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婚姻育儿
用心对待每个“挖土豆”的孩子

用心对待每个“挖土豆”的孩子

作者: 湘江岛主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21:34 被阅读115次

    1

    昨日,粗浅地了解了一部公益电影《校合唱团的秘密》。这部小短片荣获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

    剧情设置在20世纪90年代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的一个学校里。这个学校的合唱团享誉全匈牙利,并正在准备最近一次大赛。如果这次大赛获胜,将能赢得免费去瑞典旅行的机会。索菲是新转到这个学校来的。第一次合唱结束后,指挥老师告诉她,以后练习的时候都必须默唱(对嘴型)。站在她旁边的丽萨发现了秘密,质问好朋友为什么“唱”得那么投入,却不发声。索菲伤心地道出原委。丽莎发现,班级里至少还有四个同学在假唱。

    比赛的这天,孩子们穿戴一新站在舞台上。幕布拉开,镁光灯亮起,老师挥动指挥棒,一次次提示全体孩子“开始”,可全团的孩子都整齐划一地“假唱”——个个张大嘴巴,不发出任何声音!观众莫名其妙,老师气呼呼丢下指挥棒冲下台去。随后,清脆的童音响起。

    这部影片中,老师希望集体得到闪光的荣誉,让几个发声不和谐的孩子做“配角”。可对于索菲等几个同学来说,心里很痛苦。丽莎抱不平,带着合唱团反抗。她们认为:荣誉及荣誉带来的奖励固然重要,让每个同学真实参与更可贵。

    让老师真正“看”到每个孩子,并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面对问题,这不是一件易事。在指挥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类似的影子。

    2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里,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平时说话交流,语音没有任何异样。但一旦读课文,就“唱”。比如“上课-”,他会将重音放在第一个字,整体延长成“上-  -课- ”。纠正了不知道多少次,他就是改不了。齐读课文的时候,大家已读到下一句,他还停在上一句。更尴尬的是,他的中气相当足,声音响亮到足以盖过其他同学的声音。

    一次上语文公开课,大家都读得摇头晃脑读。他也很投入。他越投入,嗓门就越大,几乎有些刺耳了。有人朝他侧目而视,还有的听课老师捂嘴窃笑。我只好走近他,悄悄提醒:“你试着小声点儿读,如何?”

    他有点沮丧,把声音降低了八度。这事过了就过了,因为对于手中拥有一定“特权”的我来说,这实在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身边类似的“小事件”不曾上演吗?在名目繁多的评比中,我们习惯了“集体荣誉”至上的理念。比如:团体操比赛,恨不得将运动能力差、动作不协调的孩子暂时穿上“隐身衣”;大型考试,暗地里希望成绩极差,严重拉低班级平均分的孩子能有“因故缺席”的机会……

    可这样做,真的好吗?

    3

    看到帅哥、美女,我们眼前一亮,满心愉悦,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同理,班级里优等生自带光环,老师提及的时候,难免洋溢着自豪。可对于那些普通孩子,甚至是功课相当费力的后进生,我们是否能发自内心尊重并欣赏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久,有客人登门拜访,对总统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说:“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一个总统母亲都能为自己的总统儿子和种土豆的儿子感到自豪,我们站在讲台上,为什么不能既承认优秀的学生,也自豪地承认别的孩子呢?

    功课优秀的学生,是我们的学生;学习平庸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学生。他们每天和我们打招呼:“老师好!”实则同样令人感动。

    4

    如何看待“挖土豆”的孩子?这个问题简单又不简单。

    我父母生有三个女儿。两个姐姐因当年家务繁重,读书受到影响。我通过求学,走入城市,成了这个小家庭的“杜鲁门”,姐姐们则是父母身边“挖土豆”的孩子。

    若论起对父母的回报,我是自愧不如的。农忙时,替父母种地、“双抢”的是她们;闲时帮忙上山采摘油茶果、地里栽菜的是她们;父亲病重住院,由于我单位请假困难,在医院陪伴多的,也是姐姐们……

    再说说我的孩子。从小学至今,她做过班级的“杜鲁门”,但更多的时候是“挖土豆”的孩子,甚至有个别科目令人担心。作为家长,我分外希望老师能给予她更多关爱,帮她树立信心。后来,她真的因为遇到一个老师,而转变了对某科的学习态度。我和孩子都很感激,说这个老师是她命里的“贵人”。

    5

    我既是老师,也是孩子家长。当角色互换之后,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每个孩子,这会儿是这个老师眼中的佼佼者,那会儿可能是那个科目的后进生;今天是这个班级的“杜鲁门”,明天可能就是新的集体里的“挖土豆”的孩子;现在是这个领域的“杜鲁门”,说不定就是那个领域的“外行”……不管怎样,每个人积极逐梦,健康快乐成长,才是主旋律。

    我的第一届学生早已大学毕业,为人父为人母了。当我在医院门诊大厅里,遇到了当年教过的学生热情和我打招呼,并耐心导诊的时候,我真为自己曾做过她的老师高兴——当年她的功课优秀与否,实则无关紧要了。

    让我们摘掉有色眼镜,真正尊重、接纳每个孩子。以他的心情,去理解他的心情;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这样,我们的期待,或许就少了很多急功近利,少了许多焦虑。

    生而为师,我们不是“圣人”,不是“神仙”。除了教知识,我们还教会孩子愉快生活。除了带好“优秀”,我们努力让每个挖土豆的孩子向善,并尽可能变得更好,这就问心无愧了——这很难,但值得全力以赴。

    愿每个老师都欣赏身边“挖土豆”的孩子,成为他们生命里的“贵人”;愿每个孩子的独特都被发现,成为老师心目中的“杜鲁门”。

    作者简介:湘江岛主,教师,业余码字。公众号更新不勤,但努力写走心的文字。有《湘语》、《秋风误》等婚恋长篇小说在掌阅平台签约上架,欢迎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心对待每个“挖土豆”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s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