品经理的业务范围。设计方面影响逐渐越来越宽。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应该做好应对。
    博铭: @ahti 产品是一个整体,是服务的载体,正是服务满足了需求。设计完成了产品呈现,所以设计方面是否理解需求至关重要。在交互设计方面他们也是找了用户做了很多可用性测试。在这一点和产品有很多重合点,我感觉逐渐这块会慢慢被设计师占据,而产品会专注于战略规划与需求分析。
    ahti:@博铭 个人觉得产品经理的主要应该是关注全局,协调各个部门,ux应该交由ux部门。在我看来,最理想的产品业务体系是:外部需求--PM--内部需求。pm负责将外部需求(用户、市场需求)转换为内部需求(UX、开发、运营需求),协调整体,把握产品节奏。当然,每个公司的情况不一样,对于产品经理职能的定义,应该参考自己公司、产品的情况。
  • Suvia丶:对UI/UE的过分关注已经成为禁锢部分产品经理成长的枷锁。
    从事产品两三个月,理解不够深刻,这部分倒是有共鸣,个人愚见:产品重要的还是功能上的革新,为用户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形式都是为功能服务的。产品经理往往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去炫技去做多么棒的交互、美的界面,复杂的功能,却忽略了产品本身就是简单的为用户服务的这一前提。
  • Moorily:能分享下,不同规模的公司里做产品有哪些不同么?
    ahti:@夜予 其实同样title在不同规模公司中的职责都不尽相同,不负责任的简单归纳下,大公司的岗位更专业/专一,而公司越小岗位职责越趋向复合化。在架构完整的体系中,产品经理的更多精力可以放在产品本身,而在架构不完善的体系中,产品经理作为组织者需要关注的内容更多。
  • ayawaya:作者 图挂了
    ahti:@ayawaya 昨天还好好的:sweat:
  • 鸡翅一只:十年品出的佳文!
  • 豆儿妈育儿:入坑不就 一直在爬坑
  • 流朋KOP:能吸取前辈十年的经验,真是非常荣幸,不过路还是要靠自己走的,做永远比说重要;还有对于产品的职业惯性,还未入职场的我,也表示比较担忧,希望自己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较好的平衡吧
    ahti:@流朋KOP 个人建议,看看哲学,听听摇滚。

本文标题:产品十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kr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