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还在睡梦中,隐约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然后房门被咚咚敲响。
“你跟我去医院不?”父亲扯着尖嘶的嗓子问。
迷糊中,我记起他今天要查血,但认为母亲会陪他,就没设闹钟,于是揉着眼反问:“妈不去么?”
“她说不去!”
什么情况?我心中一惊,疑惑片刻,才镇静回答:“那我去。”
听到他走远的脚步,我翻身起床,飞速穿戴完毕。正草率洗漱着,母亲走了过来,问:“你爸爸呢?”
我以为他在等我,顺口就说:“没在楼上吗?”
“没有,难道已经走了?”母亲似乎想到什么,解释道:“他应该自己去医院了!”
我说:“不是让他等我吗?”
……
原来,他们俩早晨又拌嘴。父亲嫌母亲叨唠,为他做事总要交代几句,母亲又气不过他从不为人考虑,只顾自己快意。两人都年过六十,却小孩似的成了冤家,也不知是性格使然,还是有积怨,反正一个事在做着,一个也心安理得地接受,就是口不饶人,非要争个输赢,输者就使出小性子,借外力表达不满。
拌嘴时,父亲说:“我病了,没办法,只能被欺负,等病好了你再看。你也会有病的一天!”母亲就回敬一句:“你那么厉害,就不能自己去一回医院么?”之后就发生了敲门一幕。
母亲其实刚加好衣服,打算陪父亲出门,没想他已先一步离开。我看母亲内疚的眼神,还试图向我解释,只好先安慰她,再拨通父亲的手机。
当时,我担心父亲是否真去医院。幸好电话接通,他说:“我已经到医院了。”
母亲在边上望着我,听说父亲到达医院,才神情缓和,松了口气。接着交给我做好的早餐,催我赶快给他捎去。我顺势在电话中问:“我把妈为你准备的早餐带来吧?”
他回答:“我抽完血就回去。”
我先是一愣,没明白他的用意,顿一下又赶快阻止:“抽完血不是还要输液吗?不吃早饭会产生低血糖。”
他掩饰着说:“那我自己随便找点什么吃就是。”随后挂掉电话。
我无可奈何,立即再重拨过去,坚定地说:“医院没什么可吃,我给你送去吧!”我猜他听我没再提到早餐是母亲准备的,才表现出勉强接受。
赶到医院时,血已抽完。偌大的病室里,只有父亲一人躺在病床上,脸上还留着委屈。我劝他快吃早餐,他说没胃口,我就引导他,等会要输液,空腹不好,他才终于答应吃东西。这时已经八点多了,他让我也去吃点什么。等他确实开始吃,我才下楼去。
一大早的闹剧总算结束。我独自一人,边走边思考,老人的行为究竟有何问题?六十多岁的年龄,什么风浪没经历过,什么委屈没承受过,但他们俩的表现实在让我费解。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和坚强相互理解,相互搀扶,相互照应,但他们俩的意识和行为又撕裂得让我不能不重视。父亲的自卑心理似乎过分地强烈,母亲有些妥协又不愿伤及自尊,于是在拉扯中寻找各自生活的间隙,但碰壁的情况却无法避免。我感到头痛,或许这样的问题总归不会有结论。
我继续穿过大众广场,走向早餐店。忽然瞥见近边的儿童游乐场,孩子们正拿小网舀金鱼玩。这本是再寻常不过的玩耍,只是在充气塑料的池里,就在清亮的浅水底部,多了几条泥鳅。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干净的泥鳅,甚至怀疑到底是不是泥鳅,在问过工作人员,得到肯定答复才敢确认。
停下脚步,我仔细观察。小泥鳅与金鱼并不合群,金鱼喜欢浮到水面,泥鳅却总沉在水底,各游各的,互不相干。这没有了泥的泥鳅与我之前见过的泥鳅大有不同。它们并不油滑得想抓也抓不住,反而温顺得不像泥鳅,成了纯粹的玩物。
看着这些泥鳅柔弱而苍白,有的已经奄奄一息,我真为它们的生命力担忧。不知泥鳅离开了泥是否还为泥鳅,但看到孩子们舀得起劲,我想至少在孩子眼里它们确是泥鳅,可怜玩耍的孩子从没在乎过它们是怎样的泥鳅。
我仿佛触摸到什么,仿佛自己就像没有了泥的泥鳅,浑身光溜溜,在没有营养的空气里摆动着无力身躯,四处没着落。这让我心生恐惧,但这恐惧既不是生的恐惧,也不是死的恐惧,而是失去与自己产生联接的恐惧,是远离了某种自己熟悉的环境的恐惧,就像泥鳅失去了泥,尽管有清水可供呼吸,终将变得柔弱且苍白。
我无法确定对父母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我因此而头痛;我看到他们在冲突、在挣扎、在赌气,有时又在妥协、在将就、在维护,我更无法消除内心的撕扯。我确定自己就是没有了泥的泥鳅,虽然表面上在尽着孝心,却并没真正体贴过父母的内心。
父亲也像没有了泥的泥鳅,或许他的恐惧也不是生和死的恐惧,或许担心连我也宁愿远走他乡而抛他一个人在家,或许更担心母亲真地不再理睬他,那他将孤独地坐在黑暗中度日如年,就像泥鳅沉在不见一丝泥土的清水里,只能沦为命运的玩物。
母亲也像没有了泥的泥鳅,那她的恐惧也必然不是生和死的恐惧,而是担心父亲一直不能自理甚至真要离她远去,是在犹豫要不要用一种无人理解的争斗去掩饰心灵的脆弱,她倒是想把自己钻进那泥的深处,活得更踏实些,却又在迷惑和坚定之间徘徊不已。
我已能猜到那游乐场里没有了泥的泥鳅的命运,但我能猜到自己的命运吗?我只能继续走向早餐店,然后回到医院,陪父亲输完液,再回去吃母亲做好的午饭。
二零一七年九月十七日利川
网友评论
相互支持,更能获得知识;
所以,希望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直这样下去!
所以,那时的年青人从谈恋爱到结婚,一些人是凑合,并不太彼此满意。
这是感情基础的事,更重要的是,夫妻在几十年的生活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为经济、为孩子,为老人,为单位的事,说來繁杂琐碎,都要强要面子,无数的辛苦、忙乱和难为交织成夫妻俩的情感,碎切、抵触、叛逆、怀怨,难以言表,两人都是好人,都是爱孩子的,孩子是老伴俩的纽带,甚至可以说是挣不开,也难挣开的锁链。这时如果孩子争气懂事,还给他们生了可爱的宝宝,他们就会好多的,到七十來岁,彻底度过更年期了,他们就会成为恩爱老伴,吵也不吵了,那时,你可能也成了现在的他们了,或者好于他们,或者还不如他们。哈,我说的不一定对。😅