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颖茗草
1.
晨起6:30,打开剽悍晨读,给自己灌了一碗“能量汤”,心里想着:“今天的话题那么难,等我组织一下,晚点再写感悟!”一等就等到了月亮都露脸了。
晚上9:30,坐在书桌前,还是咬着笔头,眉头紧皱:“别人怎么都写得那么好,我却一点思绪都没有。不行,先去小灶群冒个泡吧,看能不能取点料,况且自己也潜水了那么久了......”
于是放下笔,拿起手机,从小灶群刷到了朋友圈,翻遍了简书,还逛了会淘宝……抬头看看表,噢,NO,刚好显示00:00!
神马情况,时间也过得太快了吧。钢笔被冷落了一晚,本子还依然保持雪白之身,周公之子又来催我赴约,于是晨读感悟又泡汤了!
这就是我之前每天自导自演的直播剧,与其说写晨读感悟是被所谓的“理由”所耽搁,不如说是因为我因动笔恐惧感而选择拖延。
后来,我采用1分钟行动法:先写1分钟。
在决定写作的这1分钟里马上行动,把自己想到的点列提纲,然后之后再为它添“肉”加“血”,一篇感悟便跃然纸上。
2.
我有轻度的拖延症,再加上轻度的强迫症,于是便很容易出现我先生口中“恐龙变身”的现象。
“我这个月减10斤,不瘦不吃饭!”把口号喊得最响的永远是我,但磅上的数字上升最多的往往也是我。
看着还躺在盆子里的碗,看着还没拖的地,再看看镜中还没洗头的我,我差点就能喷出火来。
尽管我知道这些都是引发我情绪大爆发的导火线,但我就是不愿意动起来,因为工程浩大啊,况且拖延症也在发作!
后来,我采用1分钟行动法:把它们都拆解了。
不要求自己一下子全部把它们都做完,只是告诉自己一周减2斤就可以了,拖完地就可以了,洗完头就可以了。然后事情都被KO了,也很少再进入“变身”状态。
3.
星期一之所以是黑色的,因为它把我们从软软的大床拉到了硬邦邦的办公桌前,面前摆着的不再是成堆的零食,而是成摊的文件;电脑屏幕前显示的不再是虐狗是肥皂剧,而是连绵不断的电子邮件……于是,我在神游,思绪飞出九宵云外……
咳咳,该醒醒。拖延不是病,病起来最累命。看看台历,XX文件后天交,XX数据明天要……一下子被逼得喘不过气,都怪自己爱拖延。
后来,我采用1分钟行动法:把需要处理的问题分3类:
(1)2分钟能搞定的,马上处理;
(2)超2分钟的,把问题可示化:写在便贴上,贴在电脑屏膜边上。看到一个处理一下,处理一个撕一个,那个酸爽度比吃老坛酸菜面还来劲。
(3)然后面对“最后期限”的任务:先用拆解法,把它们分支,然后再根据期限日子数规则进度,接着只需要按进度进行就可以了。既没了紧迫感,也不担心做不完。
4.
1分钟行动法:
就是用1分钟的短暂感,把我们内心的恐惧感与逃避感扫除,然后让我们觉得“面对”并没有那么难,行动起来也变得容易,拖延症也随之被治愈了。
怎样用1分钟做更多的事,怎样用1分钟战胜更多方面的拖延心理,可以参照《1分钟能做什么?不可思议的“战拖”心理学》一书,它里面罗列了60条相关的建议,超级实用。当然,包括我现篇文章里所介绍的技巧,其实也是从这本书中所领悟到的。
PS:
参考书籍:
《1分钟能做什么?不可思议的“战拖”心理学》
作者:[美] 杰夫·戴维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