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作者: 陌上花开_缓缓归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22:05 被阅读97次

    1

    一提到露天电影,我就忍不住想笑,因为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做的傻事。

    小的时候,我曾经好奇地问过父亲,为啥大家都挤在电影幕布的前面呢,明明幕布的后面也有很大的空啊?父亲给我的答案是“后面看人是反着的。”,于是,我对幕布后面那寥若晨星的几个人投去了怜悯的目光,唉,可怜啊,怎么不早来占位呢,弄得都得去看反着的人,上下倒立的人可怎么看啊!

    是的,我那时候一直认为父亲说的“后面看人是反着”的意思是说那面幕布上的人是上下倒立的,也就是头朝下,脚朝上,所以,我一直很佩服在幕布另一面看电影的人,要知道,能看懂倒立的人干了些什么,该是一件多么费劲的事情啊!

    这种认知直到几年之后的某一天,我被迫也去幕布的另一面看电影时才改正过来。

    有那么几年,我们家每次看电影都能占据正中间的黄金位置,这还是得益于父亲的“教师身份”,因为村里几乎有半数的孩子都是我父亲的弟子,只要父亲一靠近放电影的那块空地,此起彼伏的“老师”声就响起来,他的那些弟子们纷纷邀请父亲去自己占好的位置那里,最后,占据了正中间黄金位置的孩子胜利了,于是,我也就有了好几年看电影的黄金时光。

    只是,这短暂的快乐时光随着父亲去外地教学而匆匆结束了。父亲去了外地之后,母亲带我们看电影,虽然也会有父亲曾经的弟子邀请我们,但是都被母亲拒绝了,于是,我就与黄金位置绝缘了,有时候是在遥远的后面,那就会被前面的大片脑袋挡住,需要经常晃动脑袋,见缝插针才能看到幕布上的人,有时候是在很靠两边的地方,偏到看电影的时候,大半个身子都得斜着,即使如此,看到的也不是饱满正常的人形。

    那些倾斜或者遥远的位置实在是阻挡了我良好的观影感受,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开始抱怨起来。

    要不说母亲是伟大的代名词呢,无论哪个国度的母亲,无论哪种学历的母亲,哪怕她目不识丁呢,她也能想出各种办法来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母亲最初替我想出来的主意是她托着我,帮我爬到旁边的树上,我看了看枝丫上晃晃悠悠地那几个孩童,立马就拒绝了。于是,母亲打算带我去幕布的另一面,我麻利地又拒绝了,“倒着的人怎么看?”,“能看呀,你看看那边不也有看的吗?”母亲开始劝我,大约实在是受够了那些不良位置,我将信将疑地跟着母亲向幕布的另一面走。

    What?Why?对着屏幕我惊讶不已,幕布上人的头怎么也是在上面呢,脚怎么也还是在下面啊,哪里是“反着的”啊?可是,父亲不可能骗我,奇怪了,到底是哪里“反”着呢?

    我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解。盯着屏幕打量了很久很久。Wow,答案原来在这里啊,原来父亲说的“反着”指的是左右反着,不是上下反着啊!

    那一瞬间,我几乎要爆笑!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我看露天电影,第二件比较好笑的事情是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打赌,猜测明晚电影会不会继续还在我们村放映,赌注经常会是好吃的糖果之类。而我从来就没输过,我甚至还凭借自己精湛的猜谜本领,赢到过不少当年的美食——山东特产高梁饴,当然,那时候,我们一直读“山东特产高粱tai”。

    其实,说穿了,并不是我天赋异禀,拥有多么高超的猜谜能力,而只不过是我比别的孩子对文字更敏感罢了。

    比如说,电影结束后,放映员拿着话筒“喂喂”两声,然后就会说,“今晚电影到此结束,”,如果接下来的话语是“各位观众,明晚再见。”,那么明晚铁定会继续在我们村放映。倘若后面那半句话是“各位观众,再见。”,肯定明晚的电影就去了别的村。

    当时,一部电影由几个片子组成,通常一个晚上会放映两部电影,那么这几个片子就会在附近的村庄流动,甲村庄先放映,然后再流传到乙村庄,再去丙村庄,只要你不嫌麻烦,可以天天晚上跟着放映机跑,一部电影就能看好几遍。

    我小的时候,跟着周围的孩子们去过好多次临近的村庄看电影,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是《雷雨》,我整整看了四遍。所以,等到上语文课学习话剧《雷雨》时,我对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早已滚瓜烂熟了。周朴园,周萍,周冲,鲁大海,侍萍,蘩漪,四凤,谁是谁的爹,谁是谁的妈,谁跟谁是兄妹,谁跟谁有一腿,我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这种走四方的经历并没有持续很久,就不得不终止了,原因是某次从邻村看完电影回来的途中,正当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行进之时,队伍中某个孩子大叫,“长虫,长虫啊,长虫缠我腿上了。”,于是,本来还算保持队形的我们,“呼啦”一声做鸟兽散,很有惊恐失措抱头鼠窜的感觉,虽然最后证实了是虚惊一场,所谓的“长虫”只不过是农人为了阻止牛犊偷吃路边的麦苗而摆放的荆棘(隐隐约约记得那植物名叫“鬼葛针”),但是,对于“长虫”这个阴冷冰凉的软骨动物的恐惧,还是实实在在打消了我东奔西走看电影的心思,此后,我就一直老老实实地蹲在本村了。

    3

    我看露天电影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个奇怪的词组,绞尽脑汁都没弄明白,那就是“彩色遮幅式故事片”,“彩色”,我懂,“故事片”我也懂,唯独“遮幅式”完全不懂,这个词汇直到长大后查资料才明白,“遮幅式电影”原来就是假宽银幕电影啊,我忽然就想起来小时候的电影幕布了,最初确实是方方正正的白色幕布,四角被绳子栓在粗粗的白杨树上,后来幕布就变成了长方形的,就成了“宽银幕”了。

    最初电影都是黑白色,以战斗片和戏剧片为主,比如说《闪闪的红星》了,《英雄儿女》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了,《白毛女》了,《朝阳沟》了等等。所以,我熟悉潘冬子如何把盐化成水浇在衣服上为游击队送盐,我也熟悉十八里相送,“贤弟说话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红妆?”,或者是“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

    但是,这些黑白电影终于败给了彩色的印度电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印度电影带给我的悸动。

    《大篷车》中载歌载舞的吉普赛人,让人不由得心生欢喜,《流浪者》看完之后,《拉兹之歌》在大街小巷里流淌,而看《奴里》时,我被电影中白水绿树感动,被美丽的女郎彻底惊艳了,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女主的扮演者是“印度小姐”,曾经代表印度参加“世界小姐”的竞赛,我仍然记得男女主的对歌,一声声的“奴里,奴里”,“阿加里,阿加里,阿加里耶”,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二人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在那个奴里被奸污的雨夜,即便年纪幼小的我,也感到深深的悲伤和惊恐,我在心里替奴里惋惜,为什么要把狗栓起来呢?应该让狗咬死那个坏人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后来的后来,我常常回忆起故乡悠悠的月色,浅浅的星光,活泼可爱的小伙伴和宽宽的银幕,夜色中从放映机投向幕布上的光束,光束里调皮孩子晃动的手掌以及银幕上投射出来的手影,还有电影场旁边又香又酥的芝麻糖棒,我常常会思念那些抱着小板凳围在父母身边看电影的岁月,怀念迷迷糊糊地在黑漆漆的夜色里牵着母亲衣襟向家走的情形,可惜,岁月无法翻转,时光也无可逆转,逝去了终归是逝去了,徒留一声叹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露天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ft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