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恐惧情绪
和焦虑、抑郁一样,恐惧也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国人常讲“七情六欲”,七情里面就有恐惧这种情绪。
恐惧情绪是什么样的情绪呢?从心理学角度来描述的话,恐惧情绪就是一种面临危险时所体验到的情绪反应。例如,你在森林中前行,突然遇到老虎,这个时候老虎可能会吃掉你,危及你的生命,你会感到恐惧。又例如,你于午夜时分独自走在偏僻的小路上,这时如果坏人出来劫财劫色,在这样的情形下,你就会感到恐惧。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害怕”这个词来描述恐惧。对于恐惧情绪,我们应用情绪三因素模型来加以描述。
从认知角度来说,产生恐惧情绪的前提是个体认为情境或对象是危险的。也就是说,只有个体认为当前处境是危险的,个体才会体验到恐惧。“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小孩并不知道老虎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小孩在老虎面前就不会产生恐惧情绪。另外,如果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对付老虎,也就是说,个体认为老虎伤害不了自己,也不会产生恐惧情绪。
从生理反应角度来看,个体发现危险后,会动员全身的能量来应对当前的危险情境,激活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个体会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瞳孔放大等一系列生理唤醒状态。
行为反应,为了应对面临的危险,个体必然会有一些行为反应,比较典型的反应就是“战斗/逃跑反应”。对于面临的危险,个体能够采取的行为不是战斗就是逃跑,恐惧情绪激发的生理唤醒会进一步调动身心能量来应对当前的危险,
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当前的危险,便会与危险斗争,例如,“武松打虎”;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无法应对当前的危险情境,逃之夭夭就是当下的选择了。
02.焦虑情绪和恐惧情绪
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焦虑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而恐惧则是对当前危险情境的害怕。从时间点上来说,焦虑指向未来,恐惧指向当下。
第二,虽然焦虑和恐惧都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但恐惧引发的生理反应更加强烈,焦虑情绪的唤醒程度则要弱些。
第三,恐惧情绪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行为可能不够理性和明智,例如,在面临坏人的威胁时,个体的正当防卫就很可能失当。焦虑情绪可以促使个体采取行为应对未来的风险,行为的紧迫性相对而言要低一些,因此,行为的合理性可能高一些。有严重焦虑的患者也可能会陷入焦虑状态中,不知道该做什么,出现不能静坐、来回徘徊等无目的活动。
03.恐惧症
那么恐惧情绪要到什么程度才属于心理疾病,被称为恐惧症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判断。
(1)恐惧对象
就恐惧对象而言,对于我们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的对象,如果你也对其感到恐惧,这就是正常的恐惧情绪;如果大家都不感到恐惧,你感到恐惧,你的恐惧就是不正常的。
例如,许多人都怕老虎、怕蛇,如果你也怕,这样的恐惧就是正常的。多数人都不会害怕影像中、照片中的蛇,也不会害怕“蛇”这个字,如果你害怕的话,你的恐惧就是不正常的。
(2)恐惧程度
有些对象由于其危险程度并不高,我们一般人只是对其有些轻微的恐惧和警惕,不会发展到严重的恐惧情绪的程度,而如果你对其感到非常恐惧,出现恐惧对象与恐惧程度不匹配的情况,这就不正常了。
例如,有些人非常怕狗,对于一些大型犬,其伤人的可能性大,我们感到恐惧很正常,但对一些宠物犬,如果我们也对其感到严重恐惧的话,就不正常了。
(3)恐惧后果
正常的恐惧情绪会在危险解除后慢慢消失,让我们恢复到正常状态,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但对于有些人而言,恐惧情境会给其留下一些后遗症,他们会对类似的情境感到恐惧,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功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说的就是人被蛇咬后,不仅害怕蛇,还害怕与蛇类似的东西,恐惧的范围扩大。
更为重要的是,有些人因为恐惧往往会产生回避行为,进而导致社会功能受损。
例如,有的学生有学校恐惧症,就会拒绝上学;有人有社交恐惧症,就不敢与人交往了。这种不敢上学和不敢与人交往的行为,就会严重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
(4)持续时间
精神疾病的诊断往往还有一个病程的标准,也就是说,正常的恐惧情绪往往会时过境迁,个体会逐渐平静,慢慢从中走出来。但有些个体的恐惧情绪会长时间持续下去,这就有可能被诊断为恐惧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